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萌
【摘要】本文針對盈余管理與高管薪酬之間的關系,從應計盈余管理與真實盈余管理兩方面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綜述和評論.指出了隨著外部監管力度的增大,高管實施真實盈余管理的程度增加,要求投資者、會計師事務所、監管部門等在關注應計盈余管理的同時.加大對真實盈余管理的關注程度。
【關鍵詞】高管薪酬;應計盈余管理;真實盈余管理
一、引言
《中國公司治理分類指數報告》2016年12月lO日在京發布。報告指出,通過計算2015年度2632家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指數發現:2012年,高管薪酬指數均值為130.49,而2015年則增長為312.74。2012年至2015年,不考慮通脹因素,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絕對值年均增長77.06%。高管薪酬增長快于企業業績增長。報告還發現,國有控股公司高管薪酬激勵力度遠低于非國有控股公司。2012年和2015年,國有控股公司高管薪酬指數均值從71.38分增至75.99分,提高幅度較小,反映國有控股公司高管薪酬激勵力度不足;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數均值從172.97分增至461.35分,提升幅度較大,反映非國有控股公司高管薪酬激勵力度較大。高管薪酬的大幅增長備受人們關注。
我國的薪酬制度由原來以平均主義為特征的薪酬制度日益被基于經營績效的薪酬制度所替代?;跇I績薪酬制度的建立,使得管理層的報酬與公司業績相掛鉤,這就為管理層通過盈余管理操縱利潤以提高報酬提供了動機。盈余管理的手段包括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兩種,前期文獻對盈余管理問題的研究主要基于應計盈余管理,但由于外部監管力度的加強,使得管理層對真實盈余管理偏好的程度加深。這就要求外部利益相關者在關注應計盈余管理的同時,加大對真實盈余管理的關注。
二、盈余管理與高管薪酬變動的文獻綜述
代理理論認為,在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現代股份制公司中,由于信息不對稱,使得管理層對公司盈余信息有著絕對的知情權。而管理層的工資水平與公司業績相掛鉤,使得管理層利用其優勢地位進行盈余管理,從而獲得更多的報酬。Healy最早研究了盈余管理的契約動機,發現管理當局會基于分紅計劃進行不同方式的盈余管理以實現獎金收益的最大化,Watts等也指出薪酬契約是盈余管理的三大動機之一。
Jensen等(1976)認為,高額的貨幣薪酬和股權激勵是緩解高管和股東利益沖突的有效機制,高管薪酬激勵能發揮公司治理效用,限制高管的機會主義行為,即高管薪酬的有效激勵觀。Watts(2003)認為,盈余管理可能導致高管報酬契約的失效。因為,高管可以通過實施機會主義盈余管理來操縱會計業績或股價,在為其獲得最優私人利益的同時減損了公司價值和股東財富,即盈余管理風險觀。
許多學者對盈余管理與高管薪酬之間的關系從不同方面進行了實證研究。Healy(1985)認為,盈余管理隨高管貨幣薪酬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存在正相關關系。李延喜(2007)等發現在控制公司規模和負債水平后,管理層的薪酬水平與調高的操縱性應計利潤正相關,表明薪酬激勵構成了中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個基本誘因。周暉等(2010)基于存在正向盈余管理的國有樣本,研究高管薪酬激勵和盈余管理的關系,發現正向盈余管理的程度和高管年度總薪酬及股權激勵正相關??娨愕龋?016)從企業內部收入差距方面研究高管盈余管理行為,采用可操控應計項目反映管理層的盈余管理程度。研究發現當企業內部的收入差距相對過大時,高管人員可能會通過盈余管理來對業績進行調整。大量的實證研究證明,盈余管理與高管薪酬存在著相關性。
但大部分文獻對企業高管薪酬與盈余管理關系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應計項目盈余操縱的考察,而忽略了真實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分為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兩種。應計盈余管理以瓊斯模型為基礎,分離應計可操縱利潤與應計不可操縱利潤,盈余管理的程度以可操縱應計利潤來表示,應計項目不涉及現金流。真實盈余管理涉及現金流,其主要手段包括現金操縱(政府補貼);費用操縱(廣告費、研發費等);生產操縱等。一般來說,應計盈余管理比真實盈余管理操作更便捷,對企業未來現金流不產生影響,只影響盈余的各期分布,對企業未來業績的損害比真實盈余管理小,高管一般采用該種盈余管理(周曉蘇等2016)。
近幾年有部分學者對真實盈余管理的問題進行了相關探究。李增福(2014)基于應計項目和真實活動兩種盈余操控模式,以中國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對企業高管變更與盈余管理問題進行了考察,研究發現,(1)正常離職的高管在離職前會通過應計項目和真實活動來調增利潤,而非正常離職的高管在離職前主要通過真實活動來調增利潤;(2)內部繼任高管在繼任當年會通過應計項目來調低利潤,而外部繼任高管在繼任當年的盈余管理行為并不顯著,且內部繼任的高管的前任是非正常離職的,其通過應計項目調低利潤的行為更為顯著。周曉蘇等(2016)從會計穩健性視角,區分盈余管理異質性,研究結果表明:高管貨幣薪酬激勵對機會主義效應的兩種盈余管理均能夠產生顯著的抑制作用,股權薪酬激勵對機會主義效應的應計盈余管理發揮的抑制作用顯著高于機會主義效應的真實盈余管理。上述研究也都證實了真實盈余管理與高管薪酬水平正相關。
三、研究結論
大多數報酬計劃都是通過會計數字(通常是盈利)來衡量管理者的業績并對其進行獎勵的,盈利又促使企業高管使用盈余管理的手段對企業利潤進行操縱,主要方法有虛增利潤、少記費用;會計政策變更;執行新準則時機的選擇;關聯交易及關聯方資金占用:大洗澡等。
許多學者對盈余管理與高管薪酬關系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應計可操縱盈余管理。但隨著外部監管強度的增加,應計盈余管理被發現的概率增加,實施該種盈余管理的成本收益發生了較大變化,應計盈余管理的成本提高,為達到避虧、避免盈余下降、盈余平滑等目的,高管實施真實盈余管理的程度增加。高管出于自利行為,可能會更偏向于隱蔽的真實盈余管理。
因此外部利益相關者在關注企業應計盈余管理的同時加大對真實盈余管理的關注。投資者應提高風險意識,在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時不僅要關注財務報表表內內容,對報表附注、補充信息、其他手段的財務報告以及公司新聞等也應給予關注:會計師事務所應加強審計,引入保險公司作為中介,采用上市公司為財務報告購買保險,保險公司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的形式;相關監管部門應當加大監管力度,對利用盈余管理過度操縱會計信息的行為給予嚴厲的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