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摘 要】目的:分析脂肪肝病人的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學水平的變化情況。方法:依照亂數表法隨機擇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所收治60例脂肪肝患者,將其設為脂肪肝組,另再隨機選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體檢人群60例作為健康組。對比2組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學水平。結果:脂肪肝組的TC、TG、GLU、ALT、AST、r-GT指標水平均比健康組高(各指標對比均有P<0.05),脂肪肝組HDL-C水平比健康組低(P<0.05)。結論:相對于健康人,脂肪肝患者的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學指標均發生異常,對診斷脂肪肝有較高參考價值。
【關鍵詞】脂肪肝;肝功酶學;血糖;血脂;檢測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lipid fatty liver patients,changes of blood glucose and liver enzyme levels.Methods: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ere randomly selected in May 2016-2017 year in May the hospital treated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fatty liver,set the fatty liver group,another randomly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of 60 healthy people cases as healthy group.Compared 2 groups of blood lipids,blood glucose and liver enzyme levels.Results:The fatty liver group TC,TG,GLU,ALT,AST,r-GT index level higher than the healthy group(each index were P<0.05,HDL-C)level of fatty liver group than in healthy group(P<0.05).Conclusion:Compared with healthy people,patients with fatty liver lipid,blood sugar and liver enzymes were abnormal,has high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iagnosis of fatty liver.
Key words: fatty liver;liver enzyme;blood glucose;blood lipid;detection
【中圖分類號】R57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7)11-03-0-01
作為臨床常見多發性疾病,脂肪肝病患人數逐漸增多,究其原因可能基于當代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及飲食結構變化[1]。脂肪肝主要因患者機體內過多脂肪在肝組織蓄積所致。脂肪肝早期臨床癥狀并不明顯,故而極易被忽略,然而當患者自覺伴有明顯臨床癥狀時,其病情多已進入晚期,因此,提高對早期脂肪肝的重視度及提高其臨床診斷率尤為重要。近年來,不斷有學者實驗探討各指標于提示早期脂肪肝中的作用,實驗表明,針對健康人群,患有脂肪肝人群其機體內各項血脂、肝功能指標均呈現顯著變化[2]。本院將就此以2016年5月-2017年5月所收治60例脂肪肝患者為例展開實驗分析,詳情如下。
1 研究對象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一般資料 依照亂數表法隨機擇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所收治60例脂肪肝患者,將其設為脂肪肝組,另再隨機選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體檢人群60例作為健康組。60例脂肪肝組患者于臨床診斷中經B超證實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本次實驗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且本實驗經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排除伴有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其中,脂肪肝組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26~71歲,平均年齡(52.134.28)歲;體質量指數18~30kg/m2,平均(22.332.68)kg/m2;病程1.5~13年,平均病程(7.2 2.5)年;13例輕度脂肪肝,37例中度脂肪肝,20例重度脂肪肝。健康組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齡24~69歲,平均年齡(50.21 5.37)歲;體質量指數17~28kg/m2,平均(21.17 2.13)kg/m2。二者一般資料經對比無明顯差別(P>0.05)。
1.2 臨床治療方案 于臨床檢測前1天囑咐所有患者杜絕食用葷食、杜絕飲酒,翌日早8點給予所有脂肪肝組和健康組檢測者空腹抽取靜脈血,抽取血量以5毫升為宜,將其離心分離后,轉速為每分鐘3000轉。24小時內嚴格根據規范完成所有指標檢測。
1.3 觀察指標 對比二者TC(總膽固醇)、TG(甘油三酯)、GLU(血糖)、ALT(谷氨酸轉氨酶)、AST(天冬氨酸轉氨酶)、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r-GT(r-谷氨酰轉移酶)各項指標水平。
1.4 統計途徑 所有數據均經SPSS20.0進行統計分析,用表示TC、TG、GLU、ALT、AST、HDL-C、r-GT等各項指標參數,以t進行相關檢驗。P<0.05即為差異具統計價值。
2 實驗結果
脂肪肝組的TC、TG、GLU、ALT、AST、r-GT指標水平均比健康組高(各指標對比均有P<0.05),脂肪肝組HDL-C水平比健康組低(P<0.05),其中,脂肪肝組HDL-C水平隨其機體內TG含量增高而減少。詳情見表1。
3 實驗小結
脂肪肝主要基于患者體內蓄積大量脂肪所致,由于過多脂肪組織堆積于其肝臟內,故而造成生理性病變,其病理主要表現為伴有大泡性肝細胞脂肪變性。當前,基于我國人口結構變化,老齡化進程加劇,加上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及不良飲食結構,脂肪肝臨床患病人數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且患者年齡明顯下降[3]。經研究發現,脂肪肝主要受遺傳、環境及代謝等因素影響,由此引發機體內肝細胞脂肪病變。作為慢性肝臟損傷性疾病,脂肪肝嚴重可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等,嚴重危害機體肝臟功能。臨床發現,脂肪肝與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癥等存有顯著相關性。主要表現為:其一,胰島素抵抗可誘發脂肪肝,由于糖尿病患者體內脂肪遭受大量分解,提高其體內脂肪酸水平,進而致使過量脂肪酸停留于機體肝臟中,造成肝臟超負荷,進而引發病變;其二,基于人體肝臟脂肪多來源于其攝入食物,當患者攝入過多脂肪時,不僅可造成超重肥胖,且可引發脂質代謝活動障礙,進而蓄積過多脂肪于其肝臟中造成脂肪肝;其三,高脂血癥患者由于其氧化功能受到一定干擾,致使脂肪酸氧化活動受影響,故而影響蛋白質合成活動。而另一方面,脂肪肝又可增加糖尿病、原發性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其中,針對糖尿病患者,脂肪肝可加強其胰島素抵抗癥狀,故而加重病情發展。因此,提高脂肪肝患者早期臨床檢出率尤為重要。
經多次臨床實踐發現,患有脂肪肝人群其體內血脂血糖與肝功能酶學等各項參數指標均較正常狀態有顯著改變,故而,探討其臨床各項指標的變化對脂肪肝臨床診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實踐發現,若患者機體內血脂水平處于異常狀態時,其脂肪酸含量可大幅度增加,而基于脂肪酸具有一定毒性,當患者肝臟內集聚過量脂肪酸可導致其肝臟細胞代謝活動受影響,進而產生病變,引發肝纖維化及細胞壞死、肝硬化等癥狀。與此同時,脂肪酸還可與機體內氧自由基共同作用,促進肝臟細胞衰壞,使其超纖維化發展。有學者研究發現,當患者體內胰島素水平低于正常水平時,可促進其機體內脂肪肝組織生長,而若患者伴有胰島素抵抗癥狀,則可于一定程度上促進其機體內脂肪分解的速度,經甘油三酯與脂肪酸共同釋放入血后,可加重肝臟脂肪堆積的現象,而胰高血糖素的使用又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促進甘油三酯的釋放合成,形成惡性循環[4]。
在本次實驗中發現,脂肪肝組患者GLU水平較健康組明顯升高,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機體內蓄積過量脂肪,進而造成肝臟代謝活動異常,引發內糖異生反應,進而影響正常脂肪代謝活動,降低內糖向脂肪轉化的速度,從而致使患者體內GLU水平提高;當其機體內伴有較高含量GLU后,又促進脂肪合成,造成HDL-C含量降低,而HDL-C作為脂肪肝的保護因子,當其含量減少時,表明患者伴有脂肪肝隱患。同時,實驗中,患有脂肪肝人群其機體內TC及TG水平均顯著高于正常水平,其含量分別為(6.12 1.13)mmol/L、(6.380.79)mmol/L。其中,TG可作為脂肪肝形成的主要機制,當患者于臨床診斷中發現伴有持續性TG升高即應引起警惕。因此,于臨床實踐中,可以血脂及血糖等指標作為脂肪肝患者判定依據。與此同時,經試驗發現,脂肪肝組患者肝細胞ALT、AST、r-GT等均呈現異常增高現象,分別為(57.19 24.31)U/L、(56.47 21.98)U/L、(83.27 29.45)U/L,相較健康組其差異均具有統計學價值(P<0.05),表明,除血脂、血糖等指標外,肝細胞ALT、AST、r-GT等三種酶含量水平也可作為脂肪肝臨床診療參照依據。其中,過量r-GT表明其脂肪肝已朝纖維化發展,由于患者體內抗氧化反應增強,進而致使r-GT含量增加。而ALT及AST則可提示患者肝細胞受損傷與否,過量ALT及AST主要基于患者長期飲酒所致,由于增強了其乙醇代謝活動,致使吡哆醇含量減少,從而提高機體內ALT及AST水平,其中,相較ALT,AST所受影響更大[5]。因此,臨床診療中,檢測ALT及AST水平,計算其比值有助于辨別患者是否屬于酒精性脂肪肝,當其AST/ALT≥2表明患者極有可能患有酒精性脂肪肝。
簡而言之,本次實驗發現,相對于健康人,脂肪肝患者的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學指標均發生異常,其中,脂肪肝組的TC、TG、GLU、ALT、AST、r-GT指標水平均比健康組高(各指標對比均有P<0.05),脂肪肝組HDL-C水平比健康組低(P<0.05)。因此,于臨床診斷中針對患者血脂血糖及肝功酶學各項指標進行有效檢測,可提高脂肪肝臨床檢出率,進而提高其臨床診療工作,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馬占軍.脂肪肝患者肝功酶學指標、血糖及血脂檢測結果及其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7,38(16):2227-2228,2231.
魯紅衛.探討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學指標變化[J].中國民康醫學,2016,28(12):26-28.
高建萍.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學指標變化的檢測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08):99-100.
林美群,歐超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學指標變化的檢測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03):417-418.
CP.Vilar,HP.Cotrim,GS.Florentino,etc.Association betwee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Revista da Associa??o Médica Brasileira,2013,59(03):290-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