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云,盛孝燕
(浙江大學金華醫院 金華市中心醫院,浙江 金華 321000)
孕產婦死亡率作為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醫療衛生水平的主要指標,改善其健康狀況、減少死亡率已是國際認同的發展目標[1]。預防和控制產科危重癥時減少孕產婦死亡率的重要環節,其救治成功的關鍵在于及時將危重癥產婦轉入重癥監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2-3]。本研究對入住ICU的95例危重癥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分析產科與非產科原因危重癥產婦疾病構成和圍產結局的差異,旨在為臨床有效、及時診治危重癥孕產婦以改善其臨床結局提供一定的依據。
回顧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入住金華市中心醫院危重癥孕產婦95例的臨床資料,年齡為19~42歲,平均為(29.67±4.73)歲;孕周為11~41周,平均為(31.95±4.68)周;單胎妊娠87例,雙胎妊娠8例;初產婦62例,經產婦33例。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于本院住院分娩并入住ICU;③孕產婦妊娠期相關疾病的診斷符合《婦產科學》(第8版)[4]中的相關標準;④新生兒窒息的診斷依據《新生兒窒息診斷和分度標準建議》[5]中的相關標準。排除標準:①于本院住院治療但未行分娩者;②外院分娩后轉入本院者;③臨床資料不全者。
收集95例孕產婦的臨床資料,記錄孕產婦年齡、孕周、產檢情況(定期、不定期)、相關疾病的診斷、終止妊娠的時間及方式、入住ICU的時間、臨床結局(子宮切除率、出院、死亡),新生兒性別、出生體質量、新生兒窒息發生率、1min Apgar評分及死亡等情況。按照孕產婦的相關疾病診斷和入住ICU的疾病構成,其中產科原因(因妊娠而導致相關并發癥)52例為A組,非產科原因(既往存在基礎疾病,在妊娠過程中引起病情加重而轉入ICU)43例為B組。

A組疾病譜以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和產后出血為主,而B組以妊娠伴有急性重型肝炎、妊娠伴有先天性心臟病和妊娠伴有急性重癥胰腺炎為主,兩組孕產婦疾病構成的主要情況見表1。
A組孕產婦年齡、未定期產檢的比例均高于B組(均P<0.05),兩組孕周無明顯差異(P>0.05);A組孕產婦以急診剖宮產終止妊娠為主,而B組以病情穩定后擇期剖宮產終止妊娠為主,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終止妊娠的時間均以轉入ICU前為主,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入住ICU的時間較B組顯著縮短(P<0.05),見表2。
A組孕產婦子宮切除率為15.38%(8/52),B組為2.33%(1/43),A組顯著高于B組(χ2=7.46,P<0.01);而A組孕產婦死亡率為1.92%(1/52),B組為9.30%(4/43),A組顯著低于B組(χ2=4.35,P=0.04)。
A組新生兒窒息發生率較B組均顯著升高(P<0.05),而兩組新生兒性別、出生體質量、1min Apgar評分及死亡率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1兩組孕產婦疾病構成的主要情況

Table 1 The main constitution of maternal diseases in two groups

表2 兩組孕產婦臨床特征的比較情況
(續上表)

組別 終止妊娠的方式 人工流產擇期剖宮產急診剖宮產陰道分娩入住ICU時間(d)A組1(1.92)14(26.92)36(69.23)1(1.92)2.89±0.94B組2(4.65)20(46.51)15(34.88)6(13.95)5.38±1.04χ2/t12.8712.25P<0.01<0.01

表3 兩組新生兒臨床結局的比較
產科危重癥多為妊娠合并癥、并發癥而造成孕產婦病情加重,部分孕產婦在孕期已伴有基礎疾病,而在孕期病情加重、惡化,最終引起其疾病危重,對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本研究發現95例危重癥孕產婦中,產科原因為52例,占54.74%,提示產科原因是孕產婦入住ICU的主要原因。此外,本研究發現產科原因的孕產婦中,疾病譜以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多為子癇前期、子癇、妊娠期高血壓)和產后出血(多為胎盤植入、胎盤前置)為主,分別占65.38%、21.15%,與既往研究報道相符[6]。而在非產科原因的孕產婦中,其疾病構成以妊娠伴有急性重型肝炎、妊娠伴有先天性心臟病和妊娠伴有急性重癥胰腺炎為主,分別占23.26%、18.60%、16.28%,表明非產科原因的孕產婦疾病構成主要為妊娠伴有內科疾病。總體而言,在危重癥孕產婦中,其疾病構成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伴有急性重型肝炎和產后出血為主。國外研究指出,危重癥孕產婦入住ICU的疾病譜以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伴有心血管疾病及產后出血為主[7]。其中,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所占比例高于產后出血。分析其原因,可能因近年來妊娠期高血壓、重度子癇前期、子癇與其相關并發癥的發病率逐漸升高,而對產后出血的處理方法已有明顯改進密切相關。此外,本研究發現,妊娠伴有急性重型肝炎在非產科原因中的比例較高,明顯高于上述國外研究的報道。分析其原因,可能因我國病毒性肝炎發病率較高,妊娠伴有急性重型肝炎發病率明顯高于非孕期的婦女。
因妊娠原因而引起的危重癥孕產婦,適時終止妊娠對改善病情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發現,因產科原因而引起危重癥的孕產婦中,轉入ICU前已結束分娩占有88.46%(46/52),并且采取急診剖宮產終止妊娠的孕產婦占69.23%(36/52);其次是擇期剖宮產,占26.92%(14/52),表明因產科原因而引起危重癥的孕產婦多以剖宮產的形式結束分娩。此外,本研究發現,A組孕產婦死亡率(1.92%)較B組(9.30%)明顯降低,且其入住ICU的時間較B組顯著縮短。非產科原因者其妊娠前已存在基礎疾病,并在孕期過程中導致病情加重,因此該類孕產婦的病情較產科原因者復雜,這可能是其死亡率和入住ICU時間均高于產科原因者的主要原因所在。本研究中的孕產婦均為危重癥者,其孕期伴或不伴高危因素、產時相關并發癥、妊娠期保健因素(如是否重視孕期保健,有無進行定期產檢)等方面均可影響新生兒生命安全,這可能是兩組新生兒死亡率均較高(均高于15%)的主要原因。此外,從新生兒的角度而言,胎兒宮內生長遲緩、先天畸形、低出生體質量、早產、新生兒窒息、意外死亡及新生兒感染等方面均是影響新生兒死亡的相關因素。本研究中B組產婦以病情穩定后擇期剖宮產終止妊娠為主,分析其原因為該類孕產婦病情較為復雜,通常需要在基礎疾病病情穩定后適時選擇結束分娩的合適時機,故其主要采取擇期剖宮產結束分娩。
本研究發現,A組和B組未定期產檢的比例分別為88.46%(46/52)、58.14%(25/43),表明無論是產科原因亦或是非產科原因的孕產婦,其入住ICU前未定期產檢的比例均較高,這亦是其出現產科危重癥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定期、規律產檢既是孕婦了解其妊娠狀態和病情進展的主要途徑,亦是產科醫生適時預防和控制病情的重要基礎,其對降低產科危重癥發生率具有顯著的作用。本研究發現,在95例危重癥孕產婦中,死亡5例(5.26%),與國外研究報道相符[8]。而西方發達國家入住ICU的危重癥孕產婦死亡率約為3.5%[9],但發展中國家的死亡率高達15%[10]。本研究結果發現,本院危重癥孕產婦死亡率較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明顯降低。分析其原因,可能與本院建立多學科團隊與產房快速反應團隊密切協作相關,能夠在早期對孕婦病情加重的征象進行識別并及時作出干預,同時與多學科聯合采取有效、及時的治療,進而有助于減少危重癥孕產婦的死亡率,減少不良妊娠結局。可見,定期、規律進行產檢可盡早發現母胎異常情況,及時對病情作出有效評估,并給予相應處理措施,進而能夠明顯減少產科危重癥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入住ICU危重癥產婦疾病構成多種多樣,且非產科原因者死亡率相對較高,對伴有產科原因的危重癥孕產婦應適時終止妊娠,并且對孕前合并基礎疾病的孕婦應在病情穩定后進行妊娠,同時孕期應密切加強監測以改善圍產結局。
[參考文獻]
[1]Lapinsky S E, Rojas-Suarez J A, Crozier T M,etal.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critically-ill pregnant women: a case series[J].Int J Obstet Anesth,2015,24(4):323-328.
[2]胡煥青,張彤,潘曉平,等.國內外危重癥孕產婦轉診系統綜述[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3,24(1):92-94.
[3]Chantry A A, Deneux-Tharaux C, Bonnet M P,etal.Pregnancy-related ICU admissions in France: trends in rate and severity, 2006—2009[J].Crit Care Med,2015,43(1):78-86.
[4]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63-100.
[5]中國醫師協會新生兒專業委員會.新生兒窒息診斷和分度標準建議[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3,15(1):1.
[6]吳曉英.南寧市危重癥孕產婦轉運平臺建設效果評價[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9):1053-1056.
[7]Ailes E C,Newsome K,Williams J L,etal.CDC Pregnancy Flu Line: monitoring severe illness among pregnant women with influenza[J].Matern Child Health J,2014,18(7):1578-1582.
[8]Brasil P,Pereira J P Jr,Moreira M E,etal.Zika virus infection in pregnant women in Rio de Janeiro[J].N Engl J Med,2016,375(24):2321-2334.
[9]Chan A L, Juarez M M, Gidwani N,etal.Management of critical asthma syndrome during pregnancy[J].Clin Rev Allergy Immunol,2015,48(1):45-53.
[10]Singhal S, Sarda N, Arora R,etal.Clinical profile & outcome of H1N1 infected pregnant women in a tertiary care teaching hospital of northern India[J].Indian J Med Res,2014,139(3):45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