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璀 尚鴻雁
【摘要】云南省具有多種少數民族,具有悠久發展歷史。社會漫長發展建設過程中,不同民族形成了多種特征精神文化及物質文化。彝族作為云南省少數民族重要成員,和我國其他民族之間相互結合,一同形成特殊中華文化。彝族經過近百年發展歷程上,彝族人民與其他民族之間人民之間相互合作,一同參與到各種爭端中,參與到歷史進展內,形成生存意志,具有龐大民族精神。正式由于彝族在我國少數民族內作用,對彝族文化風情進行了解推動云南省彝族文化產業的良好。
【關鍵詞】彝族 文化風情 產業發展 云南省
前言:彝族作為中華民族家庭內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十分豐富歷史文化。彝族在兩千多年發展歷程之中,彝族主要生活在四川及云南等地區,人口大約為700萬,位于第六位少數民族。對云南省彝族文化風情進行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我國歷史文化,逐漸推動中華民族多元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1 彝族物質文化特征
從民族學及人類學理論層面來說,人們的社會文化主要分為三種類別,分別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物質文化主要內容:為了能夠滿足人們創作需求,所創造出來的勞動工具,進而提高人們財富。彝族一直在西南地區深山內生活,和其他少數民族相互生存,形成特殊物質文化。
1.1 彝族社會經濟發展歷史演變
1.1.1 明清時期
云南省彝族在明清時期內,社會經濟發生顯著改變,社會經濟在發生轉變之后,和不同地區地區經濟制度變更之間有著緊密管理。政府部門對云南省彝族地區管理重視程度顯著提高,主要表現就是在彝族地區內設置了衛所,駐扎軍隊,大量開展屯田。云南省彝族地區經濟開始逐漸發展起來,但是處于深山地區彝族還采取奴隸制進行統治,整體發展情況還處于較為落后狀態。
1.1.2 近代彝族社會經濟
鴉片戰爭在爆發之后,云南省彝族地區遭受到西方殖民主義在非法占領,采取簽訂不平等條約,西方殖民者逐漸在云南地區內開展經濟活動。在經濟活動內,西方殖民主義銷售了大量產品,同時搶奪了大量礦產品及特產,為了能夠獲取更多資源,西方殖民者還在彝族地區建設工廠。由于外敵入侵,云南省臨滄市彝族傳統農業社會遭受到嚴重破壞,很多彝族人過上了顛沛流離生活。
簡而言之,彝族社會及經濟發展都較為落后,導致了貧困現象十分嚴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云南省臨滄市彝族的生活才得到有效緩解。
1.2 物質文化特征
1.2.1 勞動工具及技能
勞動工具也被稱之為生產工具,是按照不同少數民族人們生活環境及生計模式,所創作的針對性工具。云南省臨滄市彝族主要居住在深山內,所以云南省彝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彝族主要以畜牧業及采集業作為主要生計手段,農業也快速發展建設。社會在不斷發展建設過程中,農業都成為主要彝族經濟增長點,因此云南省臨滄市彝族社會生產中農業生產工具占據重要比例。
畜牧業作為云南省彝族主要經濟類別,社會生產力水平在不斷提升情況下,作用逐漸消失。彝族畜牧業在發展建設過程中,主要通過飼養及放牧相結合形式,主要養殖馬匹、山羊。
1.2.2 民居
彝族人民在長期發展建設過程中,按照自身生態環境及地理條件,進而形成針對性居民形式。就整體層面來說,彝族主要生活在深山地區內,村寨主要建設在地勢相對于平攤的山坡上面,村寨分布十分零散,不同村寨之間相距甚至超過數十里。
2 云南省彝族精神文化產業發展
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較為相似,都是民族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精神文化作為虛擬世界一同表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面決定著社會經濟及人們生活形式。與此同時,精神文化在社會經濟表現上面具有重要作用。云南省彝族在長期發展建設過程中,不僅僅形成了十分豐富物質文化,同時也創作了十分豐富精神文化,有效增加了我國文化多元性。
2.1 刺繡
云南省彝族在發展建設過程中所形成的刺繡藝術,和彝族原始繪畫之間有著十分緊密關聯,同時也而是色彩藝術類別。就功能層面來說,彝族刺繡不僅僅應用在貴族衣服上面,同時也應用在農奴衣裳或者是掛包上面。目前,彝族刺繡主要采取歌舞式或者是云水式敘事模式,再現歷史文化。彝族刺繡文化在發展過程中,一直都保持十分濃郁民族風格,包含文字、歷史、繪畫等較多內容。
2.2 銀器
彝族人們在實際生活中,銀器應用情況僅次于漆器,漆器所具有的類別,銀器都具有相同類別。同時由于銀器類別和漆器基本相同,部分漆器表面在包裹銀皮,能夠有效提高漆器觀賞性,漆器價值也顯著提升。
2.3 現代民間畫
彝族繪畫藝術是以傳統繪畫風格作為設計基礎,借鑒多種繪畫技巧,逐漸形成的。彝族現代民間畫在行業所涉及到的題材十分廣泛,包含生活、生產、民俗等方面,借助繪畫藝術充分彰顯出彝族民族文化。
2.4 人生習俗
人生習俗主要表示在整個人生過程中,所產生的生活習俗。就以彝族誕生禮來說,彝族誕生禮十分簡單,不同地區誕生禮之間存在一定差別,正常情況下新生兒在誕生過程中,孩子父親都必須回避,產婦由親戚負責照顧。新生兒在出生之后,在沒有排泄之前,產婆需要煮一個雞蛋讓孕婦吃下,進而表示吉祥。新生兒在出生之后,需要接受冷水洗浴,該過程稱之為洗禮。
結論:我國作為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之間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夠推動整個國家富強,推動我國可持續發展建設。不同民族在發展過程中,都是在相對封閉環境之下發展起來,所以在文化傳承上面存在一定差別,思維模式也格局特色,文化之間碰撞激烈。對云南省彝族文化風情進行了解,能夠增加對彝族文化了解程度,進而推動不同民族之間溝通交流,能夠有效提高民族凝聚力,推動云南省臨滄市彝族文化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景,關文靈.云南彝族文化資源在觀光農業中的應用[J].中國園藝文摘,2012,02:186-188.
[2]楊穎.涼山州鄉村旅游發展對策分析[J].中國商貿,2010,23: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