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工程職業學院 云南昆明 650304)
高職學生對于書本知識的學習惰性比較強,但是他們更愿意參與到實踐當中去,對于技能的學習更加積極,在高職體育選修課當中學生都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興趣進行選課,本文以云南工程職業學院的籃球選修課作為個案研究,把籃球選修課的同學先按水平層次進行分班教學,對同一個班在運用“小群體-合作”教學法進行教學前后的指標進行比較分析,通過對“小群體-合作”教學法的具體運用效果和實施方案進行檢驗,以期對高職體育選修課的教學提供指導和借鑒。
1.研究對象
主要以“小群體-合作”教學法在高職體育選修課教學中的應用作為研究對象,在云南工程職業學院4個籃球選修班,共170人。
2.研究方法
主要利用實驗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等方法通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試驗前后的對比進行研究分析。
所謂的“小群體-合作”教學法就是改變在體育課教學當中以技術教學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為學生設定情景和目標,讓學生在課堂當中讓學生充分的交流,互相交流,互相學習,把學生分成小群體或小團體,從學習過程到考核都是以小群體的方式進行,其實質也是一種教師引導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和教學模式。

表1:云南工程職業學院籃球選修班實驗前后指標一覽表
1.“小群體—合作”教學法對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
通過在云南工程職業學院籃球選修班采用“小群體—合作”教學法之后,對實驗前后學生的800m、50m、坐位體前軀、引體向上和立定跳遠等基本身體素質進行綜合比較之后,P值為0.061,雖然沒有顯著性差異,但是已經很接近臨界點,可見利用“小群體—合作”教學法之后還是對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具有一定作用的。
2.“小群體—合作”教學法對學生運動技能學習的影響
在籃球選修班的運動技能教學任務當中主要包括體能、運球、投籃、移動步伐等內容,在考核過程中主要有一分鐘運球往返上籃、一分鐘跳投和運球步伐等進行綜合考核,通過對籃球選修班實驗前后的考核結果進行比較之后,P值為0.038,具有顯著性差異,通過觀察發現在充分利用“小群體—合作”教學法之后,學生的運動技能不但具有顯著性提升,并且學生對于運動技能的實際運用更加熟練,實戰能力也有了明顯的提升。
3.“小群體—合作”教學法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
在籃球選修班當中的同學大部分都是因為個人的興趣愛好才選修籃球這些選修項目,但在利用“小群體—合作”教學法之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很明顯的提升,學生對于課堂的要求更高,對自身的要求也更高,更加主動地去尋求學習方法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4.“小群體—合作”教學法對學生運動參與的影響
通過對籃球選修班采用“小群體—合作”教學法前后學生的運動參與程度比較之后,P值為0.042,P≤0.5,實驗前后具有顯著性差異,在采用“小群體—合作”教學法的體育課堂之中學生至始至終都具有很高的運動參與度。
5.“小群體—合作”教學法對學生社交行為的影響
在實驗前后學生的社交行為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之后,P值為0.02,P≤0.5,具有顯著性差異,可見在采用“小群體—合作”教學法的體育選修課堂之中對于學生的交際和表達等社交行為的鍛煉具有很好地作用。
6.“小群體—合作”教學法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影響
在實驗前后學生的合作能力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之后,P值為0.041,P≤0.5,具有顯著性差異,學生的合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采用“小群體—合作”教學法可以充分的鍛煉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
7.在云南工程職業籃球選修班采用“小群體—合作”教學法的具體實施程序
在高職體育選修課當中采用“小群體—合作”教學法應該特別注重學生的參與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具體的實施程序應為:確定群體課堂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和難點→小群體劃分→教師講解→群體練習(教師巡視引導)→群體討論交流(互幫互助)→群體考核(以群體整體學習效果為準)→小結。
在對云南工程職業學院籃球選修課班級采用“小群體—合作”教學法的結果顯示,在實驗前后的配對樣本T-檢驗當中,除了學生的身體素質沒有顯著性差異之外,運動技能、學習興趣、運動參與、社交行為和合作能力這幾項指標都具有顯著性差異,建議在“小群體—合作”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改變傳統的體育課考核方式,以群體綜合考核為主,對于教案的編寫也要以學生具體參與和執行為主,教師注重引導。
[1]周麗君.影響浙江省青少年參加體育活動因素的調查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6,23(4)19-22
[2]張昕.隴南地區中學生體育鍛煉動機調查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5,21(2):145-146.
[3]李濤,仇波.新課標下的體育教學新理念[J].體育新論,2015(8):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