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嬋媛
【摘 要】目的:對綜合護理方法輔助治療消化性潰瘍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選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醫院收診的消化性潰瘍患者140例,分別按照其護理方式對患者進行分組,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各70例,其中實驗組在常規藥物治療下采用綜合護理方法,常規組在常規藥物治療下,只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對兩組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比較。結果:實驗組患者在綜合護理的情況下,患者的依從性高于常規組患者的依從性,且實驗組消化性潰瘍患者的恢復情況皆高于常規組患者的恢復情況,實驗組的臨床效率為94.18%,常規組的臨床效率為72.83%。具有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護理方法在輔助治療消化性潰瘍患者時,對患者的依從性有了較高的提升,對患者的恢復情況有較大的影響。
【關鍵詞】輔助治療;消化性潰瘍;綜合護理;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5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3-0-01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多發性的常見慢性潰瘍病,主要發生在十二指腸和胃之間的慢性潰瘍,是由酸性胃液對黏膜的消化作用引起的潰瘍形成。近幾年來,臨床研究表明,胃酸分泌過多和胃粘膜保護作用的逐漸減弱都是引起消化性潰瘍的主要因素,膽汁反流、藥物因素和環境因素都和消化性潰瘍的發生有所聯系[1]。目前主要是依據臨床癥狀對消化性潰瘍的控制,提高消化潰瘍癥狀的愈合,由此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有效的保證。綜合護理方法對輔助治療消化潰瘍的臨床效果如下。
1 臨床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市醫院收診的消化性潰瘍患者140例,按照其護理方式分組,其中進行綜合護理的為實驗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的為常規組,實驗組消化性潰瘍患者和常規組患者各70例,實驗組消化性潰瘍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17-61歲,平均年齡38.5歲,胃潰瘍37例,十二指潰瘍27例,綜合潰瘍6例。常規組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齡15-60歲,平均年齡37±2歲,胃潰瘍46例,十二指潰瘍16例,綜合潰瘍8例。兩組消化性潰瘍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病情方面,差異沒有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兩組消化性潰瘍患者分別進行基本檢查,內鏡檢查,纖維胃鏡和電子纖維胃十二指腸鏡是確診消化性潰瘍的首選方法。
實驗組在采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護理主要問題是,疼痛、營養失調和其潛在的并發癥。
對潰瘍患者進行:(1)并發癥的有關護理,觀察患者是否有嘔血、嘔吐和便血的情況,注意患者腹部疼痛的部位和規律變化;(2)飲食方面的護理,監督潰瘍患者規律飲食,定時定量,不易過飽,應以清淡、易消化和有營養的食物為主,切記食入刺激性過冷、過硬辛辣的食物;(3)因消化潰瘍有長期反復的腹上疼痛,護理人員應及時了解患者疼痛的時間部位方式,幫助患者減輕痛苦;(4)患者由于身體不適引發的心理問題,護理人員及時和患者進行溝通疏導,使患者解除思想負擔,保持心情愉悅,提高潰瘍患者的病情恢復;(5)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時間較長,患者需長期服藥,護理醫生應對其患者對于藥物的不良反應密切觀察,避免服用對潰瘍患者胃粘膜有害的藥物,減少對胃部刺激的藥物。對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適當的飲食護理和心理護理以及健康教育護理方法,此類為綜合護理方式,有利于患者身心恢復[2],其中飲食護理應對消化性潰瘍患者,應要求患者注意飯前和飯后的衛生工作,以及對患者的日常飲食加強制定,多食用易消化、高營養的食物,盡量少吃多餐,減少機械性刺激,對患者的飲食習慣及依從性進行三個月的追蹤回訪,安排適合其食用的飲食水果等,消化性潰瘍患者的心理護理尤其重要,因消化性潰瘍的病時相對較長,所以應注重患者的心理變化狀態,及時對其進行調節,不至于患者產生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還應對消化性潰瘍患者的健康教育加以指導,制定適合每個患者的健康訓練方式,有利于潰瘍患者恢復和保持其心情愉悅。有具體數據表明[3],患者在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每天進行適當的健康訓練和較為輕松的心理狀態,可提高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自身恢復,也可使其長期保持身心健康狀態。常規組消化性潰瘍患者只采用基本的常規護理方法。
1.3 診斷標準
在臨床觀察下,和各項檢查數據中病情均無好轉,此為無效;臨床相對有所好轉,臨床癥狀減輕,此為有效;潰瘍處于愈合期,主要潰瘍各種癥狀消失,此種為顯效;臨床所有癥狀均消失不見,潰瘍完全愈合,此種為完全愈合。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數據試驗,采用t(或t)檢測,計數數據組間比較采用四個表卡方檢測,計數資料使用檢測。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性。
2 結果
兩組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比較,實驗組潰瘍患者的臨床效果顯著優于常規組患者的臨床效果,使用綜合護理的患者恢復速率顯著有所提高。如表1所示。
3 討論
消化性潰瘍是和胃液中胃酸還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關[4],最為顧忌的就是空腹上班,潰瘍反復發作時對人體的危害最大[5],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是影響潰瘍恢復的最大障礙。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從生活、飲食和鎮靜以及切勿食用致使潰瘍的有關藥物,其可引發潰瘍的有關藥物有,腎上腺皮質激素、利血平以及水楊酸鹽和非固醇類抗炎藥物等。在其飲食方面,應有規律的進食,有較大運動時理應少吃多餐為最佳,戒酒、避免咖啡等刺激性飲料,用餐期間避免食用零食,每次飲食不宜過飽,預防胃竇部過度擴張而引起的胃泌素的分泌增加。
消化性潰瘍在首次治療時,藥物可維持的時間較短,屏障黏膜的的防御功能較弱,極有可能引發消化潰瘍的二次復發,在潰瘍沒有完全愈合時,黏膜就沒有完全的防御組織結構,其復發率也不同。
此次實驗表明,實驗組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臨床效果顯著高于常規組潰瘍患者,數據分析顯示,綜合護理方法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恢復率[6],減輕潰瘍患者痛苦,提高了消化性潰瘍的整體治療效果,可大力推廣此類方法的使用。
參考文獻
陳越珍. 中醫治療護理干預消化性潰瘍臨床觀察[J]. 新中醫, 2014(7):220-221.
王麗芹, 王秦燕, 韓建平. 中醫治療與護理干預消化性潰瘍臨床觀察[J]. 新中醫, 2017(5):127-129.
應麗娜, 王曉冰. 護理干預對消化性潰瘍患者68例臨床療效觀察[J]. 中外醫學研究, 2012, 10(2):105-106.
張潔. 護理干預對消化性潰瘍患者62例臨床療效觀察[J].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2, 6(14):41-43.
文麗. 護理干預輔助治療消化性潰瘍臨床療效觀察[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7, 2(13):161-162.
田林燕. 護理干預輔助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臨床分析[J]. 中國傷殘醫學, 2014(9):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