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忠雄
【摘要】小學教育專業物理教學中美育滲透勢在必行,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小學教育專業物理教學中美育滲透面臨著諸多的困境。文章基于困境分析,從思想、行動、效果三個方面探尋對策。
【關鍵詞】小學教育專業物理教學;美育滲透;困境;對策
【基金項目】2016年湖南省教育廳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小學教育專業物理教學中滲透美育的策略研究”(湘教通【2016】400號文件,序號1138)。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指出:“將美育貫穿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各方面,滲透在各個學科之中。”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明確指出“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因此,在小學教育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適時滲透美育,培養學生的美育素養,而且還要培養他們將來在基礎教育中開展美育工作的能力。因而,師范院校小學教育專業探尋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路徑,美育工作必不可少,各學科教學中都應注重美育滲透,物理課程教學也不例外。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小學教育專業物理教學中美育滲透面臨著諸多困境。因此,基于困境,探尋小學教育專業物理教學中美育滲透的合理對策尤為重要。
一、小學教育專業物理教學中美育滲透面臨的困境
(一)思想觀念中審美價值的困境
一是傳統思想觀念忽視了物理科學美。傳統思想觀念中物理與美就像遠房親戚,很難親近。美育是隨著人們的審美活動和藝術的產生而產生的,因此美育天生就與藝術緊密相連。中小學美育的內容包括藝術教育,如文學、音樂、圖畫、戲劇、電影、舞蹈等;組織學生觀察和欣賞自然美;引導學生體驗社會生活美和勞動美,但并沒有明確提及科學美,“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四美要求也只是社會科學之美,而非自然科學之美。
二是現代思想觀念注重物理科學的實用價值,忽略其審美價值。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注重研究物質、能量、空間、時間,尤其是它們各自的性質與彼此之間的相互關系,服務于人類社會的發展。因此,人們更多地注重物理的實用價值,而非審美價值。在小學教育專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注重現象的理性分析、規律的層層闡釋和具體運用以及小學教育專業的專業滲透,而忽視了其審美價值。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在物理課程學習中更多的是考慮作業任務的完成、期末考試的安全通過及專業素質的提升,至于“物理教學究竟美還是不美”這一問題似乎根本無暇顧及。
(二)課程教學中發現美的困境
一是物理課程的“難”制約了師生發現物理科學美。物理課程是公認的最難的一門課程,這種“難感”完全覆蓋了它的“美感”。一直以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的是物理的“難教”,進而努力探尋和嘗試各種教學方式和手段以破解這一難題;學生發現的是物理的“難學”,因而努力找尋好的學習方法以學懂物理,師生都很少去找尋和發現物理的美。
二是發現物理科學美的層次較低。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提出“深入挖掘數學、物理等自然學科中的美育價值”后,許多教師著手發現物理學科的美,但由于時間、設備、升學壓力等因素的限制,也僅限于發現物理現象、物理實驗、物理理論等物理基礎知識的表層美,而止步于邏輯思維美、科學方法美、物質結構美、創新創造美等更高、更深層次美的發現。
三是受“重專業課,輕基礎課”課程設置的制約。小學教育專業在課程開設的時間、師資力量的安排等方面更多地側重于專業課程,小學教育專業五年制大專物理課程總共開課2學年,每周2節課,課時少,課程任務重,課程教學中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努力地完成教學任務,根本沒有更多的時間去發現物理科學的基礎知識美,欣賞物理規律探究過程表現出來的邏輯思維美,追求物理課程的教學藝術美。
(三)物理實驗教學中創造美的困境
物理實驗是物理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輔助物理課程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激發人的創造潛能、進行創造美的重要途徑之一,但這一途徑受到諸多限制。
一是學生親自動手實驗的機會較少。小學教育專業的物理實驗教學由于受到物理總課時量相對較少的限制,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給學生親自動手實驗的機會較少,也就減少了學生通過物理實驗創造美的機會。同時,由于小學教育專業本身教學計劃設置的課程多,學生的學習任務重,導致學生課余沒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進行物理實驗,也制約了學生通過物理實驗創造美的機會。
二是受相關管理規定和思維定式的限制。出于安全考慮,物理實驗室都會有相關明確的規定和安全操作規程,物理教師在學生動手實驗前一般都會強調和要求學生嚴格按實驗步驟和主要事項進行實驗。因此,在實驗室進行物理實驗中,由于有實驗室相關規定、教材中現有的物理實驗步驟和教師的要求,學生往往只會循規蹈矩地完成整個實驗過程,觀察必然出現的物理現象,通過簡單分析得出實驗結論,很少有學生會去嘗試在遵守原則和遵循規律的基礎上更新實驗方法,創新實驗點子,打開創造物理實驗美的大門。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學校、教師不愿或不敢組織學生進行校外物理實驗活動,也就減少了在自然環境中引導學生發現物理科學美進而創造物理科學美的時機。對于教師布置的物理課外實驗活動,學生往往只是完成任務,很少會去進一步探索和創造物理科學美。
三是學校提供學生創造物理科學美的平臺較少。多數大專師范院校都會為小教專業學生提供許多創造美、表現美的機會和平臺,如師范生技能大賽、小學教具制作大賽、演講比賽等,但大多數是展示專業文化藝術素養和專業教學技能,缺乏專門的表現和創造物理學科美的活動和平臺。
(四)實施效果上評價美的困境
一是實施效果的評價機制不健全。考試一直都是評價課程教學實施效果常用的手段,也是最主要的手段,考試也是一種只注重結果而忽視過程的評價手段。物理教學中美育滲透的實施效果應該以過程性評價為主,而學校缺乏科學的、健全的過程性評價機制。
二是審美教育評價指標體系較為單一。小學教育專業物理課程教學中美育滲透的評價指標依然以學生的知識、技能水平為主,缺乏學生審美要求的內因動力水平、審美價值水平、發現和創造美的能力水平等方面的評價。
三是物理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滲透美育的效果并沒有納入評價考核范圍,導致各課程教學中美育滲透只有形式和口號,缺乏動力。
二、小學教育專業物理教學中美育滲透的對策
(一)思想上,通過加強宣傳,培養師生的審美意識,讓物理科學美的審美價值觀入腦入心
一是宣講政策規定,使樹立物理科學美的審美價值觀有制度保障。全面解讀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讓教師和學生明白國家對美育工作的重視,強調“深入挖掘數學、物理等自然學科中的美育價值”,引導學生樹立物理科學美的審美價值觀。
二是組織講座,夯實樹立物理科學美的審美價值觀理論基礎。把科學與美、物理概念、規律之美、物理公式之美、物理實驗之美等講座納入教學常規,讓學生明白物理科學不僅具有實用價值,而且可以讓人獲得美的感受,物理之美無處不在,進而自覺樹立物理科學美的審美價值觀。
三是通過多種宣傳途徑,讓物理科學美的審美價值觀入腦入心。舉辦與物理科學美有關的主題班會,學校網站、各系部群團公眾號定期上傳物理科學美的相關文獻資料,舉辦物理科學創新制作大賽,組織學生定期觀看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加油!向未來》等宣傳物理知識的電視節目等,通過構建立體宣傳方式,讓物理科學美的審美價值觀充滿正能量,入腦入心。
(二)行動上,構建學校、教師、學生三方聯動機制,形成合力,讓發現和創造物理科學美的能力得到切實提高
學校研究制定出臺相關文件,做好美育滲透的思想引領,明確教師美育滲透職責,重視物理課程的美育資源開發和平臺建設。在物理課程教學中,從時間安排、師資力量、后勤服務等方面給予充分的保障,在不違反相關規定的基礎上,為物理課外實踐活動、創新實驗活動大開方便之門,搭建多種表現和創造物理科學美的平臺,鼓勵全校師生大膽實踐,積極探索,勇于創新,促進全校形成發現和創造物理科學美的濃厚氛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調整教學計劃和內容,根據小學教育專業的特點和要求,可以適當降低物理學科的知識要求,深入挖掘物理課程中的美育素材和美育價值,把美育滲透納入物理課程教學的備課、上課、實驗、作業布置等各個環節。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表現和創造物理科學美的機會,實踐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嘗試創造美,作業布置中要增加實踐探索類作業的比重,促使學生逐漸形成和培養自覺通過實踐表現和創造物理科學美的習慣和興趣。學生要調整學習方法,改變傳統的物理學科學習模式,由只是靠單一地對知識規律的識記向綜合運用和探索知識轉變,由通過習題鞏固知識向通過實踐發現和創造美轉變。
(三)效果上,改革傳統評價機制,建立多元化、過程性的評價體系,讓美育滲透工作有動力
創新物理學科學習效果評價機制,建立多元化、過程性的評價體系,把學生在物理課程學習中鑒別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及效果納入評價考核范圍,按一定的比例計入期評成績,大大增強學生探索物理科學美的積極性。完善教職工年終考核機制,把美育滲透納入教師教學常規考核,把教師在課程教學中美育滲透效果納入年終考核范圍,讓教師滲透美育工作落到實處,讓師生共同落實美育滲透工作更有動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美,是當代大學生的成才目標之一,是人才素質的綜合體現。各高校、各專業要重視和加強美育工作,各學科專業教師要在教學中將美育滲透落實、落細、落地,小學教育專業物理教學中滲透美育更是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