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足(DF)是因病人下肢遠端神經異常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變導致的足部感染,潰瘍和(或)深層組織的破壞。DF是糖尿病病人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據國外資料顯示,在所有非外傷性低位截肢手術中,糖尿病病人占40%~60%[1]。全世界糖尿病病人中,大約每30秒就有一個截肢事件發生[2]。世界各國每年治療DF的花費巨大,美國每年花費約38億美元[3],英國每年花費約1億美元[4]。長久以來,人們不斷探索各種促進DF傷口愈合的方法,如高壓沖洗、脈沖沖洗、低壓大流量沖洗及紗布擦拭傷口等清創方法,但是以上這些方法存在明顯弊端,如壓力高易損傷組織、用水量大容易增加傷口感染、疼痛等[5]。超聲清創(UD)是一種利用超聲波在沖洗射流中產生的“空化”效應,通過空化泡沫崩塌產生的微射流和高大氣壓壓力,去除創面表面和深層的細菌及真菌[6]。雖然超聲清創已經在臨床上應用廣泛,但關于超聲清創的研究報道質量參差不齊,對臨床醫師決策帶來一定困擾。因此,本研究通過Meta分析,對超聲清創治療D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評價,為臨床決策提供可靠依據,為以后的研究奠定基礎和方向。
①研究類型為隨機對照試驗(RCT),語種不限。②研究對象為糖尿病病人,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糖尿病診斷標準,不限制糖尿病類型。③干預方法: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為普通清創,采用注射器或輸液管,將生理鹽水注入傷口反復沖洗3 min~5 min;試驗組采用超聲清創法清洗,醫護人員使用超聲清創機清洗創面,根據創面的大小、深度及感染的程度選擇不同的沖洗功率進行清洗,沖洗的次數為每天或隔日沖洗1次,每次3 min~5 min。④結局指標:主要結局指標包括愈合效果、愈合時間;次要結局指標包括創面縮小率、疼痛評分、創面細菌平均數。
①綜述類(含Meta分析、系統評價、二次研究等);②重復發表的文獻;③文獻信息不全,且聯系作者未果。
以“超聲清創”“糖尿病足”為檢索詞,檢索中文數據庫,包括中國生物醫學數據庫(CBM)、中國知網(CNKI)、維普(VIP)、萬方數據庫,以“ultrasonic debridement”“ultrasound debridement”“diabetic foot”“diabetic wound”“diabetic leg ulcers”為檢索詞,檢索PubMed,限定“clinical trial”和“human”為主題詞,各數據庫檢索的文獻發表時間為2007年1月—2017年12月。
由2名研究者嚴格根據納入和排除標準篩選文獻,兩者獨立進行,初次篩選后相互核對,如遇到無法確定的文獻,與第三方一起討論確定。提取數據包括作者、發表年份、隨機化方法、樣本含量、干預措施、結局指標、基線相似性等資料。
對納入的文獻質量按照Cochrane協作網偏倚風險評價標準對納入的文獻進行質量評價,主要包括以
下6點:隨機方法是否正確;是否做到分配隱藏;是否采用盲法;結果數據的完整性;選擇性報告研究結果;其他偏倚來源。其中完全滿足上述標準,發生偏倚的概率最小,為A級;部分滿足上述標準,為B級;完全不滿足上述質量標準為C級。
采用RevMan 5.3軟件對資料進行定量綜合。計量資料采用加權均數差(WMD)或標準化均數差(SMD)為療效分析統計量。各效應量均以95%置信區間(CI)表示。研究結果的異質性采用χ2檢驗評價,并結合I2定量判斷。若P>0.1,I2<50%,選擇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若P<0.1,I2≥50%,則認為研究間存在較大異質性,尋找明顯異質性,并采取亞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盡可能消除異質性。若未找到明顯臨床異質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
初檢相關文獻136篇,通過瀏覽標題和摘要,并按照納入和排除標準最終選出符合要求的8篇[7-14]文獻,文獻篩選流程見圖1。

圖1 文獻篩選流程
納入的8篇[7-14]文獻中,7篇[7-13]為中文文獻,1篇[14]為外文文獻。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見表1。

表1 納入文獻基本特征

表1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圖2 風險評估圖
2.4.1 治療結束后潰瘍愈合時間
6項[8-11,13-14]研究報道治療結束后潰瘍的愈合時間,共包括374例病人,其中試驗組188例,對照組186例。各研究間有統計學異質性(I2=64%,P=0.02),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各研究異質性仍較大,進一步做敏感性分析,發現剔除陳小麗等[13]研究后,各研究間異質性顯著降低,Meta分析結果顯示,各研究間具有同質性(I2=0%,P=1.00),合并效應量WMD采用固定效應模型[WMD=-29.27,95%CI(-36.46,-22.09),P<0.000 01],見圖3。根據此結果,表明試驗組的潰瘍愈合時間要低于對照組的愈合時間,因此UD可有效降低DF潰瘍愈合時間。

圖3 試驗組與對照組潰瘍愈合時間的Meta分析
2.4.2 治療結束后潰瘍愈合率
4項研究[7,12-14]報道了治療后潰瘍愈合率,共包括224例病人,試驗組112例,對照組112例。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后,各研究間異質性仍較大,進一步敏感性分析,發現剔除陳小麗等[13]研究后,異質性顯著降低(I2=0%,P<0.000 1),采用固定效應模型,Meta結果顯示,試驗組的愈合率高于對照組[WMD=22.70,95%CI(19.41,25.99),P<0.000 01],見圖4。

圖4 試驗組與對照組潰瘍愈合率的Meta分析
2.4.3 治療結束后平均潰瘍面積
2項[7,12]研究報道了治療結束后平均潰瘍面積,共包括184例病人,試驗組92例,對照組92例。各組間異質性較小,采用固定效應模型。Meta結果顯示,試驗組治療結束后的平均潰瘍面積小于對照組[WMD=-2.24,95%CI(-2.45,-2.04),P<0.000 1],見圖5。

圖5 試驗組與對照組平均潰瘍面積的Meta分析
超聲清創技術被認為是一種理想的潰瘍處理方法,可代替傳統的銳性清創術,用以處理復雜的潰瘍[8-11]。其作用機制為超聲清創能清除壞死組織、減輕細菌負荷、改善創面微循環而促進潰瘍愈合;國外也有研究發現,超聲清創可刺激成纖維細胞溶酶體活性,增加脛脯氨酸的含量,促進膠原蛋白合成,間接引起生長因子、前炎癥細胞因子釋放,從而促進創面愈合。Ennis等[17-20]多項研究也發現,超聲清創在清除傷口細菌及微小異物,促進傷口愈合方面具有顯著作用。本次納入的8篇[7-14]文獻均比較了病人的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結果均顯示試驗組和對照組間基線可比(P>0.05)。由于超聲清創的治療儀器設備明顯,醫護人員和病人直接參與超聲清創治療,難以做到研究對象和干預實施者盲法,所以納入研究方法學質量為中等,結局指標選擇較為集中。
本Meta結果顯示,與傳統的銳性清創術清洗DF潰瘍比較,超聲清創能降低潰瘍愈合時間、平均潰瘍面積和潰瘍發生率,以及提高創口愈合效果。超聲清創能有效清除污染傷口及細菌異物。學者對于DF的治療及護理方法的積極探索也反映出傳統銳性清創術存在的局限性。此外,本次試驗中納入的大部分研究還采用了疼痛評分和平均潰瘍面積作為重要結局指標,對于疼痛評分,納入的3篇[8,10-11]文獻分別運用了不同的評價工具,故無法就該指標進行Meta分析。但各研究通過不同角度證實了超聲清創應用于DF病人可以顯著降低潰瘍愈合時間和平均潰瘍面積,提高愈合率和促進愈合效果。但在Meta初次分析中發現,陳小麗等[13]研究,各研究間異質性較大(I2=64%),進一步分析后,發現陳小麗等[15]所用清創儀為超聲水刀,與其他研究者所用的超聲清創機不同,這可能是導致方法學異質性的原因,在剔除陳小麗等[13]研究后,各研究間同質性良好(I2=0%)。本次Meta結果表明,超聲清創在治療DF潰瘍方面是有效且安全的。
①本次研究中所納入的病人為DF病人,研究對象類型沒有細分,沒有考慮糖尿病的分型以及DF潰瘍的分級,而無法進一步分析,研究存在一定的臨床異質性;②納入的文獻研究中試驗組和對照組的總干預時間未提及,此外,大部分研究并沒有提及超聲清創出現的不良反應以及試驗對象的退出情況,部分研究結局數據化呈現弱;③本研究旨在說明超聲清創對DF病人潰瘍的治療及護理作用,由于目前國內外使用的超聲清創儀器種類繁多,研究某一種型號的超聲清創儀器的文獻不集中,難以對某一種型號的超聲清創儀的病人作Meta分析,因此本研究將各種清創儀均歸為超聲清創儀,這會導致研究存在一定的臨床異質性,因此在本文研究基礎上,還需要進一步驗證某一特定的超聲清創儀對DF的潰瘍的治療作用。
參考文獻:
[1]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DF病分會.中國DF診治指南[J].中華醫學雜志,2017,97(4):251-258.
[2] Khanolkar MP,Bain SC,Stephens JW,etal.The diabetic foot[J].QJM,2008,101(9):685-695.
[3] Driver VR,Fabbi LA,Gibbons G.etal.The costs of diabetic foot:the economic case for the limb salvage team[J].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2010,100(5):335.
[4] Mcmillan G,Glover M.The clinical and economic potential of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ulceration and other conditions[J].Int J Low Extrem Wounds,2007,6(6):130-138.
[5] 趙文光,王嘉桔.DF局部外科處理[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8(10):904-906.
[6] 周桂東,龐玲英,陳海清,等.超聲波清創機在慢性創面治療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0):11-12.
[7] 曹瑛,薛耀明,賴西南,等.超聲清創術對DF潰瘍創面細菌清除及微循環作用的臨床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0,18(8):597-600.
[8] 陸巧蔥,陸少顏,王明珠,等.超聲清創術在DF潰瘍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4(14):7-9.
[9] 葉春婷,李慧,李學鋒.低頻超聲清創儀治療DF慢性潰瘍的療效觀察[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24):2436-2437.
[10] 楊波.超聲清創術在DF潰瘍創面愈合中的應用療效[J].中國保健營養,2016(2):50-50.
[11] 林彬,林昱,林若清,等.超聲清創術在DF潰瘍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7):63-65.
[12] 徐娟,楊兵全,韓晶,等.超聲清創在DF Wagner 2、3級潰瘍中的應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9):65-65.
[13] 陳小麗,鄭焱玲,曹茂華,等.超聲水刀清創系統輔助治療DF部皮膚潰瘍的觀察[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3,22(1):78-79.
[14] Amini S,Shojaee FA,Annabestani Z,etal.Low-frequency ultrasound debridement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ulcers and osteomyelitis[J].Wounds,2013,25(7):193-198.
[15] Stephen HJ.An overview of caring for those with palliative wounds[J].Stephen Haynes J,2007,12(6):S6.
[16] Cheng LH,Stewart J,Thompson M,etal.Ultrasonic debridement of contaminated facial wounds[J].British Journal of Oral,2002,40(2):149-150.
[17] Ennis WJ,Foremann P,Mozen N,etal.Ultrasound therapy for recalcitrant diabetic foot ulcers:results of a randomized,double-blind,controlled,multicenter study[J].Ostomy wound Management,2005,51(8):24-39.
[18] Lavery LA,Boulton AJ,Niezgod JA,etal.A comparison of diabetic foot ulcer outcomes using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versus historical standard of care[J].International Wound Journal,2007,4(2):103-113.
[19] 劉思容,榮新洲,樊桂成,等.超聲清創對慢性難愈性創面細菌清除及愈合的影響[J].廣州醫藥,2014,45(1):5-7.
[20] 周桂東,龐玲英,陳海清,等.超聲波清創機在慢性創面治療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