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爽
【摘要】隨著電腦化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導致電子貨幣的出現,電子貨幣帶來了新的付款方式,它在挑戰貨幣供應和金融監管的同時,帶來了快速方便的技術成果。基于電子支付時代是網絡技術發展成熟的必然結果,也是人類渴望更美好生活的必然追求。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電子支付的快速發展,各種電子支付工具又一次。中央銀行的貨幣供應需要平衡,在宏觀調控方面將面臨許多新的挑戰。基于理論研究和數據支持的結合,我們回顧了相關文獻。首先,在此基礎上,結合我國現實,分析了轉換支付貨幣乘數的影響,以及一些問題和潛在風險。本文根據提出的問題提供相關政策和建議。
【關鍵詞】電子支付方式 貨幣乘數 貨幣政策有效性
電子貨幣主要分為基礎貨幣和網絡基礎貨幣,基礎貨幣,如信用卡、借記卡等,其貨幣價值的信息存儲在一個磁條或芯片;凈基礎貨幣也叫數字現金,是一種基于軟件的產品,其貨幣價值信息主要是存儲在第三方支付機構計算機終端,其貨幣的本質是活期存款。根據2015年出版的《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支付系統運行報告顯示,2015年,電子支付業務保持快速增長,移動支付業務顯著增加。在第四季度,非銀行機構處理網絡支付業務258.95億,價值165100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01.47%和101.47%。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貨幣支付模式也在改變,從傳統的商品貨幣,金屬貨幣信貸資金,電子貨幣,直到現在,人們的付款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的人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快,這使得交易的速度也要求越來越方便快捷。因此本文研究第三方電子貨幣支付具有積極的意義,首先是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影響商業銀行和第三方機構發展,它必然會影響經濟發展。其次是第三方支付產生的一系列電子貨幣影響我國當前貨幣循環,包括對傳統貨幣流速的影響,對貨幣供給和需求的影響,對貨幣乘數的影響,等等,總體影響必然會對傳統的貨幣政策產生巨大的影響。
隨著1950年代以來美國第一種電子貨幣一信用卡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已經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金融貨幣區域正在進行一場變革。
隨著電子貨幣的快速發展和特點的多樣性,對電子貨幣的完整,準確的定義是非常困難的。許多學者對電子貨幣的意義和內容有不同的看法。有三個代表性意見:第一種觀點認為,電子貨幣是基于金融電子網絡,商業電子機械和各種交易卡作為媒介,具有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技術支持,以電子數據存儲的形式以銀行計算機系統的形式,并通過計算機網絡系統實現電子信息的循環,完成貨幣的轉賬和付款功能。第二種觀點認為,電子貨幣是以現有貨幣的發展為基礎的,是一種新的支付工具,但并不是“貨幣的新形式”。
在本文中,電子貨幣是使用計算機網絡(包括私人網絡和互聯網)完成交易結算貨幣的功能的總稱。
幣乘數也稱為貨幣擴張系數,是指以貨幣為基礎的信貸擴張,是指貨幣供應貨幣通過商業銀行存款創造存款功能的功能,是貨幣供應擴張。在實際經濟生活中,銀行通過存款,貸款和其他活動提供資金和貸款,以產生更多的存款,如衍生存款。貨幣乘數的大小決定貨幣供應的大小。
完整的貨幣(政策)乘數的計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別代表法定準備金率、超額準備率和現金在存款中的比率。而貨幣(政策)乘數的基本計算公式是:貨幣供給/基礎貨幣。貨幣供給等于通貨(即流通中的現金)和活期存款的總和;而基礎貨幣等于通貨和準備金的總和。
在貨幣供應過程中,中央銀行初期貨幣供給和最終形成社會資金的影響和反應是多次(或收縮)的影響或反應,即所謂的乘數效應。貨幣乘數主要取決于貨幣存款比率和存款準備金率。貨幣存款比率是流通現金和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例。
分析電子貨幣對貨幣乘數的影響,就需要進一步分析電子貨幣對上述貨幣乘數公式中的各個組成要素在不同方面產生的影響:
電子貨幣對定期存款比率影響:電子貨幣在流通和支付上要比傳統貨幣方便,由于機會成本的存在,活期存款的比例會下降,更多的活期存款會轉化為定期存款,所以t上升。由于t與貨幣乘數正相關,電子貨幣通過增加貨幣乘數來增加貨幣乘數。
電子貨幣對e超額準備金率影響:過剩儲備主要用于流動性管理,而銀行的目標不是過多的儲備。銀行卡支付的快速發展加快了貨幣流通,降低了成本,降低了同業拆借成本,降低了融資成本。另一方面,隨著流動性的增加和波動的增加,儲備和提高。目前,e的實際變化是前者和后者的平衡的結果。為了擴大整個銀行體系,整個市場都有偏移的部分,前者的影響力大于后者。
電子貨幣對通貨比率影響:因為中國的銀行卡發卡量和交易量迅速增長,而銀行卡快捷支付,交易方便,加速資金周轉,影響消費習慣,讓消費者減少現金持有量,從而降低了K.和K有一個貨幣乘數負相關,所以電子貨幣使貨幣乘數降低K.的大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由央行直接控制,本文不予以深入研究。另外,貨幣的流通速度也會影響貨幣乘數大小,所以電子支付可以通過影響貨幣流通速度從而影響貨幣乘數,此觀點下文會有所論證。
通過上述分析,電子貨幣通過對決定貨幣乘數的各個因素的影響而對貨幣乘數施加影響,通過上述理論分析可以得知:電子貨幣的發展使得貨幣乘數變大,從而加大了貨幣乘數的不穩定性。
電子貨幣從形成,發展到現在的廣泛應用,出現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隨著科技的進步,在當今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的商品,金融數字和信息技術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降低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商品周期,降低成本和空間限制。隨著文明的發展,無疑是領先的技術和文明的發展。確定貨幣市場支付的變化,以及如何加強管理對目標的監督的重要性。
我國相關部門必須符合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趨勢,根據數據的實際狀況和我國信息系統建設,以滿足未來的電子貨幣。通過國家信用,保證經濟的穩定,同時需要建立相應的法律環境。
參考文獻:
[1]范武聰,陳孝明.第三方電子支付發展對貨幣乘數的影響研究[J].浙江金融,2016(8):27-32.
[2]全穎,楊大光.互聯網金融發展,支付貨幣電子化及對貨幣供給的影響[J].中國流通經濟,2016,30(7):122-128.
[3]呂栩生,張欣然.淺析電子貨幣時代中央銀行的作用[J].現代商業,2016(25):114-115.
[4]印文,裴平.中國的貨幣電子化與貨幣政策有效性[J].經濟學家,2015,3(3):39-46.
[5]李旭東,王宇.我國貨幣流通速度的分析.[J].特區經濟,2006(11).
[6]艾洪德,范南.中國貨幣流通速度影響因素的經驗分析.[J].世界經濟,2002(8).
[7]婁秋吟.論電子支付環境下的金融風險控制.[J].現代經濟信息,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