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摘 要:群眾文化作為我國社會文化的重要部分,對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活躍群眾思維、豐富群眾生活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是促進我國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背景下,我國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當前群眾文化的建設發展已經無法滿足于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這就必須要采取有效對策使群眾文化的建設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鑒于此,本文就針對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及其發展對策進行深入分析,希望能為群眾文化的建設發展提供有效參考依據。
關鍵詞:群眾文化;建設;發展對策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人民在物質生活方面的需求得到了極大滿足,繼而對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越來越高,給我國群眾文化的建設帶來諸多挑戰和機遇。為促進我國社會的和諧發展,使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得到滿足,必須要加強群眾文化的建設,積極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使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得到有效豐富,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同時,在新形勢下,采取有效對策促進群眾文化建設的發展,不僅能夠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也能夠為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有利支撐,繼而以新的角度認識人民群眾的生活方式,為我國人民群眾營造出更好的文化生活氛圍。因此,為充分發揮群眾文化的作用,有必要對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及其發展對策進行深入分析,從而為群眾文化的建設發展提供有利依據。
1.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意義
1.1有利于提高我國社會的經濟水平
在進行群眾文化的建設過程中,應充分發揮群眾文化的支撐作用。在我國社會建設的發展背景下,政府部門已經在各個場合對群眾文化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作出了新的認識和論斷,使得群眾文化建設成為提升我國凝聚力、競爭力及民族創造力的重要途徑[1]。就我國各個地區的發展情況來看,以經濟為主、以文化為輔,已經成為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對促進我國城鄉一體化的建設也有著較大的影響作用。由此可見,群眾文化建設和經濟發展有著較為緊密的相互促進關系,做好群眾文化的建設能夠有效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基本素質,有效激發群眾的創造力,繼而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力量。
1.2有利于營造和諧寬松的社會環境
做好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不僅能夠有效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也能夠營造出和諧寬松的社會環境,使我國社會和諧發展中的弊端得到有效消除,對我國社會的和諧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2]。尤其是在新形勢下,雖然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使得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卻也出現了更多無法調和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社會的和諧發展。但是在群眾文化的建設過程中,通過各種群眾文化活動,能夠有效提升人民群眾的審美情趣,有效解決人民群眾的矛盾,使我國人民對矛盾點的注意力轉移到美好、和諧的事物上。尤其是一些經濟水平差異較大的地區,各個城鄉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利用慰問演出下鄉巡演等各種群眾文化活動,可以有效豐富人民群眾的業余生活,使城鄉之間的矛盾得到有效消除,為我國社會發展營造出良好的環境。
2.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的發展對策
2.1強化思想認識,積極完善管理機制
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具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基層活動的開展很容易遭遇諸多困難,且經費不足的問題也使得群眾文化活動的水平較低,很難實現群眾文化建設的目的。隨著我國人民群眾對文化需求的不斷提升,群眾的多元化和個性化對于文化形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更加渴望參與到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中,這對我國群眾文化建設的發展帶來更多挑戰和契機[3]。因此,在進行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應積極加強對群眾文化建設的思想認識,各級文化建設部門和文化宣傳部門都要提高對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視性,不斷完善相應的管理機制,為群眾文化建設的開展提供有利環境,使群眾文化建設的各項措施得以落實到底。同時,為提高群眾文化建設的整體水平,也要加強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不斷豐富文化資源,將群眾文化的建設工作納入到有關文化部門的考核中,并制定合理的激勵機制,積極鼓勵群眾參與到群眾文化建設中,使群眾文化建設更具有活力。此外,在進行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也要準確把握社會經濟發展的形勢,加強文化產業的發展,以推進文化產業的發展促進群眾文化建設的發展,有效提升群眾文化建設的整體水平。
2.2增加經費投入,加強文化設施建設
群眾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任務,想要保證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就必須要增加經費投入,加強文化設施建設,以此有效提高群眾文化建設的水平。同時,增加經費投入也能夠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常態化,使群眾文化活動更加多樣化和規范化,使人民群眾的各項需求得到滿足[4]。為保證經費支持的穩定性,政府部門可以根據群眾文化建設的需求,定期投入一定的專項財政撥款,并制定一些適合群眾文化建設發展的優惠政策,開展群眾文化建設項目,吸引本地企業參與到群眾文化建設中,以此形成由政府主導、群眾共享、市場運作的群眾文化活動,有效促進群眾文化建設的穩定發展。此外,在經費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要加強文化設施的建設工作,比如文化館、圖書館等等,對于文化館和圖書館的活動器材和圖書資源也要不斷補充,為我國群眾文化建設的發展提供有利支持。
2.3創新文化載體,不斷豐富文化活動
在進行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應積極創新文化載體,不斷豐富文化活動,使傳統的單一文化形式轉向多樣化發展趨勢,使群眾文化建設能夠對各種個性化的文化進行表達,從而滿足于不同群眾的文化需求。在針對文化載體進行創新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節日文化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進行,通過節日文化有效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為群眾文化提供更好的載體,有效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傳承[5]。同時,在進行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需要加強對一些優秀文化活動和文化形式的應用,使其能夠形成常態化,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大型的群眾文化活動,以此強化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群眾文化建設的質量得到有效提高。此外,在進行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也要積極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將其融入到群眾文化活動中,有效實現對文化形式的創新,并積極豐富群眾文化活動,打造文化品牌,有效促進文化產業的進步和發展,為我國群眾文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3.結語
綜上所述,群眾文化建設對我國社會的和諧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不僅能夠有效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也能夠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進一步提高我國人民的生活質量。在新形勢下,想要充分發揮群眾文化的作用,實現群眾文化建設的目標,應積極強化思想認識、積極完善管理機制,增加經費投入、加強文化設施建設,創新文化載體、不斷豐富文化活動,從多方面提高群眾文化建設的整體水平,為我國群眾文化建設的發展提供有利支持。
參考文獻
[1]唐秀君.淺談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對策[J/OL].北方文學(下旬),2017(03):145-146
[2]閻進蓮.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路徑[J].中外企業家,2017(06):225-226.
[3]劉國富.淺談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J].黑龍江科學,2016,7(14):128-129.
[4]任福民.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探析[J].戲劇之家,2016(07):254.
[5]葉毅新.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及其發展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6(0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