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歡
2015年8月,佛山市獲得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資格,提出打造“文化中樞”的思路。文化中樞是指將市級公共文化機構作為全市公共文化服務的關鍵樞紐,充分發揮其區域中心館職能,縱向上進行行業統籌指導、資源共建共享、設施互聯互通;橫向上引入社會力量,整合社會資源,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聚焦聚力。通過文化中樞實現公共文化資源下沉基層,優質社會資源上浮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從而整體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效能,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衡、充分發展。2015年11月,建設文化中樞寫入佛山市委辦、市府辦印發的《佛山市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意見》。
以四個市直屬文化事業單位——佛山市圖書館、佛山市文化館、佛山市博物館、佛山市藝術創作院為“中樞”,通過縱向深入、統籌協調、業務指導組建行業聯盟,聚合全市公共文化服務力量。其中,以佛山市圖書館為中心館發展佛山市聯合圖書館服務體系,通過搭建統一的服務平臺,實現設施互聯互通、資源共建共享;由佛山市文化館牽頭,聯合全市各級文化館、文化站(文體服務中心)組建文化館站聯盟,設立主席團為最高決策機構;佛山市藝術創作院整合全市代表性美術館和藝術機構,組建佛山美術館聯盟;佛山市博物館在行業學會基礎上組建“守望鄉愁·佛山文化遺產保護聯盟”。
佛山市圖書館通過吸納民間閱讀組織和扶持社會力量孵化新的閱讀組織兩種方式,組建佛山閱讀聯盟。佛山市文化館扶助佛山民間戲曲表演團隊組建佛山私伙局聯盟。佛山市博物館在文化遺產保護聯盟中吸納民辦博物館、非物質文化工作室等加入,以項目制形式舉辦大型聯合展覽。佛山市藝術創作院一方面吸收民間文化藝術機構加入美術館聯盟,另一方面通過完善藝術家簽約及學術顧問聘用制度,加強與作家協會等組織合作。
四大文化中樞發揮行業引領作用,通過制定標準、業務指導、服務示范等方式,促進行業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提升。佛山市圖書館制定《佛山市聯合圖書館規則匯編》,促進佛山公共圖書館服務標準化;佛山市文化館制定美術館站聯盟章程;佛山市博物館通過佛山市博物館學會對聯盟內的成員館進行業務指導;佛山市藝術創作院制定并完善調研采風、業務培訓、學術交流等方面的扶持保障制度。
為實現四大文化中樞的信息匯聚,打破各自為陣的宣傳模式,形成統一的宣傳合力,佛山市文廣新局搭建全市公共文化數字服務平臺——佛山文化e網通,整合全市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和社會力量資源,具有文化活動預約報名、文化場館預訂使用、“點單式”服務供給、“眾籌式”活動孵化四大功能模塊。
綜觀佛山文化中樞發展模式,既有佛山市聯合圖書館、佛山文化館站聯盟在縱向上實現行業力量聚合,又有佛山市閱讀聯盟、私伙局聯盟、文化遺產保護聯盟、美術館聯盟從橫向上引入社會優質資源。以四大文化中樞縱橫延展,構建起經緯交織、可持續發展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生態系統。四大中樞的頂層設計強化了統籌協調,促進了共建共享,推動了互聯互通,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覆蓋目標邁進。
在文化中樞建設過程中,優質社會資源借助文化中樞上浮,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并自行組織和開展各類型群眾文化活動,使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產生更大的效能。以佛山閱讀聯盟為例,30多個主題讀書會各具特色,2017年舉辦閱讀活動449場,占佛山市圖書館年度活動總量五分之一,參與讀者超過4萬人次。
四大文化中樞承擔起組織者的功能,廣泛帶動吸納同類型優質公辦及民間機構、社會組織,整合社會資源,提供了大量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文化活動。截至2017年底,四大文化中樞的四大聯盟(閱讀聯盟、美術館聯盟、文化館站聯盟、文化遺產保護聯盟)共有來自公辦及民間成員178家,聯合舉辦活動5000余場。
在文化中樞發展思路驅動下搭建的“佛山文化e網通”,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和“互聯網+”手段,以“點單”形式倒逼“菜單”建設,實現了公共文化服務從“陣地”向“流動”、從“單向”向“雙向”的轉變。佛山文化e網通拓寬了公共文化服務體驗空間,打破了公共文化服務時空限制,深受市民歡迎。

圖1 2016年4月23日佛山閱讀聯盟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