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楊 林朝陽
【摘要】隨著國際交流的不斷深入,酒店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體系中發展速度最快、國際化程度最高的產業之一。酒店的國際化對酒店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酒店高等教育同國際接軌,培養素質全面,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能力的酒店專業人才。
【關鍵詞】酒店國際化;酒店高等教育;酒店專業人才
【基金項目】“校企合作,互利雙贏”理念下的應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16JB02。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旅游業發展迅速,國民旅游需求旺盛,已形成國內旅游、出境旅游全面發展的態勢。酒店業是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旅游業收入的主要來源。2016年底,全國共有星級飯店12327家,年營業收入2000多億元。酒店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體系中發展速度最快、國際化程度最高的產業之一。隨著我國從旅游大國向旅游強國戰略目標的轉變,我國酒店業的發展需要具有扎實基礎,素質全面,具備國際競爭能力和國際視野的酒店行業人才。
一、酒店國際化趨勢
我國旅游業雖然發展時間較短,但呈現出迅猛發展的勢頭局面。其中,酒店業國際化進程也在逐步加快,進入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十二五”期間,我國國內旅游市場持續高漲,國內旅游人數達40億人次;入境旅游人數1.34億人次,實現國際旅游收入1136.5億美元。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們將越來越多的興趣集中在旅游與休閑上。在旅游活動中,對酒店數量及品質的要求也逐漸提高。我國最早與國際接軌的行業是酒店業,人們對酒店業要求的多樣化、獨特化及人性化促使酒店業國際化發展的加快。酒店國際化的內涵十分豐富,主要表現在酒店市場的國際化、酒店業相關產品的國際化、酒店服務的國際化、酒店信息服務體系的國際化、酒店人力資源開發培訓的國際化、酒店業市場秩序保障國際化等。
二、酒店國際化背景下的酒店專業人才
國際化酒店業對酒店行業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酒店行業人才應具備以下素質。
第一,良好的身心素質。酒店業的國際化對酒店業從業人員的身心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際化酒店行業人才應該具備優良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具有良好的氣質、積極的情感、堅韌的意志品質、開朗向上的性格等。
第二,較強的外語應用能力。國際化酒店行業人才要具備豐富的外語語言知識和較強的運用能力;具備流暢的雙語表達能力;具備熟練的外語聽、說、讀、寫、譯技能,熟悉旅游業務;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組織能力,能夠靈活運用外語知識從事酒店相關工作。
第三,跨文化交流能力。國際化的酒店服務活動可以說是一種跨文化交流活動,酒店客人跨越省域、國界,進行不同的文化活動,感受不同的文化內涵。國際化酒店行業的專業人才應有國際視野和意識,從全球視角看待文化差異,能夠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并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
第四,創新能力。酒店業的國際化使我國酒店企業在國際酒店市場上面臨更加復雜的變化。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國際化人才需要有洞察國際酒店業發展趨勢的敏銳目光,要能夠快速適應環境的變化,根據國際酒店業發展動態調整自己的發展方向以適應這種國際趨勢。
三、酒店高等教育的國際化
(一)酒店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內涵
第一,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人才,培養國際化酒店行業專業人才是酒店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本質所在。因此,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國際化知識結構,能夠適應國際環境,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高素質酒店行業專業人才是酒店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第二,國際化不僅是酒店高等教育發展的理念,也是一個綜合的、多渠道的優化過程。它以國際化教育理念為指導,通過國際間的學生交流、學者訪問、信息交流、聯合辦學以及科研合作等途徑,學習國際上酒店教育的優秀經驗,促進本國酒店高等教育的不斷優化,進而提高本國酒店高等教育的水平。
第三,酒店高等教育國際化不單單是全盤西化,更不是直接與國際酒店教育接軌。在各國酒店教育國際化的過程中,酒店教育相對落后的發展中國家需要借鑒發達國家酒店教育發展相對成熟的辦學理念、教學經驗和教育技術,引進優秀的教育資源等,進而為本國的酒店高等教育發展服務。
最后,酒店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夠一勞永逸。酒店高等教育國際化就是要把整個酒店教育放到國際化大舞臺的過程,這是一個漫長而久遠的過程。
(二)酒店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內容
1.教育理念及辦學模式的國際化。教育理念國際化意味著從國際視角審視酒店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要求政府、學校等相關教育部門以與國際接軌的辦學理念來考量酒店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意義和實踐操作。酒店專業教師需要了解國際酒店教育的前沿問題,并向學生傳達最前沿的世界酒店學相關知識和信息。辦學模式的國際化意味著借鑒國外著名的酒店管理類院校的先進理念和模式,實現我國酒店高等教育的國際化。
2.學校教學方式及課程設置的國際化。教學方式的國際化意味著要打破傳統的以課堂講解為主的教學方法,借鑒先進的國外教學方式,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增強課堂趣味性、直觀性,提高教學效果。課程設置國際化意味著要借鑒國外先進的課程理念,增加國際性課程,同時在已有的課程中增加相關的國際知識內容,通過引進國外原版的酒店專業教材將單語課程轉變為雙語課程等。
3.師資結構及學術科研的國際化。教師國際化程度是判斷教育國際化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想要實現酒店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就需要提升國際化的師資力量,建立具有國際知識和經驗以及國際交往能力的高素質酒店專業教師隊伍。學術的國際交流和科研的國際合作是酒店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幫助學校快速接觸專業前沿,交流專業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學術科研國際化,實現資源共享,進而推進世界酒店教育的國際化發展。
4.學生構成的國際化及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學生構成的國際化是測量酒店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又一項重要指標。在酒店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的同時,為本國學生創造到國外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在雙向溝通的過程中,逐漸融合,逐步建成國際化校園。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樹立自學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提高心理素質與提升身體、品德、文化、技能等素質結合起來。
在酒店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過程中,應結合本地區的特點,全方位、循序漸進地推進國際化,而且隨著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的變化,酒店業的發展,酒店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內容也應發生相應的變化。
【參考文獻】
[1]賀小榮,羅文斌.特許經營或管理合同:酒店國際化擴張的戰略選擇[J].旅游學刊,2012(12):54-59.
[2]陳幸.關于加快本土酒店管理國際化進程的思考[J].飯店現代化,2009(03):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