王若珩



【摘要】本文分析了國際化程度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以及技術資源在其中的調節作用,利用2011-2016年“一帶一路”概念股中企業的相關財務數據,提出以下假設:(1)國際化程度對企業價值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2)技術資源對國際化程度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具有正向調節效應。結果表明,“一帶一路”戰略確實帶動了企業參與國際化的熱情,并提高了企業價值,同時技術資源在其中起到正向的調節作用。本文彌補了“一帶一路”戰略下對于企業行為研究的不足,并對企業如何更好地利用政策優勢提升價值、推動經濟發展提供一定的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國際化;技術資源;企業價值
一、引言
2013年9月,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后不久,伴隨著我國企業與周邊國家密切的產能合作以及政府對于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大力支持,相關基建制造類企業加快了國際化的步伐,同時被資本市場看好形成了“一帶一路”概念股。這不禁使我們思索:“一帶一路”提出后,伴隨著更多企業走出去,其國際化程度的提高能否帶來企業價值的提升?其關系是否受其他因素的影響?
中國作為轉型經濟的代表,政府在經濟發展的作用至關重要,這對上市公司來說更是如此。我國的上市公司超過半數都是國有企業,政府可以通過產權的行使決定企業的資源配置,進而影響企業的價值。“一帶一路”概念股是在政府推行國際化戰略中受到影響最大的企業,因此本文選取它們作為研究樣本開展以下研究:第一,分析“一帶一路”政策出臺后,企業國際化程度的提升是否帶來了企業價值的提高;第二,從企業技術資源配置異質性的角度,分析研發投入在國際化程度和企業價值之間所起到的調節作用。
二、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說
(一)國際化與企業價值
國內外學者圍繞國際化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已展開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研究結論并不統一。目前主要的研究結論有以下幾個方面:國際化與企業價值之間呈現正相關、負相關以及非線性相關。Tallman等學者的研究表明,企業的國際化程度和其價值之間的關系可能是正相關的。雖然FDI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國際化程度和企業價值之間的正相關作用,但“新入者負擔”和“交學費”瑚象也可能導致國際化程度增加而企業價值降低。同時,還有學者認為國際化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并不會一直保持相同的趨勢,呈現出U型等關系。
國內學者的研究表明,“一帶一路”戰略為企業帶來了很多機遇,如擴大海外市場規模;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再升級;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等。而且“一帶一路”配套的優惠政策會對企業走向海外起到重要的扶持推動作用。因此:
H1:國際化程度對企業價值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
(二)企業技術資源配置的調節效應
企業的主要內部資源包括技術資源、市場營銷資源、資本資源等,考慮到“一帶一路”政策主要帶動的是設備制造、能源、基建等行業的企業對沿線國家的出口業務,所以對于這些企業來說,通過廣告宣傳來進行相關的品牌定位和市場定位而形成的市場營銷資源并不適用,能夠對企業獲得市場認可、占領市場以及取得良好績效具有決定性作用的顯然是技術資源,因此:
H2:技術資源對國際化程度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具有正向調節效應。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與數據
本文選取“一帶一路”概念股中的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依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7年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觀察期為2011-2016年,經過前期的數據搜集剔除不打算發展國際化的公司,共有70家公司樣本。
本文使用的托賓Q、資產負債率、股權集中度、總資產規模、上市時間、所有權性質、高管海外背景等數據均來自CSMAR數據庫.計算國際化程度和研發投入所需的海外業務收入以及研發數據由于缺失較多,因此大部分手工收集自各公司的年報,少數從同花順、CSMAR中查找。
(二)變量釋義
1.被解釋變量
本文采用托賓Q(公司市場價值/重置成本)對企業長期價值進行衡量。
2.解釋變量
參考國內外學者對企業國際化程度的度量,本文將企業國際化程度(DOI)和技術資源(R&D;)設定為解釋變量,分別以海外銷售額與總銷售額的比值以及研發投入占總收入的比重表示。
3.控制變量
本文選取了8個與企業國際化密切相關的變量作為控制變量。資本結構(DAR)和股權結構(OC)反映了企業現有的資金來源和組織能力,是影響企業活動和國際化績效的重要財務指標之一。企業規模(SIZE)較大的企業更容易獲得規模經濟和成本優勢,抵消“新人者負擔”。而上市時間(SS)則反映企業的經驗,其在長期也能夠營銷企業的戰略選擇。已有研究表明企業所有制類型(sOE)與績效密切相關,國有制企業與非國有制企業的國際化績效有較大差異。企業所處的行業(IN)會影響企業的資源配置,尤其是技術資源的開發。高層管理者的海外背景(OB)對企業的國際化戰略選擇存在一定的影響,有海外背景的管理者更傾向于富有挑戰和基于的國際市場。
(三)研究模型
TQi,t+1=β0+β1DOIit+β2R&Dit;+β3DOIit*R&Dit;+Control vat-iables+εit(1)
其中,TQi,t為被解釋變量,代表企業價值;DOIit和R&Dit;為解釋變量,代表企業的國際化程度和研發投入;εit代表殘差。
四、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對各變量作描述性統計分析,如下表3所示。可以看出,“一帶一路”概念股中企業的價值、國際化程度以及技術資源的差異較大,其中反映企業價值的托賓Q最高達到了9.890,但最低的還沒達到1,各企業的發展水平很不均衡。
(二)多元回歸分析
首先本文對所選樣本在2011-2016年間的相關數據采用最小二乘法進行回歸,結果如下表3所示。模型(1)的回歸結果表明,企業國際化程度的提高確實對企業價值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假設1成立。模型(2)和模型(3)的回歸結果顯示,技術資源的開發對企業價值的提升在5%的水平上顯著,而且它在國際化程度和企業價值的關系中還起到了顯著的正向調節作用。
接下來,為對比樣本公司在“一帶一路”政策出臺前后國際化程度、技術資源配置以及企業價值的變化,以“一帶一路”提出的2013年為分隔點,分別對2011-2013和2014-2016兩段時間的子樣本進行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
從2011-2013的子樣本回歸結果來看,在“一帶一路”提出前的三年間,國際化程度與企業價值之間沒有顯著的正相關,這是因為沒有政策的刺激作用,企業的國際化傾向不明顯,只是隨著當年經濟的具體形勢做出適應性的業務調整,數據呈現出一定的隨機性。但是,技術資源對企業價值的促進作用依然顯著,因為我國工業企業對于研發創新領域的投入普遍不夠重視,所以研發投入對于企業價值的邊際效益相對來說比較大,少數企業在重視研發后能對企業價值有顯著的提升。在模型(3)中,國際化程度和技術資源的交互項沒有檢測出顯著性,這是因為國際化程度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大于技術資源,所以沒有外部政策刺激的國際化程度不顯著削減了原本顯著的技術資源的調節作用。
從2014-2016的子樣本回歸結果來看,在“一帶一路”政策出臺后的三年間,雖然企業的國際化程度、技術資源狀況對企業價值都沒有表現出顯著的正向作用,但是它們的交互項檢測出了正向的顯著性,且回歸得到的系數比全樣本要大,說明“一帶一路”提出后企業技術資源的配置狀況對國際化程度和企業價值確實有正向的促進作用,并且促進作用比“一帶一路”提出前更加顯著。對國際化程度、技術資源狀況進行單獨回歸時檢測不出顯著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所處行業的差異性,“一帶一路”概念股中的企業國際化水平呈現出較大差別,國際化程度高的企業在“一帶一路”提出后雖然加速了國際化進程,但是它基數本來就大,超過了總體均值,DOI的取值始終為1,而國際化程度低的企業DOI始終為0。因此,國際化程度和技術資源狀況的取值都缺乏變異性,故檢測不出顯著性。
五、結論與建議
從本文的研究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受我國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及優惠政策的鼓勵,相關企業確實加快了走向國際化的步伐,并由此提高了企業價值;第二:企業在技術資源上的投資對國際化程度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具有正向調節效應,在相同條件下研發投入更高的企業其國際化程度對企業價值的促進作用更加顯著。
由此,本文提出幾點建議:對于有能力進行國際化的企業,可以借助“一帶一路”的優惠政策加快開拓海外市場的速度;其次,在目前國內基建制造、建筑運輸等行業研發投入水平普遍偏低的情況下,企業應加大在技術資源方面的投入;最后,政府、金融機構及其他外部的利益相關者也應該推動更多企業走出國門,從而找到我國經濟的新增長點。
參考文獻:
[1] Tallman S.Li J.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Diversity and Product Diversityon the Performance of Multinational Firms[J] .Academy of ManagementJournal, 1996,39(1) : 179-196
[2] KumarM. S. Growth, Acquisition and Investment: An Analysis of theGrowth of Industrial Firms and Their Overseas Activities [M].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3] SullivanD. Measuring the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 Firm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94,25 (2) : 325-342
[4]張鼎祖.企業價值創造驅動因素分析:基于財務視角與戰略視角[J].財會月刊,2009,(06):33-35
[5]徐念沙.“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思考[J].經濟科學,2015,(03):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