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傅立民(Charles Freeman)
進入現代社會之前的亞太地區是以中國為中心的,中國各朝代基本不干涉周邊國家事務,這些國家大多時候也表現出對中國的順從。到了16世紀,歐洲擴張主義者開始動搖亞太原有秩序。19世紀時,歐洲人和美國人推翻了這一秩序。
從1840年-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到1941年-1942年日本征服亞太,美國與英國、荷蘭、法國、德國、日本和俄國等帝國主義國家將這一地區瓜分成各自殖民地,中國也被割裂為不同勢力范圍。1853年美國佩里將軍打入日本,1854年美國海軍就進入中國的長江巡邏,在遙遠的中國內地保護美國利益。
直到1941年,美國才被日本阻止了在長江的巡邏。同美國開戰時,日本的GDP只有美國的1/10。1945年,美國軍隊推翻日本的地區霸權,并填補了這里出現的政治—軍事權力真空。隨后70年里,美國人習慣了在太平洋上,包括中國東海和南海,制定和實施規則,注視該地區各國的利益,但根本不同它們協商。但現在,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單方管理和警察行為遇到了麻煩。
中國崛起對美國的支配地位構成了挑戰,但這不是亞太秩序的唯一變化。美國獨尊不再符合這一地區的現實,這里的日本已恢復為強國,還有韓國、朝鮮、越南、印尼和印度等,都已成為在經濟、軍事、文化和政治上強有力的獨立國家。在地區事務管理中,這些國家和日益強大的中國都不可能被排除在外,它們視此為國家安全和經濟繁榮之必須,美國繼續單方控制這一地區已不可能。
在亞太地區,美國同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關系如果處理不好,會對美國利益造成極大傷害,甚至可能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這些利益始于經濟,但會延伸到國家安全及全球管理等方面。
一個例證,就是當年對日本帝國崛起的處理不當。美國1941年8月1日起對日本進行制裁,結果日本錯判形勢,同年12月7日瘋狂襲擊了珍珠港。到1975年4月30日越南西貢失守,前后35年的亞洲戰爭中,美軍共有22.4萬名陸??哲姾秃\婈憫痍犎藛T死亡,51萬人嚴重受傷。若以盟軍算,死傷則以數百萬計,另外還有3000萬平民喪生,包括那些死于原子彈的人。
回到當下,美國的長期繁榮與亞太地區的繁榮密切相關。中國是這一地區的商務中心以及供應鏈匯聚地?,F在,美國國內的就業對亞太地區出口的依賴大于其他任何地區。亞太地區GDP約占全球1/3,這里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強勁的區域,美國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也在亞太。美國至關重要的利益,在于利用亞太地區的持續增長提升自身的繁榮。而當我們放棄了TPP,便失去了參與本地區經濟規則制定的一個顯而易見的手段,盡管這個協定可能存在嚴重的缺陷。
同時,在不斷變化的地區和國際秩序中,中國已成為日益重要的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而美國則因財政虧空、調節能力弱、政治自戀和單方面削減外交投入等原因變得衰弱。美國在國際事務中正在被邊緣化,經常缺席多邊論壇。不管對美國領導力的衰退持何種看法,中國現在都是在投入全球管理,而非離開。中國是聯合國體系及主權平等原則最有力的支持者之一,而主權平等是國際法的基礎。中國正在創建與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在二戰后創建的機構相平行的新世界組織和機構。這些新機構鞏固而非削弱了我們前輩創建的秩序。
有關別國政權更迭以及WTO等多邊國際組織的分裂等都表明,中國同美國的分歧沒有多少是關于美國幫助世界制定的規則,更多的其實是美國自以為是地對這些規則的背離。當美國宣布不遵守我們曾捍衛的國際法準則和道義時,中國沒有企圖推翻那些準則,而是力圖支撐現存國際秩序。美國沒有資格再把中國排斥在世界體系之外,尤其當這個體系正在向有利于中國做出更大貢獻、發揮更大管理作用的方向演化時。
中國決心加強這一趨勢。它的“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整合經濟、外交、金融、知識與文化等國家力量,把亞洲與歐洲及鄰近地區連為一體?!耙粠б宦贰辈皇擒娛碌?,而是金融、商業、文化、法律與外交的,其目標是創建一個歐亞相連的空間,憑著中國的體量和物力,自然而言地會建造出一個卓越的實體。這是一項基于非暴力的商業與航運擴展的偉大規劃,其中沒有軍事選項。
其他歐亞國家,從葡萄牙到俄羅斯再到斯里蘭卡,都在尋求借助中國的資金和建設能力獲取利益。美國批評和抵制“一帶一路”,卻給不出其他替代方案。這就構成了對中國領導權的默認,而美國并未參與其中。凡事都有后果,逃避者無法發揮領導作用,缺席者不會帶來聲譽加分。眾所周知,如果你不坐在桌邊,你就在菜單上。
過去幾個月中,中國試圖調解一些鄰國間的沖突,不但成功調停緬甸和孟加拉國間的羅興亞危機,還促成首次中國-阿富汗-巴基斯坦外長對話,推動阿巴邁開兩國和平進程的第一步。美國沒參與這些事,盡管美國在兩地有它常說的利益。另一個中國可能在未來發揮全球作用的標志,是巴勒斯坦要求俄羅斯和中國取代美國作為同以色列談判的協調人。
美國越少參與國際外交事務,中國就會越快地重塑既有國際機構和規則,以它理解的方式處理不斷變化的現實。這就是為什么以美國為首的工業化民主聯盟要在全球治理的規則制定方面發揮主導作用,中國的崛起應該喚起美國,使其更積極地參與處理全球和地區事務的多邊國際機構。面對中國挑戰,美國不應從這些機構中退縮或減少投 入。
2017年底,聯合國大會幾乎全票否決了美國關于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立場,這不僅是對美國中東政策的反對,而且是國際社會,包括美國長期盟友,對美國領導力的不信任投票?,F在的華盛頓正在掏空它的對外機構和外交部門,削減對國際機構的參與和外援計劃。這是外交上單方面的自我繳械,幾乎放棄了軍事行動之外所有的治理手段。這預示著別國會進一步減少對美國的順從,伴之而來的將是軍事上對美國挑戰的增強?!?/p>
(作者是美國布朗大學沃森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美國資深外交家,尼克松總統訪華之行首席翻譯,本文由高東翻譯)
環球時報2018-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