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琴
【摘 要】目的:有效減少手術室潛在護理安全隱患,制訂防范措施,保障手術安全、順利進行。方法:分析手術室實際工作中存在的潛在護理安全隱患,制訂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有效控制和減少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結論:做好手術室護理安全防范,能夠有效減少護理安全隱患,避免差錯事故的發生,保障病人手術安全。
【關鍵詞】手術室安全護理;潛在安全隱患; 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5.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7)11-03-0-01
我院為一所中西醫結合醫院,肛腸科是醫院的特色專科,它運用西醫的現代手術技術方法和中醫藥特色的雙重優點相結合,治療各種痔瘡、肛瘺、肛裂、肛門周圍膿腫等肛腸科常見病,由于病人較多,為了方便手術的及時開展,醫院特設立了肛腸科手術室。手術室開展至今,在工作中根據肛腸科的手術特點和手術室的實際條件不斷總結經驗,通過分析手術室潛在的護理安全隱患,改進相應工作流程,采取相關防范措施,有效杜絕相關安全隱患,確保手術治療及護理的安全,有效防止了醫療護理糾紛的發生。以下就手術室護理的一些安全隱患及防范對策進行探討。
1 手術室常見護理安全隱患
手術室護理工作一旦發生差錯,輕者影響患者治療、延誤手術、導致手術資源浪費;重者可釀成重大醫療護理事故。手術室護理常見潛在安全隱患有:
1.1 接錯患者 因肛腸科手術,病人多而手術時間集中,接送患者的護工容易出現查對錯誤,或患者術前緊張、睡眠欠佳不能正確回答問話等,易發生接錯患者等。
1.2 碰傷、摔傷或墜床 在接送患者出入房門時未保護好患者頭部及手足,或移動患者至平車或手術臺時,因固定不當、無人協助,或擔架車未保持功能完好,而導致患者出現碰傷、摔傷、墜床等意外。
1.3 神經功能受損 在手術過程中因手術體位擺放不當而導致上肢局部神經長時間受壓可能影響神經功能,發生肢體麻痹。
1.4 電灼傷 患者皮膚與升降臺或手術臺金屬部件直接接觸、電極板處潮濕或消毒液過濕而未干,在使用電刀時可造成電灼傷。
1.5 縫針丟失 因器械、物品清點有誤或操作不當,未按規定進行查對,沒有及時處理,導致縫針丟失。
1.6 病理標本錯放或遺失 因沒有洗手護士,巡回護士沒有及時跟進,或責任心不強、查對失誤導致手術病理標本錯放或遺失。
1.7 用藥錯誤 因藥物標識不清、或匆忙執行臨時醫囑沒有復述等可出現用藥錯誤。
1.8 傷口感染及交叉感染 無菌物品管理不嚴。手術器械消毒滅菌不達標、無菌技術操作不規范導致傷口感染及交叉感染。
2 防范措施
嚴格執行相關制度,做好重點環節的護理流程;完善相關工作流程;增強法律意識,強化服務理念;增強工作責任心,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
2.1 防止接錯患者
2.1.1 做好重點環節的交接和查對制度。接患者時護工與病房護士一起核對科室、床號、姓名、住院號、手術名稱、手術順序及手術時間,以及術前準備執行情況、需帶入手術室的物品等,病房護士在《手術患者交接安全核對記錄單》上簽名,防止接錯患者。患者送到手術室后由巡回護士根據《手術患者交接安全核對記錄單》再次核對上述各項;嚴格執行國際慣例術前暫停核對程序,即在麻醉、手術開始前,由麻醉醫生、手術醫生、巡回護士執行暫停程序,以核對患者科室、床號、姓名、住院號、診斷、手術名稱、手術部位、麻醉方法,要求病歷、手腕帶、患者自述三者相符,并在《手術患者交接安全核對記錄單上》簽名確認,方可實施麻醉手術,以確保患者安全。送患者回病房時應與病房護士認真交接手術部位、手術名稱、皮膚完整情況、生命體征、術中大致情況等,以保證術后護理工作的延續。
2.1.2 患者術前緊張、年齡偏大,或有智力障礙不能正確回答問題,易發生接錯時,在核對時應注意詢問的方式,必要時請家屬幫忙協助核對。
2.1.3 針對手術病人多而集中的特點,術前安排好各位病人的手術時間,并及時通知病人及家屬,手術過程中不可隨意提前或更換手術病人。
2.2 妥善保護防止受傷
2.2.1 始終有人陪伴患者,不讓其獨處一室,保持各種接送患者的平車、床功能完好,常規配備安全防護欄;手術過程中常規使用約束帶;接送患者出入房門時應注意保護頭、肘、足部;患者上手術床時給與協助,告訴病人不可隨意翻身。
2.2.2 在使用高頻電刀時,要嚴格控制輸出頻率,嚴禁超安全范圍使用,在用消毒液消毒時,消毒液不可過濕,特別是未干時不可使用電刀,以防誘發燃燒,負極板放置正確,避免患者身體直接接觸手術床的金屬部件以免電灼傷。
2.2.3 因手術時都采用左或右側臥位,在協助醫生擺放手術體位時應保持體位正確舒適,正確使用減壓墊,避免血管、神經受壓,保持各肢體處于功能位,避免因體位不當而致并發癥。對容易發生壓瘡的部位如側臥位時雙踝、腳跟等處,在術前放置好襯墊,做好防護措施。
2.3 嚴格執行物品清點制度,防止縫針丟失
2.3.1 手術開始前護士對所有器械及敷料做全面檢查、整理,做到定位、定量放置,巡回護士清點器械、敷料等物品數目,將數字準確記錄在手術護理記錄單上,術中臨時增加的物品應及時補記。
2.3.2 手術結束前、后,巡回護士認真清點手術護理記錄單上的各種物品,并與術前登記的數字核對無誤,特別是手術縫針,準確無誤后記錄在手術護理記錄單。
2.3.3 針對一般肛腸科手術不配備洗手護士的特殊性,巡回護士須與手術助手醫生及時溝通,默契配合,清點特殊用品如縫針,告知其手術結束放置固定位置,并養成習慣。
2.4 正確管理病理標本,防止標本錯放或遺失
2.4.1 手術中取下的標本應及時交于巡回護士,巡回護士、手術醫生雙方確認后放入標本袋內,加入20%福爾馬林固定液,一個病人有多個標本時應分別放入各標本袋內,正確書寫標本名稱;手術結束再次核對標簽、病理檢查單、標本送檢登記本是否一致,及時送檢病理科,防止標本保存不當或遺失。
2.4.2 加強責任心,保持頭腦清醒,工作中不談論與手術無關話題,集中精力應對手術,避免錯放標本。
2.5 防止用藥錯誤
藥物應擺放有序、標識醒目,以免混淆;在執行口頭醫囑時必須復述一遍,經麻醉醫師核對無誤后再執行,并將安瓿、藥瓶保留備查。
2.6 認真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防止傷口感染及交叉感染
2.6.1 手術器械應集中送供應室清洗、消毒及滅菌處理,確保滅菌合格率100%。嚴格遵循無菌技術操作規范與手衛生管理規范。實施特殊感染手術時應嚴格按特殊感染手術處理流程,術后規范處理相關物品。
2.6.2 嚴格執行無菌物品管理原則,分類放置、標識醒目,定期檢查;認真檢查手術中使用的無菌物品是否合格,不使用過期物品。
2.6.3 認真做好手術室內的空氣消毒和物體表面的清潔與消毒,及時、規范做好醫療廢棄物的處置,確保培養合格率100%。
3 總結
手術室是高風險的醫療場所,手術室護理質量與患者的手術安全密切相關,任何疏忽都可能誘發嚴重的后果。手術室護理安全又是護理質量的核心,只有不斷查找工作中的潛在護理安全隱患和薄弱環節,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提高法律意識,培養嚴謹的工作態度和高度的工作責任心,把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才能有效減少護理安全隱患,杜絕醫療護理差錯或事故發生,保障病人的手術安全。
參考文獻
曾俊,任輝。實用手術室護理學。北京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35-37.
魏革,劉蘇。手術室護理學。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 174-183
姜正榮。淺談手術室最易發生的差錯事故及防范措施。基層醫學論壇,2010,14{2} 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