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佩燕
【摘 要】本文對WHOQOL-100和WHOQOL-BREF量表應用于中國護士生活質量分析,所得出的影響因素性別、教育程度、年齡、科室、個性特征、社會支持、工作時間進行了綜述。提出應進一步深入分析護士生活質量研究與社會支持、個性特征、心理健康三方面的內在聯系,從而能夠制定出改善護士身心健康的有效干預措施。
【關鍵詞】WHOQOL-100;WHOQOL-BREF;生活質量;護士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7)11-03-0-01
自2010年以來,全國開展“優質護理示范工程”,加強醫院臨床護理工作質量,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除專業的職業素養外,護士的身心素質也是提高護理工作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身心癥狀的產生會導致差錯事故的頻繁出現、工作效率降低、患者得不到高質量的護理服務。
1 生活質量概念
生活質量的概念生活質量反映的是一個多維的概念,是人們在不同的價值文化體系中,個體對自身有關的事物與他們目標、期望之間的差異的體現和滿意度。國外學者認為[1],生活質量包括生活滿意度、自尊、總體健康等(George,1980)。沃克(S.R.Walker)指出:生活質量是一個包括生理、心理特征及其受限程度的廣泛概念,它描述個人的執行功能及從中獲得滿足的能力[2]。生活質量的概念不同于生活水平,生活水平回答的是為滿足社會社會生活所需的物質和勞務的數量[3]。生活質量又有別于健康狀況的概念,健康狀況側重于分析健康的指標[4]。生活質量作為一個多維度的概念,受個人生理、心理、獨立能力、社會關系以及環境等相關因素的影響,可以理解為個人對生活的滿意程度與理想中相比較的結果[5]。
2 生活質量測量工具
1966年,美國學者Raymond Bauer開始研究生活質量的測量指標[6]。在生活質量的定義下,某些學者認為應該生活質量的指標分為主觀性與客觀性(Andrews,1974;Parone,1982)[7]。目前,世界上常用的生活質量測量工具為世界衛生組織根據生活質量概念制定的WHOQOL-100和WHOQOL-BREF量表[8]。
2.1 WHOQOL-100量表 WHOQOL-100共有100個條目,每4個條目構成1個因子,共25個因子。除總體生活質量因子外,其他24個因子組成6個維度(共30項),包涵生理(PHYS)、心理(PSYCH)、獨立性(IND)、社會關系(SOCIL)、環境和精神/宗教信仰(DOM6)。每個領域得分均為正向得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6個領域有其下屬因子(FACET),各個因子計分是通過其下屬條目所得,條目計分根據其正負方向決定[8]。而領域得分是由其下屬因子得分的平均分計算。
2.2 WHOQOL-BREF量表 為了使生活質量量表更為簡潔、方便,世界衛生組織發展了WHOQOL-BREF量表。此量表由4個領域組成: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環境領域,分為兩個獨立的分析條目:對生活質量總的感受和對自身健康總的主觀感受。
3 文獻綜述
3.1 國內文獻綜述
文獻檢索方法:搜索關鍵詞:護士;生活質量;
搜索數據庫:萬方數據庫;
納入標準:利用“護士 生活質量”為關鍵詞查找綜述文獻,了解護士生活質量調查內容以及影響因素。進一步檢索相關文獻,包括學術論文、學位論文相關信息。檢索結果為10篇文獻納入。
排除標準:1.關鍵詞或題名為“護士 生活質量”;2.限制文獻出版時間為2010年至今;3.排除綜述文獻;4.排除未應用WHOQOL量表文獻。
4 應用WHOQOL量表分析護理人員生活質量影響因素
4.1 性別 張秀平使用WHOQOL-BREF量表取濟寧市2家三級甲等醫院各200名男女護士調查結果表明生活質量總分男護士高于女護士,但二者之間沒有統計學差異。但在身體健康維度領域,男護士得分顯著高于女護士(t-value=3.049,P=0.002)[9],說明男護士的身體健康狀況顯著高于女護士。而通過WHOQOL-BREF量表各維度與人口學特征進行回歸分析,在生理、心理、環境三個維度女護士的影響因素比男護士多。
4.2 教育程度 不同學歷層次的護士在總的生活質量總分上有顯著差異,高一級學歷護理人員的生活質量總分高于低一級者,但是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在生活質量的生理和心理領域兩個維度上的得分也有顯著差異[10]。護理人員中本科以上學歷者在醫院多擔任管理崗位,工資待遇、培訓及職業上升空間優于專科護理人員,因而他們感知到的生活保障和尊重方面的滿意度也就越高。學歷較低的護士由于晉升空間有限,無法獲得較高的薪酬,因而對工作生活的滿意度降低。
4.3 年齡 劉媛航用WHOQOL-100量表調查對廣西9所醫院1249名護士分為<25歲,25-34歲,>34歲三組進行了生活質量測評,表明不同年齡組護士生理、獨立性、環境以及精神支柱、宗教、個人信仰領域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和P<0.01)。其中生理健康、獨立性、精神支柱領域隨著年齡的增長,此三者領域得分逐漸下降,(F=6.380,P=0.001;F=3.794,P=0.023;F=5.310,P=0.005)[11]。我國一線護理工作較多需要足夠的體力,而隨著年齡增長,護士生理健康,行動能力較年輕時有所不及。尤其是>25歲護士在輪班時間上大于<25歲護士,而輪班護士在生活質量方面顯著差于白班護士[12],加劇了年齡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徐加加對年齡超過40歲,或在護理崗位上工作10年以上的高年資護士進行WHOQOL-BREF測評,高年資護士生活質量在護士群體中的得分較高,但仍然低于正常人,與護理工作繁復、負性事件多有關[13]。
4.4 人格特征 WHOQOL量表中總體生活質量、心理和社會關系維度與人格特征各個維度均相關,而且內外向性、掩飾與生活質量正相關,神經質、精神質則與之呈負相關[14]。個性外向的護士在遇到困境或應激源時,更傾向于向外界尋求支持,同時能夠易于疏導自己的不良情緒,從而維系自身健康。精神質對生活質量總分、社會關系有負性影響,但直接影響作用較弱。
Kobasa提出了堅韌性人格(hardiness Hardy PerSonalit)的概念,用以描述那些體驗高度的生活、工作壓力,但由于表現出一般的態度、信念和行為傾向而使自己免于疾病困擾的個體。護士的堅韌性人格及各維度與生活質量各維度顯著相關,其得分越高,護士的生活質量就越高,反之護士的生活質量就越低,并且堅韌性人格對生活質量具有預測作用[15]。在相對負性應激事件高發的護理工作環境中,具有堅韌人格的護士能夠保護自己免于應激傷害,面對應激源,會運用自身個性中的控制力將負性應激轉化為良性刺激或降低應激傷害程度,促進個體的健康。
4.5 科室 WHOQOL-BREF量表總標準轉換分結果表明ICU與急診護士低于內外科護理人員,在軀體功能維度和心理功能維度方面,ICU和急診護士低于其它科室[16,17]。通常處于ICU和急診的患者常告病重或病危,病情復雜,突發情況頻繁;以及不定時的應急搶救任務也打亂了護士日常生活、飲食等規律。
4.6 社會支持 Cohen&Mckay;于1984年提出社會支持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保護個體免受壓力事件的負面影響,是個體適應不同人際環境的重要影響因素。社會支持反映個體與社會聯系的質量和密切程度。一般認為社會支持可緩解工作帶來的壓力,保護個體源于應激的作用,是護士的生活質量與身心健康之間的重要中介因素[15]。社會支持程度與WHOQOL生活質量量表各領域都呈顯著相關[18],護士應積極利用社會支持,包括來自家人、朋友、團體等的社會支持,能夠提高她們的生活質量。
4.7 工作時間 王倩倩使用WHOQOL-BREF對夜班護士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生理、心理、社會關系、環境4個領域的生活質量均低于中國健康人群常模[19]。主要原因是正常睡眠時間被剝奪造成胃腸功能紊亂,以及破壞了激素分泌自然規律。輪班制的護士因為工作時間與社會活動時間的沖突,使得個人支配時間減少,不能很好地完成家庭角色,使得社會形態紊亂。而長期晝夜顛倒的工作時間導致護士抑郁癥發生率上升,神經功能易失調。
5 討論
綜上所述,國內學者應用WHO生活質量量表對護理人員進行生活質量研究已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文獻綜述結果表明現有研究重點單純地停留在探索影響護理人員身心健康的各種內外在因素上,如人口學變量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科室以及個人性格特征等。而實際上,這些變量不僅僅是孤立地與護士的生活質量有相關聯系,影響因素之間也存在交互作用。單純地對WHO生活質量量表數據研究,只能找出影響因素,缺乏深入各個因素之間的聯系探討,如社會支持定義中包括的客觀支持、主觀支持以及護士對此兩類支持的利用程度,這三方面與生活質量之間是如何關聯的。特別是護士內特殊人群如輪班護士的生活質量與心理狀況、社會支持等相互影響較少被闡述。所以,有關護士生活質量研究可以與社會支持、心理健康等方面一同開展,從而提高中國護理質量和建設優質的護理團隊。
參考文獻:
Kvrgi? Svetlana T.,Ni?iforovi?-?urkovi? Olja T..About quality of life and specificities of its measurement in children[J].Medicinski pregled,2010,55(1-2).
戴靜,劉協和,馬渝根等.老年人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調查[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2,10(4):246-248.
李建新.老年人口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J].人口研究,2007,31(3):50-60.
崔杰.老年人生活質量和歸屬感——以養老機構環境因素為視角的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9.
李建新,劉保中.健康變化對中國老年人自評生活質量的影響--基于 CLHLS數據的固定效應模型分析[J].人口與經濟,2015,(6):1-11.
Dalia Akranavi?iūt?,Juozas Ru?evi?ius.Quality of Life and its Components Measurement[J].Engineering Economics,2007,2.
Lana Slavuj.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indicators in the research of the quality of life concept[J].Geoadria,2013,17(1).
郝元濤,方積乾. 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中文版介紹及其使用說明[J]. 現代康復,2000(08):1127-1129.
張秀平男女護士職業倦怠和生活質量的橫斷面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13.
王高華,黃永蘭,臧德馨等.綜合醫院護士WHOQOL-100調查[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1,15(5):308-311.
劉媛航.年齡及婚姻狀況對護士生存質量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03(11):103-105.
梁鋒,李凌江.輪班制與護士生活質量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7,5(2);117-119.
徐加加.年齡大于40歲的高年資護士生活質量的調查研究[D].汕頭大學,2012.
王曉蕾.應激相關因素對護士生活質量的影響探討[D].浙江大學,2006.
李利娜.護士堅韌性人格、社會支持及生活質量關系研究[D].河南大學,2008.
陳希萍,羅銀秋,黃少娟等.三甲醫院不同工作科室護士生活質量調查分析[J].廣東醫學,2007,28(6):980-982.
龐愛華.急診室工作環境對急診護士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5,19(9):825-827.
Skipper JK Jr,Jung FD,Coffey LY. Nurses and shift work:effects on job performance and job-related stress[J]. J Adv Nurse,1988,13(2):245-254.
王倩倩,王建華.夜班護理人員生活質量影響因素研究[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11,29(5):35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