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展南
“趙書記,你們的情誼村民們永遠記著,歡迎常回來看看。”近日,在2017年已脫貧摘帽的雙峰縣荷葉鎮白泥村,村支部書記張秋平代表村民對即將撤隊的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駐該村的黨支部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趙小群說。本來,村民商議要開一個隆重的歡送會,被趙小群制止了,要求只在村部開一個簡單的交接會。
一組暖心的數字
會后,筆者與村支部書記張秋平在村里四處轉了轉。走在干凈寬敞的水泥道路上,張秋平滔滔不絕地說起村里近幾年的變化。
白泥村地處偏遠地區,以山地、丘陵為主,農民收入主要靠種植水稻、紅薯、玉米或外出務工。全村12個村民小組,380戶1650人,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69戶321人。村級基礎設施薄弱,除一條縣道外沒有一條水泥路,群眾出行“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還有2個組50多戶沒有通公路。
2015年4月,趙小群帶領扶貧工作隊進駐該村,開啟了為期三年的精準扶貧工作。
面對貧窮落后的白泥村,趙小群深感壓力很大。為了與群眾打成一片,掌握村情第一手材料,他帶領工作隊走村串戶,與村民建立深厚的感情。白泥村的每一條小道、每一個山頭都留下了他們堅實的腳印和辛勤的汗水。“正是因為第一師范學院上下對白泥村扶貧工作的大力支持,再加上群眾的理解和配合,扶貧工作才有起色。”趙小群說,學校黨委書記彭小奇、校長童小嬌等領導每年多次帶隊深入實地調研,現場解決困難。
三年來,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申請項目資金620多萬元,新修村組道路7.2公里、旅游公路3.5公里、機耕道2.6公里,基本實現水泥路“戶戶通”,有效解決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同時,籌資修筑水渠4.2公里,安裝路燈100盞、道路標識牌8塊、路口視頻監控21個;投入60萬元,建成裝機容量達50千瓦的光伏發電站;完成農電低改、安全飲水工程和光纖入戶工程;落實貧困戶危房改造15戶、易地搬遷4戶;種植100畝黃金蜜梨蜜李、建設油茶林和培養2戶養殖專業戶、啟動村級文化廣場、村級服務中心和高標準農田建設……一個個鮮活的數字反映的是一份份喜人的賬單。扶貧工作在省委年度考核中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
隨著項目的一個個完工,白泥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集體經濟從無到目前的年收入9萬多元,村產業發展逐年壯大,教育、文化衛生、醫療等各項事業全面推進,群眾加快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一件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我們村的娃也能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樣的優質教育,這多虧了趙書記他們,他們辦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在一次座談會上,彭立輝道出了村民的感激之情。
原來的白泥學校轄四個村,辦學條件差,師資力量薄弱。為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扶貧工作隊發揮學校自身資源優勢,幫助學校做特色、出亮點、拔“窮根”。每年爭取項目資金10萬元用于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捐贈6000多冊書籍、20臺電腦以及價值21萬多元的生活、學習用品,并建立開放性、標準化圖書閱覽室;累計投入金額2萬余元幫扶10位貧困學生;捐贈2臺多媒體設備、2架鋼琴;新建學校籃球場、塑膠跑道;購置兒童滑梯、兒童蹺蹺板等游樂設施;通過爭取免費師范生定向招生指標、大學生“頂崗實習支教”等途徑緩解師資不足問題……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經常組織師生開展“送教下鄉”活動,為鄉村教育注入活力,使師生開闊眼界。2016年11月21日,新西蘭籍教師Robert夫婦和音樂舞蹈學院教師劉江笛、畢瓊文清早趕到了白泥學校。他們給孩子們上了有趣的英語課,表演了精彩的鋼琴、笛子和葫蘆絲獨奏。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感覺就像過年一樣!我們還是第一次看到洋教師,第一次見到鋼琴。”山里的孩子很開心。
學校還經常組織大學生志愿者來白泥村開展課業輔導、素質拓展、親情陪伴等活動,免費為留守兒童開設語文樂園、趣味英語、情景數學、音體美等課程,幫助孩子們度過一個個愉快的假期。
“我真舍不得他們走”
白燕組69歲的黃繼光因病臥床,他對筆者說:“趙書記真好,不是他們扶貧工作隊,我還脫不了貧啦。我真舍不得他們走!”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的妻子患精神分裂癥,兒子因癲癇病去世,自己患有痛風、肺氣腫,房子破爛不堪,已無法居住。趙小群一有時間就到他的家里坐,還策劃了活動,帶他的兩個孫女到長沙的學校體驗,募捐到衣物和8000多元愛心款。去年,趙小群還為他申請易地扶貧搬遷,并通過“我想有個家”活動幫他籌資14萬元建起了一棟新房。去年,全家人樂呵呵地在新房里過了一個歡樂年。黃繼光和我們算起了收入:“合作社分紅2100元,務工10000元,還享受低保待遇,去年真真實實脫貧了。”
在“一進二訪”活動中,趙小群和全校師生把白泥村村民當作自己的親人,每年都要為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貧困戶王文金身患尿毒癥,幫扶工作隊給他送去慰問品,鼓勵他尋求產業脫貧路;王伏峰因中風喪失勞動能力,當他在輪椅上接過幫扶工作隊的4000元產業幫扶基金和米、油、被子等慰問品時,激動得老淚縱橫;王建群身患心臟病,他的兒子患精神病、兒媳患類風濕18年,孫子在讀大學,是幫扶工作隊多次資助他,為他解決困難……
扶貧更需扶志。趙小群和他的扶貧工作隊注重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引導他們樹立“人窮志不窮,脫貧靠自身”的信心,發展油茶林種植和生態家禽養殖基地;成立白泥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貧困戶入股,承諾保底分紅,并發放“股金證”。2016年,合作社投資80萬元,流轉土地70畝,從懷化市引進黃金蜜梨和黃金蜜李。去年,剛掛果的6畝黃金蜜梨因細膩多汁、口感甜備受市場青睞,收入1萬余元。貧困戶每人領到300元的紅利。嘗到甜頭的村民增加了信心,今年又增加30畝水果基地。
為解決村民農副產品銷售問題,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把教職工的工會福利與扶貧工作相結合,在學校設立農副產品直銷點,由白泥村負責收購優質大米、土雞、茶油、紅薯粉、辣醬等農產品。去年,直銷點完成銷售額50萬元。
“我們人走了但心不會走,三年的朝夕相處,這里已經成了我的第二故鄉,我們會繼續關注白泥村的發展。”趙小群在交接會上坦言,白泥村已成了他魂牽夢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