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娜
學情調研是教學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教育技術手段,是教學設計和實施的重要依據。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越發凸顯,這也對學情調研的要求越來越高。筆者以小學數學為例談一談。
一、學情調研的繁
為了能夠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情況,學情調研一定是越詳細越好。從內容上,學情調研的內容涵蓋了學生原有的數學技能、生活經驗,甚至包括自身的學習習慣和品質;從形式上,一次學情調研至少需要通過問卷、訪談來較全面地了解學情,通常還會采用資料研究、平時的課堂觀察來完善學情調研;從結論上,學情調研要做到有點有面,要有對班級整體情況的把握,還要有對個別學生的案例的具體分析,從而形成教學策略。因此,學情調研是一件繁復的事情,既要全面,還要事無巨細。
在“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這一課的課前,我進行了學情調研。為了更準確地獲得學生的信息,了解學生情況,我設計了這樣的調研題目:
1.計算:13.6÷4=
2.中國古典名著四本一套,共售價23.2元。平均一本多少錢?
3.計算:18÷15=
經過問卷調研我發現,能夠正確計算13.6÷4=3.4的同學有21名,占全班人數的72.4%。第二題也是如此,甚至正確率更高,達到了75.7%。如此高的正確率卻讓老師困惑了:學生做對了是不是就表示已經會了?這么多的學生都會做,還用老師講么?既然大多數學生都能做對,為什么還要進行教學?教學時應該教什么?怎么教?
為了解決這一連串的問題,我對試卷調研的結果進行了分類整理,整理后又對全班同學進行訪談,得出了詳細的學情調研結論。
這次學情調研是有效的。通過學情調研,我不僅了解了有多少學生能夠獨立解決小數除法的計算問題,也了解了學生在將整數除法遷移至小數除法過程中依舊存在的問題。但是這次的學情調研也是低效的,僅僅問卷調研和訪談調研的過程就耗費了老師整整兩個半天的時間,如果加上前期的問卷、訪談設計以及后期的試卷分析、訪談整理的時間,工作量著實是巨大的。這樣的學情調研是一個繁雜的工作過程,成本過高,難以應用于教師的日常教學。
二、學情調研的簡
經歷了繁的學情調研過程,總結了之前過程中的優與劣,在又一次進行計算課教學時,我對學情調研的方法進行了調整,提高了學情調研的效率。
在“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一課的學情調研中,我只設置了一個調研題目: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垃圾叫生活垃圾。
(1)紙張和廢金屬等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對象,它們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幾分之幾?
請你試著用學過的知識解決,把解決的過程記錄下來,讓別人看完也能明白。
問卷調研采用集體調研的方式,授課班級37個人一起作答,不嚴格限定時間。
雖然調研題目只有一個,而且從計算結果來看,無非正、誤兩種,但是有了上一次分析的經驗,我把學生的計算結果按不同情況進行了歸類整理,然后在每一類中選擇2~3位同學進行訪談。這一次,訪談的樣本減少到了14個,同時采用錄音的方式進行記錄,提高了訪談的效率,降低了對訪談整理的難度。雖然問卷題目減少了,但是抓住計算的核心(相同計數單位的累加)對學生作答的結果進行分類統計、分析原因,使這一次的學情調研由繁到簡。
在這次調研中,通過對比相同作答情況學生的訪談發現,問卷中作答基本一致的學生對異分母分數加法計算理解的水平也一致。例如,直接將分子、分母相加減的同學不能對自己的計算結果進行反思,沒有分數單位相加減的意識;能夠對兩個分數分別進行通分后再相加的同學雖然運用了正確的計算方法,但是都不能概括出進行通分的理由。
透過這樣的現象我們能夠看出,對一個數學概念,同一理解水平的學生表現在卷面上的解決問題的過程基本一致,所以在對問卷進行分類后,同一類型的問卷只需選擇一位學生進行深度的訪談,就足以達到詳盡調研的效果。這樣看來,學情調研其實可以更簡。
三、學情調研繁亦簡
經歷了由繁到簡的過程,總結這兩次學情調研的成與敗,我不禁反思:學情調研到底應該是繁還是簡?詳盡的調研耗費教師的精力,簡單的調研又怕達不到效果。
綜合前面兩個例子,我認為學情調研繁亦簡。就是既要保證學情調研的效果,又要兼顧調研的工作量。除了繁、簡,在學情調研中還應該加上深、淺這兩個字。具體說來就是構思要深、過程要簡、分析要繁、結論要淺。
1.構思要深
學情調研中想要更好地了解學生情況,我們就需要抓住數學的本質。在數學教學中,無論是教材的編排,還是學生自身,都是遵循兒童認知發展的客觀規律,在心理學上是有據可依的。具體到一節數學課中,知識的要點是什么,難點在哪里,教師需要進行深入的挖掘。同時要了解學生情況,掌握學生已有的與知識點相關的生活和數學經驗,找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2.過程要簡
學情調研過程的簡在于,在有限的條件和資源下,要盡量簡化學情調研的過程,提高教師學情調研的效率,不做重復的工作和無用功。這就需要我們深入研究課程標準,研究教材編寫,有點有面地進行學情調研。
3.分析要繁
學情調研分析的繁在于,在學情調研中,我們要抓住數學本質,在研究教材的基礎上,盡可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情況,發現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困難,找到知識的生長點,為教學設計和實施做有效支撐。
4.結論要淺
學情調研是為教學設計和實施服務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而存在。因此在對學生情況深入的分析之后,得出的結論要淺,盡量簡單直接地概括學生的優勢和問題,為后續的教學設計和實施提供有效的幫助。
(作者單位:北京市石景山外語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