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波
【摘 要】目的:探討中西醫結合對慢性肺心病的治療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間收治的15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以治療方式為依據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實施西醫治療方案,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醫治療,對比分析治療效果。結果: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治療效果分別為81.3%和96.0%,差別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兩組治療前舒張壓和收縮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對應指標差異明顯(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對慢性肺心病有著良好治療效果,有利于改善血壓,推廣應用價值高。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慢性肺心病;血壓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r pulmonale. Methods : Extract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7 treated 150 cases of chronic cor pulmonale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reatment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control group implement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with TCM, on the basis of contrast analysis of therapeutic effect. Resul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1.3% and 96.0%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with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P > 0.05),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dicator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as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on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which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blood pressure and promote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Blood pressure
【中圖分類號】 R2-03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4-03-188-01
慢性肺心病即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臨床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多發生于中老年群體,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不但會加重患者原有病情,甚至會發展為心力衰竭[1]。西醫療法以抗感染和氧療為主,但效果不甚理想。為探討中西醫結合對慢性肺心病的治療效果,我院進行了如下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5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以治療方式為依據分成根據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兩個小組,均為75例。對照組男女分別是40例和35例,年齡42—78歲,中位(59.2±1.5)歲,病程1.5—21年,中位(11.5±0.6)年,合并癥:24例肺部感染,19例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級:Ⅱ級、Ⅲ級和Ⅳ級分別為16例、28例和31例;觀察組男36例,女39例,年齡44—79歲,平均(60.3±1.7)歲,病程2.8—25年,平均(13.8±0.9)年,合并癥:25例肺部感染,21例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級:Ⅱ級18例, Ⅲ級29例,Ⅳ級28例納入標準:(1)臨床癥狀符合慢性肺心病診斷標準[2];(2)年齡:40-80歲;(3)意識清醒,無溝通交流障礙,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1)肝腎等重要組織器官嚴重病變者;(2)其他類型心血管疾病患者;(3)精神異常、無法自主配合治療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資料的對比分析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案 對照組實施傳統西醫治療方案,包括氧療、抗感染、擴張血管、營養供給、維持水電解質失衡、改善肺功能等。給予觀察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即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醫治療方案,藥方構成:30g丹參,葶藶子、茯苓、桃仁與蘇子各20g,法半夏、桃仁和五加皮各15g,再加上10g防己。加減:氣虛體弱者,可加太子參、生山藥和五味子;痰少黏稠者,去掉法半夏,加入沙參、麥冬和知母;唇甲發黑、舌齒暗淡者,可加入紅花和地龍;黃岑、魚腥草與連翹能夠改善痰黃黏稠之癥;脾胃虛寒易出現腹瀉癥狀者,應加入生山藥、澤瀉與白術。3次/d,1個療程為7d。兩組治療時間均為3個療程,期間避免攝入辛辣、生冷食物,戒除煙酒。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水平。療效判定標準[3]:顯效 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肺部濕啰音幾乎不可見,心功能基本正常;有效 咳嗽、咳痰、心悸等癥狀明顯緩解,肺部濕啰音減輕,心功能明顯改善;無效 臨床癥狀和體征變化不明顯,或更加嚴重。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軟件SPSS 20.0統計處理文中數據,治療總有效率用百分數(%)表示,x2檢驗,收縮壓和舒張壓用x±s表示,t檢驗,若P<0.05,則說明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情況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1.3%,明顯低于觀察組的9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 兩組治療前后收縮壓和舒張壓的比較結果 兩組治療前收縮壓和舒張壓之間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上述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3 討論
慢性肺心病是指由肺動脈血管、肺組織和胸廓慢性病所致肺功能組織結構異常,就我國目前來看,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是多數肺心病患者的發病基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導致肺心病最主要的原因,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間質性肺疾病等晚期階段也可能引發慢性肺心病。根據病情發展程度,可將慢性肺心病分為緩解期和急性加重期,前者主要臨床表現為喘息、咳嗽、咳痰、心悸、乏力等,經CT診斷存在明顯肺氣腫體征,部分患者肺部可見哮鳴音和濕啰音,伴隨下肢水腫和腹腔積液等癥狀。呼吸衰竭是慢性肺心病急性發作期常見的癥狀表現,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心力衰竭癥狀,呼吸衰竭以通氣障礙型為主,多由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同時伴隨高碳酸血癥和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以體表多汗、瞳孔縮小、眼球突出、頭暈頭痛和嗜睡為主要表現,原因在于二氧化碳潴留使得血管擴張,提高毛細血管通透性所致。低氧血癥多表現出胸悶、氣短、頭痛等,癥狀嚴重時,可能導致躁動不安、抽搐甚至是昏迷等表現。
臨床治療慢性肺心病時,既要注意改善心肺功能,也要對其他組織器官的功能予以針對性救治,積極控制感染,控制水電解質失衡、解痙平喘、控制心衰等,盡管西醫療法有利于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促進心肺功能恢復,但效果一般,且見效慢,需接受長時間治療,因此應用價值不高。
中醫理論認為[4],此病當屬“肺脹”、“水腫”、“喘癥”等范疇,飲食不當、年老體衰、風邪入體是引發該疾病的主要原因,由此引發痰液潴留、臟腑虛衰、胸脅漲滿等,隨著病情發展變化,可累及周邊組織器官,使得病情反復,日益加重。肺心病患者血液存在明顯“濃”、“聚”、“黏”等特點,因此,對該疾病的治療應以祛痰化瘀為治療原則。丹參具有活血祛瘀、清心除煩之效,對胸腹刺痛、肝脾腫大等癥狀有著明顯的治療效果;葶藶子性寒味苦,可利水消腫、祛痰平喘,對于痰涎壅肺、肺源性心臟病水腫和喘咳痰多等癥狀表現有著明顯治療效果;茯苓能夠健脾寧心、利水滲濕,是臨床治療痰飲眩悸、水腫尿少、脾虛食少等癥狀的常用藥物;桃仁一藥有止咳平喘、活血祛瘀之效,治療咳嗽氣喘、肺癰腸癰和瘕瘕痞塊等癥效果明顯;蘇子可發揮止咳平喘、降氣消痰之效,對氣喘、咳嗽、痰壅氣逆等癥狀有著明顯治療效果;杏仁多被用來止咳祛痰、平喘等,可用于治療喘滿、喉痹和外感咳嗽等;五加皮有利水消腫之效,對體虛乏力、水腫等癥治療效果明顯;防己可祛風止痛、利水消腫,對排便不利有著明顯的改善效果;法半夏燥濕化痰效果明顯,對風痰眩暈、痰多咳喘等疾病具有良好改善作用。諸藥合用,可實現消水逐淤、健脾益腎等效,以此為基礎適當加用活血化瘀、益氣利痰、清熱解毒之藥,對慢性肺心病可起到明顯的標本兼治之效。
胡立建研究發現[5],對照組與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77.5%和92.5%,二者之間差異明顯;杜全友在研究中發現[6],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可明顯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氣指標。從本次研究中得出,對照組和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81.3%和96.0%對兩組治療總有效率予以比較后發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血壓水平,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上述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證明中西醫結合對慢性肺心病有明顯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給予慢性肺心病患者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既能提高治療效果,又能夠改善患者心功能,促進患者迅速康復,推廣應用價值高。
參考文獻
[1] 徐志偉, 趙文強, 程志祥.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血N末端B型鈉尿肽和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臨床意義[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5, 3(33):69-70.
[2] 荊新建, 郭三強. 超聲心動圖MPAP檢測在慢性肺心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 中國實用醫刊, 2015,42(13):102-103.
[3] 黃婉瓊. 中藥治療肺心病緩解期效果探討[J]. 中醫臨床研究, 2015, 7(30):35-36.
[4] 田永紅. 益氣活血法治療肺心病緩解期體會[J].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5,31(8):779-780.
[5] 胡立建.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肺心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 當代醫學, 2016, 22(7):157-158.
[6] 杜全友.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肺心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15。21(2):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