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凱峰
【摘 要】目的:對妊娠合并肝硬化患者的妊娠安全性以及臨床處理措施進行探討,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12月-2017年12月期間100例妊娠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據肝硬化分期進行分組,即代償期組和失代償組;再根據是否進行抗病毒治療將晚期妊娠產婦進行分組,即常規治療組和常規治療+抗病毒治療組;比較兩組患者的妊娠狀況以及肝功能以及HBV-DNA載量。結果:相較于失代償期組,代償期組患者的早產兒、產后出血、肝性腦病、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發病率明顯較低(P<0.05);而在采用核苷酸類似物進行治療后,常規治療+抗病毒治療組的ALT、TBiL和HBV-DNA載量明顯優與常規治療組(P<0.05)。結論:妊娠合并肝硬化對孕婦以及胎兒的生命健康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影響,其中,失代償期的產婦以及胎兒的結局更是令人代用,通常不建議妊娠,而在采用抗病毒治療和常規治療的情況下,則可有效降低妊娠風險,告訴母嬰預后情況。
【關鍵詞】妊娠合并肝硬化;妊娠安全性;臨床處理
【中圖分類號】R65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2-0-01
妊娠合并肝硬化在臨床中屬于一種較為嚴重的合并癥,主要指在妊娠和肝硬化相互影響的情況下,可對孕婦的健康產生影響,同事會對胎兒的健康產生影響。在過去,通常均建議肝硬化患者不進行妊娠,當隨著治療技術的幾部和圍生期檢測的強化,有效提升了患者的安全性[1]。本文就主要從我院選取100例妊娠合并肝硬化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妊娠合并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和臨床處理措施進行了探究分析,現報告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2月-2017年12月期間100例妊娠合并肝硬化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颊叩淖钚∧挲g為22歲,最大年齡為39歲,平均年齡為(32.8±5.4)歲,孕周介于7周到39周之間,平均孕周為(32.1±5.8)周;臨床表現主要可分肝性腦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腎綜合征、脾功能亢進以及腹水等;而在將孕晚期分娩患者按照應用核苷類似物抗病毒治療進行分組的情況下,則可分為常規治療組和常規治療+抗病毒治療組,兩組基本情況(年齡)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故組間可實施統計學對比。
1.2 方法
(1)常規治療:采用能量合劑和富含甘草酸苷膠囊,口服,一天三次,一次兩粒[2]。
(2)常規治療+抗病毒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抗病毒治療,抗病毒治療主要指采用替比夫定進行治療,口服,一天一次,一次600毫克。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3個月后再進行療效的觀察,且定期對病情進行觀察。在對療效進行觀察時,所有孕婦均在清晨采取3.5毫升空腹血液,采用電光學法對患者的肝功能進行記錄[3]。
1.3 評價指標
在比較抗病毒治療前后的療效時,可通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血清總膽紅素TBiL、白蛋白ALB以及乙肝病毒定量(HBV-DNA)進行評定。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21.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 ”統計并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統計以檢驗,若檢驗所得的P值<0.05,則代表所對比的數據具有顯著差異,且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探究分析妊娠合并肝硬化對孕婦和胎兒結局產生的影響 相較于失代償期組,代償期組患者的早產兒、產后出血、肝性腦病、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發病率明顯較低(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肝功能以及HBV-DNA水平 在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肝功能以及HBV-DNA水平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在采用核苷酸類似物進行治療后,常規治療+抗病毒治療組的ALT、TBiL和HBV-DNA載量明顯優與常規治療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2.
3 討論
肝硬化是一種由各種因素引起的彌散性、進行性的肝臟損害的疾病,肝細胞廣泛的變性壞死,網狀蛋白結構破壞肝細胞結節再生,大量的結締組織增生形成纖維分隔,形成假性肝小葉,肝臟萎縮變硬。臨床以肝功能損害和門脈高壓為主要表現早期癥狀不明顯,晚期出現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繼發感染等嚴重并發癥危及母兒生命。以往報道妊娠合并肝硬化的孕產婦死亡率很高,過去不主張肝硬化患者繼續妊娠,近幾年來,隨著肝硬化治療方法的進步和圍生期監測的加強,妊娠合并肝硬化可以有較好的預后[4]。
通過積極內科保肝、抗病毒治療以及輸注新鮮冰凍血漿以及白蛋白,并通過控制血壓后手術終止妊娠,并在術后積極進行感染的預防以及支持治療,可有效保證孕婦和胎兒的安全。同時也可由此看出,在硬化代償期患者中進行妊娠是較為安全的,排除產科指征而進行剖宮產外,通常均采用引導分娩的方式進行種植妊娠。而對于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而言,則應該盡早發現,盡早評估,盡早治療,其中,對于單純脾亢患者而言,則應該在采用脾臟切除術后再進行妊娠。另外,就妊娠合并肝硬化孕產期的處理而言,在孕期中,不僅要強調產科、內科等多學科進行共同管理,而且應該對患者的肝硬化分期以及肝臟儲備功能的進行了解,對孕婦的肝功能以及胎兒的情況進行監護,最大程度的降低妊娠風險。具體的處理措施最主要可包括,(1)綜合治療,均衡患者的營養,補充孕婦的蛋白質以及能量;(2)進行保肝、降酶或抗病毒治療;(3)支持治療,即積極糾正孕婦的凝血功能和均衡營養;(4)并發癥的防治,在面對有腹水的患者時,應該有效限制納的攝入,同時對肝性腦病進行有效的防治等[5]。
綜上所述,妊娠合并肝硬化具有較高的危險性,對產婦的生命健康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影響,當患者處于肝硬化失代償期時,則病情較重,并發癥較多,所以也就不適宜妊娠,而在適時采用抗病毒治療的情況下,則可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降低妊娠的風險性和提升胎兒的安全。
參考文獻
常靈芝, 張華, 龐秋梅. 妊娠合并肝硬化患者妊娠安全性及臨床處理[J]. 中國醫師雜志, 2015, 17(7):1070-1072.
張慶英, 程海東, 李駿,等. 妊娠合并肝硬化的妊娠安全性及其結局探討[J]. 中國臨床醫學, 2007, 14(5):705-707.
張素英, 張敏, 金潔. 15例肝硬化患者妊娠安全性及其妊娠結局分析[J]. 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 2012, 39(1):14-16.
向國良, 沈家安, 熊裕民,等. 肝硬化失代償期妊娠婦女的妊娠安全及結局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 2014, 29(32):5227-5229.
張慶英, 程海東, 李駿,等. 妊娠合并肝硬化的妊娠安全性及其結局探討[J]. 中國臨床醫學, 2007, 14(5):70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