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欣
【摘要】伴隨中國經濟的發展,金融行業迎來了嶄新的發展時代,傳統金融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雖然已經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但是縱觀世界發展的藍圖,可見當前的金融行業依然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和不足,亟待相關部門給予高度的重視,從而推陳出新,以創新的形式、科學的方法、專業的團隊,推動商業銀行的發展,完善商業銀行的經營策略。金融“脫媒”的產生極大地促進了商業銀行的創新型發展,以全新的視角和模式制定商業銀行經營策略,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傳統的銀行業務,提升了整個行業的工作效率,推動了世界金融領域的發展進步。筆者針對當前金融“脫媒”背景下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分析,并且對金融“脫媒”下的商業銀行經營策略進了研究。
【關鍵詞】金融“脫媒” 商業銀行 經營策略
金融“脫媒”是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所崛起的新興金融發展形式,伴隨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行業發展勢頭迅猛。然而,在金融行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關注金融“脫媒”這種現象對商業銀行的經營策略的優勢以及劣勢的探討,著眼于商業銀行的經營策略、行業發展趨勢、商業銀行創新型發展、更新商業銀行經營理念、建設高素質的金融團隊等幾個方面,使得這一創新形式可以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不斷推動中國經濟的穩步前進,推動商業銀行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因此,在當前一個時期,將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狀況與其它國家商業銀行的經營狀況結合來看,立足于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實際,深入探討金融“脫媒”下的商業銀行經營策略與方向極具現實意義。
一、金融“脫媒”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一)金融“脫媒”給商業銀行帶來的重大機遇
1.促進大額存款業務的發展
根據商業銀行的實際發展狀況來看,金融“脫媒”現象的出現,將在一定程度上為同行業的存款機構帶來快速發展的巨大空間。當前,在市場經濟的發展潮流之中,流入儲蓄存款的份額在逐步地縮減,絕大多數的資本都是在金融市場中不斷地進行流轉,并且最終又以多種形式回歸到了商業銀行之中。其中,金融機構同行業存款的增長所占的份額最大,與市場經濟發展趨勢具有同步性,對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金融“脫媒”現象的出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商業銀行的大額存款業務不斷發展,并且不斷沖擊傳統的大額存款業務形式,為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注入新的發展動力,創造新的發展機遇,使其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促進金融行業的革新與發展。
2.促進新型資產業務的產生與發展
當前,在融資業務不斷替代信貸業務的過程中,金融“脫媒”現象的不斷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新型資產業務的產生和發展,并且在商業銀行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二十一世紀的金融行業搭載互聯網經濟這趟快車,不斷以創新的形式、科學的模式走到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來。伴隨著證券業在金融市場中不斷壯大,也衍生出了為客戶提供資金的新形式、新創意。在這個形勢下,商業銀行可以對此開展新型資產業務,從而不斷豐富自身的業務范圍。與此同時,伴隨著證券業在金融市場中的發展與壯大,進一步促進了商業銀行證券質押貸款業務的發展,使得商業銀行的發展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商業銀行應該牢牢地抓住發展的時機,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條件,不斷延伸其業務范圍,為各個金融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優質與高效的服務,并且為自身的發展與利潤的增長積聚能量。
3.風險管理結構逐步完善
在商業銀行的發展過程中,風險管理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隨著證券市場的不斷發展壯大,它在給商業銀行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風險管理結構的不斷升級與完善,有利于逐漸提高商業銀行抵抗金融風險的能力。同時,證券市場的不斷發展也在為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與應對手段,可以使得商業銀行能夠提高對于風險的應變能力與風險過后的自身建設能力,并不斷促進自身業務的發展,從而是實現商業銀行的利潤倍增。
(二)金融“脫媒”給商業銀行帶來的巨大挑戰
1.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造成一定沖擊
在金融“脫媒”的整體發展趨勢之下,在為商業銀行不斷提供新的發展機遇,促進新的業務不斷產生與發展的同時,也對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造成了巨大的沖擊,特別是對于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金融“脫媒”的日益發展使得商業的貸款業務在其發展過程中所占的比重在逐步地降低,并且對于商業銀行的利潤增長,產生了一定的不利影響。不利于商業銀行資產業務結構的完善與優化,從而造成更多的大型企業選擇通過融資、證券等低成本方式進行融資的局面。另外,企業獲得資金的方式日趨多元化,這對商業銀行的傳統貸款等業務的沖擊是極大的,而且也影響了商業銀行自身的發展速度。
2.對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當前的商業銀行發展形勢下,風險管理的對象發生了極大地改變,特別是證券業務的出現與發展,使得市場經營的風險日益突出,并且,風險的影響與波及范圍在不斷地擴大。同時,我國的市場經濟在不斷發展與壯大,信譽風險與市場風險之間的結合度日趨緊密,極大程度上增加了風險管理的難度。
3.極大地縮小商業銀行的利潤收入
在金融“脫媒”的背景下,更多的大型企業從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中脫離出來,已經開始走向證券市場,銀行貸款面臨著將會被逐漸取代的發展趨勢。商業銀行的盈利空間正在逐漸縮小。同時,與大型的商業銀行相比,小型的商業銀行將會面臨更大的風險與經營挑戰。這主要是由于小型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較高,并且經營規模較小等原因所造成的,這種現象使其并不具有像大型商業銀行的優勢。因而,在一定意義上縮小了商業銀行的利潤收入。
二、金融“脫媒”下的商業銀行經營策略研究
(一)轉變經營發展理念
金融“脫媒”已經成為了中國金融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因此,在當前一個階段,我國的商業銀行必須主動適應,且不斷轉變其經營發展理念,從傳統的經營發展理念中掙脫出來,不斷在其中融入自主創新意識。將經營發展的視野逐步投入到資本市場之中,改變以往單純的重視信貸市場的滯后觀念,樹立資本市場與信貸市場相結合的經營發展理念,充分激發商業銀行自身的發展優勢,不斷激發商業銀行的發展活力。
(二)調整經營模式
金融“脫媒”現象的出現,促進了銀行自身的資產結構的改變,貸款業務所占有的比例在不斷地縮減,無貸款業務在不斷地增加,這促使著銀行不得不及時調整其經營模式。其一,要轉變經營策略,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升服務質量,為客戶提供方便、便捷的全方位服務,不斷解決客戶的現實需要,提升客戶對于金融產品的滿足感。其二,要不斷加強技術升級,不斷提升銀行金融產品的技術含量,加大其利潤空間和利潤的增長點,不斷提升銀行自身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三)促進銀行綜合化發展
在金融“脫媒”的整體發展趨勢之下,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為了不斷加強我國銀行在發展過程中的競爭力,必須促進我國銀行朝著綜合化的方向發展,形成“多元化”的發展格局。同時,銀行還應該加強與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合作,不斷延伸其服務的范圍與領域,推動商業銀行向全方位、多功能方向發展。
首先,由被動負債向主動負債發展模式轉變。商業銀行應該主動順應當前的發展趨勢。一方面,自主開拓新的經營發展渠道與途徑,借助日益發達的資本市場,增加債券的發放額度,不斷吸收社會資金,主動增加銀行負債。另一方面,銀行應該加強市場調研,深入社會實踐,了解市場動向與客戶的實際需要,推出高質量的理財產品,不斷吸收社會資金,吸引客戶投資,增加銀行的存款總額。
其次,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斷發展優質客戶,增強銀行自身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金融市場促進股票、融資等業務的發展,增加對于中小企業的服務業務,在為企業發展提供便利的同時,不斷完善自身,促進自身的發展。
再次,積極拓展中間業務。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發展與國外銀行相比仍然具有較大的差距,這也是我國銀行發展過程中不可回避的一個環節。金融脫媒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地沖擊,因此,中間業務的開展對于緩解金融“脫媒”對我國商業銀行的沖擊具有建設性作用。銀行在不斷完善原有的結算業務的基礎上,還應該拓展擔保、信用等級評估等中間業務,以此增加銀行的利潤收入。
(四)吸收借鑒國外發展經驗
中國在應對金融脫媒的影響過程中,雖然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應對體系,但是,與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具有較大的差距。為了促進我國商業銀行的進一步發展,制定正確的經營發展戰略,必須積極學習國外的發展經驗。
1.完善金融立法
當前,我國在金融領域的法律還是比較單一,不能適應當前金融市場的變化與發展。而美國等發達國家已經在金融領域建立了完善的法律體系,并且其內容豐富,適應了當前社會發展的總體趨勢。其法律體系不僅能夠規范金融企業的經營與發展,而且應將金融業的發展并人法制化的發展軌道,為金融業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基礎和一定的可預見性。
2.完善內部管理
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銀行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完善的內部管理體制,為銀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并且,其內部的管理制度與實踐之間的協調性較為嚴密,能夠依據實踐的需要,適時調整管理機制,增強其實踐性。同時,也建立了嚴格的內部監管機制,有力地促進了商業銀行的正常運行。這為我國在金融脫媒下商業銀行的發展提供了積極的借鑒。
3.加強風險管理
雖然,我國的科學技術在不斷的發展,但是在商業銀行的發展過程中,還沒有實現將先進的科學技術與與風險管理的融合,這也是我國商業銀行在發展中需要不斷突破的難關。除了對風險管理進行定性分析之外,在不斷引進科學技術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加強對于定量分析的重視程度,使得對于風險的管理逐步向科學性和客觀性方向轉變。使得風險管理不斷發揮對商業銀行的發展戰略與經營狀況的促進作用。
(五)依托于互聯網發展金融業務
在互聯網和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像支付寶、微信等網絡第三方平臺不斷沖擊著商業銀行傳統的業務,互聯網金融已經成為了現階段金融市場發展的新趨勢,也為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對于銀行自身而言,應該主動做出調整,順應當前金融領域的發展,促進商業銀行的相關業務依托于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銀行業務的網絡化與信息化。與此同時,依托于互聯網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工作環節,為客戶提供了方便、快捷、高質量的服務。而且,還可以極大地減少成本的支出,減少銀行的資金投入。
三、結束語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時代,當前,傳統的金融行業已經無法適應新的時代背景和發展需求,在面對新時代、新技術的沖擊下,金融“脫媒”現象推動著商業銀行的發展以及金融領域的重大變革。當前,金融“脫媒”現象的出現既符合經濟市場化不斷提高的客觀規律,同時又有利于促進商業銀行的創新型發展,并在不斷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前提之下,努力結合我國金融行業發展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根據具體的問題制定科學、高效、合理的商業銀行經營策略,促進金融行業的戰略性轉型。
參考文獻:
[1]曹怡然.技術脫媒背景下商業銀行的挑戰與機遇[J].現代商業,2013(27).
[2]羅思思.支付脫媒背景下商業銀行的應對之策[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04).
[3]李玉輝.我國部門金融資產變化對經濟增長影響分析[J].西部金融,2014(02).
[4]劉曉星,姚登寶.金融脫媒、資產價格與經濟波動:基于DNK—DSGE模型分析[J].世界經濟,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