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娟
幼兒教師隊伍素質不高、學前教育普惠性不足、行政部門監管缺位……近日,不少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將目光聚焦于學前教育,探索學前教育健康發展的現實路徑。入園難、入園貴為何屢屢成為兩會“高頻詞”?怎樣規范學前教育使之規范有序發展?學前教育的有關議題,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學前教育成“兩會”熱詞
長期以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與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學前教育市場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優質學前教育資源供給不足,讓入園難、入園貴成為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教育議題。
“兒童是民族的未來、家庭的希望。要多渠道增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運用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加強對兒童托育全過程監管,一定要讓家長放心安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說道。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有幼兒園24萬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77.4%,預計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將達85%。
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我國的學前教育既面臨規模發展,又面臨質量提高的問題。在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原副部長劉利民看來,面對“公辦園少,民辦園貴,無證園亂”的局面,“擴資源,增普惠,強監管,提質量”是破解之道。“政府工作報告也指明了當前學前教育發展的兩核心———擴大資源與加強監管。擴大資源即擴大普惠資源,新建一批公辦幼兒園,扶植一批普惠性幼兒園,比如民辦幼兒園;加強監管,就是要辦有質量的幼兒園,要推進學前教育立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劉利民說。
“要辦好人民滿意的學前教育,最根本的就是建設一支高素質、善保教的教師隊伍。”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焱表示,數量不足、素質不高、待遇偏低是當前我國幼兒教師隊伍的現狀。“辦真正讓家長放心安心的學前教育,治本之道不是去安裝攝像頭,而是切實提高幼兒教師的地位和待遇,讓他們擁有更多職業的尊嚴和幸福感;增強幼教行業的社會吸引力,吸引優秀學生投身幼教事業。”
幼教行業吸引力亟待提升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不少人將幼兒教師簡單地與照看孩子的“保姆”劃上等號,認為只要孩子在幼兒園里沒有人身安全隱患,玩得開心快樂就行。一些幼兒園管理者甚至為了最大限度地壓縮辦園成本,不惜降低教職員工的入職門檻,以低薪聘用沒有接受過專業教育的人或是社會閑雜人等擔任幼兒園教師。
事實上,學前教育工作有著自身的專業規范和從業標準,絕非人人皆可勝任的崗位。“能教大學生的大學教授,不見得教得了這么小的孩子。”在劉焱看來,一個專業化的幼兒園教師,要像兒童心理研究者一樣與幼兒相處與交往,也要像教育家一樣去思考教育的方法與策略。
“近年來,公辦幼兒園數量和在公辦幼兒園就讀的幼兒人數都有了顯著增長。但當前公辦幼兒園教師編制數量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學前教育健康發展的瓶頸。”劉焱建議教育部等部門制定出臺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標準。在沒有編制的情況下,政府應當以同工同酬為原則,依照在編教師的待遇,通過購買崗位的方式來補充教師;與此同時,將民辦幼兒園教師待遇納入政府監管范圍。
每到開學前,一些幼兒園甚至因師資緊缺,出現“用工荒”。幼教從業者薪資待遇普遍偏低已是不爭的現實,加之其工作的專業性沒有得到社會大眾的廣泛認可與尊重,幼教行業的吸引力日漸減小。即便是跨入幼教行業的從業者,也常常因薪資待遇、職業發展瓶頸等現實原因而選擇跳槽,“社會需求大、學生就業卻不對口”的現象并不鮮見,教師隊伍流動性大。與此同時,一些學業成績尚好的學生因看不到未來的發展前景,甚至不愿報考學前教育相關專業,導致學校生源質量受到影響。由此可見,提升幼教行業的吸引力是解決學前教育發展瓶頸的當務之急。
增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
“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通過多種形式擴大學前教育的資源供給。”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易凌云認為,政府是提供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的重要主體,但不是唯一主體。不妨在堅持公益普惠原則的基礎上,鼓勵不同主體通過多種形式辦園以增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如加強公辦園建設,逐年安排新建、改擴建一批幼兒園,支持企事業單位和集體辦園,擴大公辦資源等。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并不意味著政府要直接提供公共服務,應當給民辦機構、多樣化需求留出空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副研究員佘宇坦言,在學前教育階段,國家的教育財政投入多集中在城市或縣鎮的公辦園,大部分民辦幼兒園仍處于“吃不飽”的狀態中。“作為政府舉辦的公辦園,需要做好兩方面工作:首先是托底,即對處于逆境的幼兒或貧困幼兒等提供支持與援助,確保每一個適齡幼兒都能享受基本的學前教育服務;其次是加強其服務監管、標準制定、提供培訓與指導等資源中心的作用,如優質公辦園在師資、科研、業務等方面的引領示范作用。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固然十分必要,但多元主體的參與對于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增加服務供給也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產生競爭,為多樣化需求提供更多的選擇。”佘宇說。
“政府大多傾向于給原本已經很優質的公辦園增添更多硬件設施。與此同時,多元化、多樣化的幼兒教育,卻正在面臨著生存困境,‘民辦教育受擠壓,自辦園遭取締的現象仍然存在。”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燕認為,對學前教育的財政投入,應當“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
“應構建省級政府統籌的農村學前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大對農村幼兒教師專項經費的投入。”全國政協委員、長江大學副校長鄭軍坦言,當前貧困地區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的總量仍然不足。要破解這一難題,關鍵要創新體制機制,保障學前教育發展經費的充足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