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春蓮
【摘要】勞動技能鑒定企業化管理,是我國經濟發展和勞動制度改革的客觀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市場逐步完善的結果。它是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活動,以其特有的功能,對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以及勞動力資源配置,調整技術工人隊伍結構等方面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而且就本企業而言,推行職工持證上崗制度,必然會涉及到勞動技能等級以及勞動技能工資等級問題。為此,認清勞動技能鑒定對于企業的作用,把握它的本質,從而促進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勞動技能鑒定 企業管理 勞動制度改革
勞動技能的鑒定對于企業的發展、員工個人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同一般的現實意義,具體在以下五大方面:
一、強化功能——強化企業意志,增加企業凝聚力,密切企業與職工之間的關系
《勞動法》明確規定: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對規定的職業制定職業標準,實行技術等級證書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由經過政府批準的考核鑒定結構負責對勞動者實施勞動技能鑒定,這是從國家基本法律角度明確了我國勞動技能工作的法律地位。就本企業而言,實施勞動技能的鑒定,可以將企業的意志,以職業分類和技能標準為內容,通過企業行為轉化到職工就業、再就業的勞動過程中去,并與職工的經濟利益直接掛鉤,從而使職工認識了解和使用國家規定的勞動技能標準,以此來強化其擇業意識,規范其勞動模式。
二、調節功能——調節勞動力各工種間的比例結構和供求關系,實現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
勞動技能鑒定的調節功能對于經濟發展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有效地調節勞動力的結構比例,使之與企業需求保持一致。并根據生產的實際情況不斷地進行調節,以適應生產發展的需要。這是對勞動力資源的一種縱向調整,也是克服勞動力結構失調的一種調節手段。
二是有效地調節勞動力縱向、橫向的合理流動。使勞動力資源的分布趨于合理化。勞動技能鑒定的類別和工種與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緊密相關,通過勞動技能鑒定,使勞動力進入或適應與其技能、素質相符合的工種中去,從而調整企業勞動力資源的總體布局,提高勞動力資源的總體布局,提高勞動力資源的開發利用率。
三是有效地調節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系,提高勞動者的智能結構。在勞動技能鑒定過程中,可以通過調整考核科目、鑒定內容和方法等措施,及時反映出企業對勞動者勞動技能的需求,可以使勞動者的智能結構趨向一致。同時通過鑒定,將勞資雙方的需求有機地融合起來,避免了勞動資源開發的盲目性。
三、經濟功能——促進勞動力資源向人力資本轉化,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同步增長
勞動技能鑒定的經濟功能長期以來并不被社會所認識。許多人認為:勞動技能鑒定只是作為一種手段,一種機制,似乎與經濟發展無直接關系。事實上,經濟發展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需要依靠人力資本存量的高低。特別是技術型和智能型人才,既是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載體,又是增加經濟實力的根本所在。企業減員增效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目的,就是優化經濟結構,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經濟發展。而勞動技能的開發、鑒定,一方面可以把勞動者潛在的能力轉化為直接的、現實的生產力,另一方面可以引導企業和勞動者增加人力投資、提高人力投資的生產效益,樹立“效益第一”的觀點,從而促進經濟的再發展,創造更多的新產業,產生新的就業機會和崗位,在保證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得到最大滿足的同時,使勞動力資源也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合理的安置。這也是實行勞動技能鑒定的社會基礎。
四、導向功能——敦促和引導,使勞動者走上實現個人勞動價值的良性循環軌道
勞動技能鑒定是體現企業意志,按照社會職業分類和技能標準及勞動力市場、企業的需求來實施和運作的,這就是說,企業要求勞動者怎么做,勞動者所要達到的技術等級標準。即初級、中級、高級,以及技師、高級技師的標準是什么,向什么標準去努力、去奮斗,勞動者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以及技術水準的提高,都要通過勞動技能鑒定來完成。勞動者只有達到規定的技術等級標準,才能被國家、社會、企業所認可,才能進入勞動力市場去實現個人的勞動價值。所以說,勞動技能鑒定能督促勞動者向新的更高層次的技術等級進取,同時引導人們的投資取向和知識技能的發展方向,為廣大勞動者提供進取的動力,實現就業、再就業的目標。
五、服務功能——樹立就業、再就業的指導思想,把勞動技能鑒定作為實現勞動者上崗的重要載體
目前,國企職工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勞動力整體技術水平不高,文化素質參差不齊,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勞動者的就業、再就業能力。一方面勞動力數量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勞動力質量供不應求。加之技術工人隊伍中結構短缺與企業發展需要之間的矛盾,加劇了勞動者擇業上崗的難度。勞動技能鑒定作為勞動技能開展的關鍵環節,在實現與勞動者就業、再就業有效結合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首先,按社會職業分類和技能標準,對勞動者所具備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進行客觀評價和科學認定,運用技術等級證書和勞動資格證書為手段,激發勞動者參加技術、技能培訓的積極性,提高勞動者就業、再就業的競爭能力,為勞動者取得上崗、重新上崗的“通行證”。
其次,通過勞動技能鑒定這個機構,規范培訓行為,引導勞動技能培訓,監控培訓質量,堅持“質量第一”,全面提高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和技術水平。
第三,利用勞動技能鑒定的結果,作為企業在減員增效和產業結構調整中評價勞動者技術水平的科學手段和轉崗轉業,人員分流的主要依據,為建立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奠定基礎。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勞動力市場運作基礎結構的不斷完善,勞動技能鑒定的社會功能亦將不斷地進行自我調節、規范、發展,從而達到和保持與社會整體運行協調一致的目的,使勞動技能鑒定步人法規健全化、量尺標準化、內容科學化、程序規范化的現代管理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