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靜,向 婕
(重慶市醫藥衛生學校,重慶 408100)
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又稱模擬病人,是指經過標準化培訓后能準確表現病人臨床癥狀、體征和(或)病史的正常人或病人,旨在恒定、逼真地復制真實臨床情境,發揮扮演病人、充當評估者和教學指導者3種功能[1]。學生標準化病人(Student as Standardized Patient,SSP)是由學習過一定醫學知識的學生擔任,具有易于招募、方便培訓、便于使用的特點,能為學生創造一個交流、互動、逼真的臨床環境[2]。近年來,學生標準化病人已成為護理教學中的一個熱點,在提高學生護患溝通能力、臨床判斷和處置能力,增強學生職業責任感等方面有獨到的優勢[3]。本文將學生標準化病人應用于基礎護理學中,以“常見輸液反應與處理”為例,現介紹如下。
《護理學基礎》教材詳細介紹了靜脈輸液技術,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感。靜脈輸液是臨床治療和搶救最常用的護理操作技術,輸液反應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發生率較高,一旦發生不但增加病人痛苦,加重病情,如果搶救不及時還可能導致病人死亡。因此,具備高度的安全輸液責任感,及時發現和正確處理各種輸液反應,確保病人獲得安全、有效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本組參與教學研究的學生為三年制中職護理專業一年級,樂于接受感性、直觀的學習方式;具有一定的解剖、生理和基礎護理知識,已經掌握靜脈輸液基本理論知識和操作流程,但是學生缺乏臨床經驗,對臨床護理工作中的突發狀況缺乏準確的判斷和處理能力,護理職業素養還有待提高。
本次課知識目標是闡述常見輸液反應的原因和預防措施,說出常見輸液反應的臨床表現;技能目標是能準確識別發生輸液反應的臨床癥狀,能對各種輸液反應及時做出正確的應急處理;情感目標是形成安全輸液意識,增強職業責任感,養成嚴謹、沉著冷靜的職業素養,具備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愛傷觀念和人文關懷理念。教學重難點為常見輸液反應的癥狀和處理方法,急性肺水腫和空氣栓塞的發生機制。
以任務為驅動,將SSP與情景模擬相結合,使用理實一體化教學,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學生在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中突破教學重難點,實現教學目標。
在班級內以自愿報名的方式招募、挑選4~5名SSP,對他們進行培訓和考核。編寫《輸液反應情景教學》SSP表演劇本(見表1),指導SSP練習和表演輸液反應情景劇,直到SSP能夠穩定、準確模擬癥狀和表演。

表1 《輸液反應情景教學》SSP表演劇本
以慢性肺心病案例為主線設計輸液反應任務單。
將學生分為4個小組,以組員推選方式選出小組長,通過班級QQ群發放任務單,每組完成一個輸液反應的任務;教師在QQ群里指導、答疑,追蹤學生任務完成情況,學生通過QQ群與小組成員交流、討論,向教師咨詢。

表2 輸液反應任務單
播放一則跟輸液反應相關的新聞,導入新課。提出問題:靜脈輸液是臨床治療和搶救最常用的護理操作技術,你認為輸液安全嗎?有哪些風險?讓學生認識到輸液反應后果的嚴重性,引起學生重視,培養學生安全輸液的責任感。
請各小組依次上講臺講解4個常見輸液反應的原因、預防、癥狀、處理。教師及時給予講解者鼓勵和反饋,增強學生自信和促進反思,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既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學習熱情,也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播放急性肺水腫、空氣栓塞發生機制的Flash動畫,將難點形象化、直觀化、動態化,幫助學生理解難點。梳理重點并寫入板書中的表格(見表3),將重點系統化、框架化,幫助學生掌握重點和對比記憶。

表3 輸液反應板書
打開理實一體化教室的攝像頭并調節好攝像角度,錄像結束后,及時將每組學生演示的視頻進行編號、保存,為視頻回放做好準備。SSP臥床,掛好輸液瓶,隨機模擬4個輸液反應的情景,學生先判斷和識別SSP表演的情景劇是哪一種輸液反應,任務對應的小組立即上臺演示這個輸液反應的護理措施,教師維護課堂紀律,及時給予演示者鼓勵和必要的指導。輸液反應SSP的護理要點見表4。
通過SSP把課堂轉換為更真實的臨床情景,將剛學的理論應用于實踐,學生直接與SSP交流,并對SSP進行護理,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與病人的溝通能力和形成整體護理思維,也利于培養學生病情觀察能力、臨床判斷能力和處置能力。
3.5.1 視頻回放,教師評價 4組學生護理操作結束后,回放視頻,教師結合視頻中學生的表現和態度進行評價;評價要點:病情觀察是否及時準確,護理措施正確、全面、有效,對病人人文關懷的效果,并對學生表現中的優點進行肯定和表揚,分析不足,提出改進建議。學生在回看視頻和教師評價中不斷反思、修正和強化記憶,對知識進行系統整合,加強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的掌握。
3.5.2 SSP反饋 請SSP說說每個小組帶給他的感受,通過收取SSP的反饋并積極反思,讓學生換位思考,切身體會病人的感受,培養人文關懷。
3.5.3 學生訪談 請1~2名學生說說本節課的感受,對輸液反應的認識,評價學生知識、技能及態度目標達成情況。學生自由說出自己的感受,就是在進行知識的內化和提升;傾聽學生的聲音,教師可以更全面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并進行教學反思。
3.5.4 填寫評價表 通過多種形式評價學習效果,提高評價的客觀性。綜合SSP評分、每組知識講解的評分、學生自評分、教師評價對每一組進行評分,評選出名次并進行適當獎勵。
3.5.5 課后提升 完善輸液反應板書表格,寫一篇關于輸液反應的反思日記,將學生表演視頻分享到QQ群。
本次教學設計以任務為驅動,通過設置臨床護理案例模擬護理情境,讓學生通過小組協作,分析案例、解決問題、完成任務,使學生達到素質和能力的共同提升。為貼近真實臨床護理工作,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嘗試培訓SSP,并應用于基礎護理教學中,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體驗護士角色,培養學生臨床思維和臨床護理能力,提高職業素養。但是,SSP的招募、挑選、培訓以及對情景的設計和準備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學生課前準備任務也需要時間。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將進一步培訓和建立穩定的本校SSP庫,編寫SSP教學案例和表演劇本,開展SSP教學相關師資培訓,推進SSP在中職護理教學中的應用。

表4 輸液反應SSP的護理要點
[1]繩宇,姚秀鈺,徐曉華.標準化病人在護理教育中應用的思考[J].中華護理教育,2017,14(2):150-153.
[2]馮新瑋,孫柳,王艷玲.標準化病人應用于我國護理教學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11):1363-1366.
[3]劉芳,黃麗群,馬艷艷.學生標準化病人情景模擬教學法在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2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