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livekindly網站6月4日文章,原題:新研究稱,39%的中國人正在減少肉類攝入量以改善健康新西蘭植物與食品研究所發布的一份新報告顯示,(更多)中國消費者因擔心健康和關注環保,正積極主動減少肉類消耗量。這份名為“蛋白質:中國遠景”的報告,詳細描述了中國肉類產業正面臨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
過去30年來,中國的肉類和乳類產品消耗量一直強勁增長。“我認為在中國有兩種力量正發揮作用。首先,農村地區人口脫離貧困,正增加動物蛋白消耗量(而他們以前往往吃不起);其次,城市更富裕人口正表現出與西方社會類似的行為,更專注健康、環保……”專注于改善亞洲可持續發展的投資者邁克爾·克拉爾如是說。
報告指出,如今39%的中國消費者正減少肉食攝入量,更青睞蔬菜、豆腐和純素的肉食替代品。這種肉類消耗量減少主要針對豬肉,過去3年來中國豬肉銷售已穩步下降。今年早些時候,香港推出一種純素“超級食品豬肉”以進一步鼓勵中國消費者放棄肉食。
實際上,許多中國人都在追隨這種潮流以保持健康體重并改善整體健康狀況。富含肉類和乳制品的飲食和其他高熱量食品,如今通常被認為會增加患糖尿病和癌癥風險,而素食則被稱贊為有助于降低患心臟病、糖尿病和腎病等疾病的風險。
上述報告稱,4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尋求消費更健康或對環境負面影響較低的食品。正如去年一部素食主義者紀錄片所凸顯的那樣,乳制品、肉類和皮革的生產相互依存,因此沒人能在消耗一種依賴奶牛貿易的食品的同時不對其他貿易起到推波助瀾作用。該研究顯示,素食能減緩氣候變化,因為基于植物食品所需的資源和排放的溫室氣體量,均遠少于來自基于動物的食品。▲
(作者納蒂亞·穆雷-拉格,崔曉冬譯)
環球時報2018-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