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
【摘 要】總結了115例安置臨時心臟起搏器患者的護理經驗。護理的關鍵在于保持各鏈接線固定,妥善放置臨時心臟起搏器,早期讓患者取平臥或左側臥位,避免電極脫落;嚴密觀察起搏心率、節律情況,保持臨時起搏器性能良好,定期測定起搏參數并調整,以免發生起搏及感知障礙;做好穿刺處局部皮膚護理,通過精心護理,患者均能安全度過,除1例放棄治療,其余治愈出院,為緩慢型心律失常的患者提供心臟有效起搏的保障。
【關鍵詞】 臨時心臟起搏器;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2-0-01
隨著起搏技術的迅速發展,臨床安置臨時心臟起搏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我科從2013年5月-2017年12月以來對115例患者給予安置臨時心臟起搏器,配合精心的護理,患者均能安全度過,除1例放棄治療,其余治愈出院,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115例中男98例,女17例,年齡23-90歲,術前心電圖檢查均有不同程度缺血性ST-T段改變。嚴重竇性心動過緩45例,術前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緩,心率小于50次/分,動態心電圖示最低心率42次/分,伴有期前收縮,室性逸搏或R-R最長間期大于2s,房室傳導阻滯10例,其中4例有暈厥病史,心電圖示竇性心律,二度Ⅰ型或Ⅱ型或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動態心電圖示最低心率36次/分,行冠脈造影+支架植入術置臨時起搏器60例。
1.2 方法
55例患者均在床邊無X線顯示下置入臨時起搏器,患者取仰臥位,連接好心電監護,選擇鎖骨下靜脈穿刺,置入6F動脈鞘管送人臨時起搏電極,然后連接臨時起搏器,將起搏電壓調至5v,頻率調至70次/分,或較自身心率快10-20次/分,邊調節導管邊觀察起搏心電圖,發現穩定的心室起搏心電圖后,測起搏閾值滿意后清潔深呼吸、咳嗽、如起搏功能良好,緩慢退出外鞘管,固定電極,外用透明膠布固定,60例患者在導管室性冠脈造影+支架植入術置入臨時起搏器。
2 結果
115例患者臨時起搏器均安置成功,心率維持在60-70次/分,連續心電監護下未見起搏情況異常。113例術后3d內拔除起搏電極,未發生心血管意外。2例因原有永久起搏器已耗竭,出現心跳驟停,經心肺復蘇后行床邊臨時心臟起搏器的安置,及時搶救了病人生命,于次日在導管室安置永久起搏器,術后恢復好。1例因病種轉入ICU治療后,因患者家屬要求放棄治療而出院。
3 觀察與護理
3.1 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除了做好常規的健康宣教外,還應根據病人年齡、文化程度、心理素質等,采用適當形式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安置臨時起搏器的目的、意義、安全性及大致過程,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消除其進展心理,從而減輕心理壓力。
3.2 術中配合
床邊安置臨時心臟起搏器應密切監測患者心率、心律的變化,當鎖骨下靜脈穿刺成功,送入起搏電極時,配合手術醫師連接好起搏器,同時預調起搏頻率、電壓和電流,當電極通過三尖瓣口時,可出現室性早搏或短陣室性心動過速,應及時提醒手術醫師,終止心律失常,起搏成功后,注意監測患者心電圖的變化,固定好起搏電極及連接導線,要注意電極的無菌管理。
3.3 術后觀察及護理
對于需要使用臨時心臟起搏器維持心率的患者來說,一旦起搏器發生故障而未能及時處理,可導致循環狀況惡化,嚴重時可猝死。因此安置起搏器后的護理至關重要,應重點做到以下幾點:
3.3.1 術后記錄起搏心電圖,了解起搏心律情況,持續給予心電監護、監測心率、心律的變化,及時發現并處理與起搏相關的或其他的心律失常,如出現漏搏或患者心率低于起搏頻率,應立即檢查電極是否脫位或接觸不良,臨時起搏電池是否耗盡,并立即調整電極或更換電池。
3.3.2 術后應用臨時起搏器1d后,根據具體情況間斷起搏,如患者自主心律穩定,臨床一般情況良好,停用起搏器24h,無異常情況即可拔出電極,用無菌紗布覆蓋。如病情需要,可延長臨時起搏器1-2周,必要時可更換永久性起搏器。在臨時經靜脈起搏的研究中,由于感知和捕獲失敗的占37%,而且常發生在48h后[1]。
3.3.3 定期測定起搏參數并調整以免發生起搏及感知障礙,妥善放置臨時起搏器,放置的位置要不易碰撞、跌落。適當固定各連接線,以免起搏器摔壞或導線被牽拉而引起電極脫落,在搬動患者及翻身時,應固定好連接線及起搏電極,注意中連線,起搏導線和起搏器連接的緊密性。對于能帶起起搏器下床活動的患者,應指導患者妥善保護好起搏器,使其正常工作。
3.3.4 穿刺處皮膚注意觀察有無出血、感染,定期給予消毒,本組患者在連接心電監護下未見起搏情況異常。
3.4 應用臨時起搏器的注意事項
3.4.1 臨時起搏器是一項有創性的治療性技術,操作過程可引起氣胸、血胸、栓塞、心臟穿孔、血腫或起搏電極刺激心肌誘發產生心律失常等并發癥。因此,操作前應備好急救物品及藥物,以便應急時使用,操作過程及術后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局部變化,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3.4.2 指導患者正確臥位,預防電極移位。為避免電極移位和導管脫落,通常患者術后決定臥床3-7d[2]。患者可出現腹脹、便秘、肩關節粘連、下肢靜脈血栓,產生煩躁焦慮等不良反應[3]。為避免電極移位、術后采取平臥或者左側臥位、嚴禁右側臥位及下床活動,避免用力翻身,適宜限制左上肢活動及一些用力增加腹壓得動作,應協助做好生活護理。
3.4.3 因寒戰、肌肉震顫可致心肌點位抑制而引起起搏失靈,故術后應注意保暖,防止肌震顫,使用臨時起搏器及拔電極時,要注意動作輕柔,本組未發現氣胸、血胸等并發癥。
4 小結
心臟臨時起搏術由于操作簡便、快捷,患者創傷小,耐受性好,成功率高,效果肯定,且麻醉方式為局麻,安全可靠,配合護理人員準確精心的護理,能為緩慢型心律失常的患者提供心臟有效起搏的保障。
參考文獻
賈少英. 應用臨時起搏器患者的護理[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9,12(10):1637
梁偉,孫華.心臟起搏器安裝病人術后臥床時間的探討[J].護理研究,2004.18(20):1842-1843
施秀英,李潤萍,賴萍.安裝心臟起搏器常見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現代臨床護理,2006.5(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