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航空決定從善如流,4日宣布將在官網上將臺灣列為中國的一個地區。自中國民航局4月份提出讓44家境外航空公司正確使用對臺灣的稱呼以來,大部分相關公司已經做了修改,但仍有美日等國家和地區的一些航空公司未作修改。澳航是最新加入修改臺灣稱謂的外航公司。
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5日對澳航的決定表達關切說,“私營公司應該自由開展其日常業務,免受來自政府的政治壓力。”但她也表示尊重澳航的決定。
美國白宮5月5日指責中國民航局對外航的要求是“奧威爾式的胡言亂語”,表示美國政府將支持美國航空公司拒絕北京的要求,使得這場風波的主角急劇出現嬗變,少數國家的政府登上了舞臺。
美國航空是拒絕對臺灣稱謂進行修改的公司之一,它的表態是,它遵從美國政府的指導,現在這是中美兩個政府之間的事情了。
其實,中國是外航以及外國其他大公司的市場,反對外國公司將臺灣標注成“國家”,是中國互聯網上去年底開始形成的輿論發酵,中國政府是中國市場的一個內在元素,它提出的要求表達了這個市場的愿望。
少數國家的政府不要搞錯了,它們與自己國家航空公司才是“政府與私營公司”的典型關系,而中國政府是那些公司所面對的市場屬性的一部分。中國政府負責制定那些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規則,這天經地義。政府不應干預那些公司同中國市場打交道的方式,這個道理應當用來約束那些公司所在國家的政府,而不適用于管理、規范中國市場的中國政府。
恰恰是要求本國航空公司與中國新規對著干的美國政府等涉嫌嚴重干預私營公司的運營自由。本來在中國向那些公司提出修改臺灣稱謂的要求后,那些公司只需評估那樣做在中國大陸市場和臺灣市場上的得失,現在它們要進一步權衡如何在中美兩國政府截然相反的要求之間進行抉擇。
要求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公司不把臺灣標注成“國家”,這實在算不上過分之舉。臺灣不是國家,這是幾乎全世界都承認的事實,在那些航空公司所屬的國家,它也不成為問題。中國民眾有這方面的強烈要求,中國政府順勢推動了這一糾正,個別國家政府出來對抗中方的訴求,于法于理都無憑無據。
我們相信,最后決定這件事情走向的不是中國同美國等個別國家政府如何開展政治博弈,而是由市場的力量最終主導。只要是中國的市場繼續擴大,各大公司最后都會選擇通過接受中方的要求來向中國廣大消費者傳達善意,相反的選擇不會經得起時間考驗。
澳外長畢曉普在發了牢騷之后,表示尊重澳航做出的決定,其態度的這一轉折應被視為現實主義的表現。澳航做出尊重澳大利亞一中原則和中國公眾情感的決定,澳政府尊重澳航的決定,在這當中市場邏輯發揮了主導作用,這恰是值得支持、鼓勵的。
希望美國政府停止對美國各航空公司修改臺灣名稱的問題進行干預。是那些私營公司同中國做生意,而非美國政府。華盛頓說是要捍衛那些公司的權利,實則在逼它們與中國市場作對。如今的美國政府太政治掛帥了,他們的市場觀念已經異化,他們的好斗正在毒化美國同世界的關系。▲
環球時報2018-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