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
摘 要:電子印章是隨著計算機的普遍應用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而產生的新的憑證物件,在我國通過并實施《電子簽名法》后,具有了和傳統印章相同的法律效力。本文對校準證書用印現狀的分析后,通過分析引入電子印章后的效果,來對今后電子印章在校準證書中的使用進行探索。
關鍵詞:校準 證書 電子印章
中圖分類號:TP3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1(c)-0002-02
隨著電子印章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文件、證書等需要傳統手工印章進行印制的文本通過電子印章完成了技術與效率的提升。同時,在檢測機構中,校準證書上大量使用傳統手工印章,不僅效率低下,更存在證書印章私用濫用等隱患,因而在校準證書中引入電子印章系統則能夠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
1 校準證書印章使用現狀
現階段國內大部分校準證書上仍使用傳統油印手工印章進行印制。按流程,證書經實驗室/集中打印中心進行打印后,統一送往客服中心由保管印章的指定人員進行蓋章。
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多種客觀因素影響,對校準證書蓋章的人員有時并非客服中心的印章保管人員,甚至偶爾出現個別工作人員為盡快辦理證書而出現“打招呼”及私自蓋章的情況,這種行為不僅違反了相關用印規則,更有損證書出具的嚴肅性與權威性。
2 當前校準證書印章使用弊端
2.1 因不了解授權范圍而導致的蓋錯章
校準證書不同于檢定證書,與后者相比,具有更強的靈活性。檢定證書的出具要求檢測單位必須具有相關資質與授權的同時,被檢器具也需有國家發布的檢定規程,才能出具檢定證書。而校準證書的出具在檢測單位建立相關標準后,只要被檢器具有國家發布的校準規范,即使沒有在CNAS的授權范圍內,一樣可以出具校準證書,只要在校準證書上不加蓋CNAS印章即可。
而根據當下校準證書印章使用現狀,客服中心指定的印章保管人員在蓋章過程中并不能分辨究竟哪些項目屬于本單位CNAS授權項目,從而導致拿到手的證書不進行分類,逐一蓋章的現象。這樣因對授權范圍不明確而導致的“見證就蓋”不僅缺乏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還有可能導致嚴重的法律糾紛。
2.2 因人為惡意操作而導致的蓋假章
當前校準證書這種傳統的印章使用模式雖然明確了印章的專用保管與使用人,但在實際操作中,既無法識別蓋章需求的提出者,也無法識別蓋章的實際操作者,這就導致了有可能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找到漏洞并出具“假證書”。
一種情況是手動蓋章過程中,檢定人員將“假證書”或未經系統錄入的“無身份證書”夾雜在大量正常證書中提交給蓋章人員,蓋章人員由于證書數量巨大,無法對每一份證書進行一一核對,從而使“假證書”輕松披上了真印章的外衣,從而為別有用心者謀取不正當利益。
另一種情況則是由于實際工作中,指定的蓋章人員往往身兼數職,不能只進行一項工作,從而導致在進行別的工作時無法顧及印章的使用情況。更有甚者,因與個別人員私交較好,而讓其在不受監督的情況下進行個別證書的蓋章,這無疑大大增加了“假證書”出具的風險。
2.3 因證書量過大而導致的蓋章效率低
隨著對檢定工作的有效規范和校準市場的進一步放開,校準證書的使用頻率有著逐年上升的趨勢,并且越來越多的客戶要求出具校準證書,這就帶來了校準證書數量級的增長,而傳統的人工蓋章很難適應激增的證書數量,不僅將人力捆綁在簡單的重復勞動中,無法提升檢測機構的工作效率,更遑論給客戶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質量。
3 在校準證書中使用電子印章的優點
3.1 合法性
電子印章是按照物理印章的形式、大小, 把物理印章進行數字化而形成的。主要用于對已編輯完成的文件、表格、圖像、合同等電子文檔進行直觀蓋章,就像使用物理印章對紙質文件、表格、圖像、合同蓋章一樣。
2004年8月28日,我國正式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并于2005年4月1日正式實施。該法的頒布實施,規范了電子印章的行為,維護了各方的合法權益,更確立了電子印章與傳統印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3.2 安全性
電子印章技術主要基于國際PKI標準的網上身份認證系統,數字證書相當于網上的“身份證”,它以數字簽名的方式通過CA認證技術有效的進行網上身份認證,幫助各個主體識別對方的身份和表明自己的身份。
電子印章即將傳統印章通過組件技術、數字簽名技術和圖像處理技術,以智能密碼鑰匙為載體,按照公鑰密碼技術體系,通過程序將密鑰和需傳送的文件轉換成信息摘要,再以電子形式對電子文件進行數字簽名和簽章,并經時間戳服務實體簽發時間戳后,將數字簽名與原文件信息一起傳送給接收方,接收方可用來驗證該信息確實是由發送方傳送,確認文件在傳送過程中未遭他人篡改,并防止對方抵賴。
這樣不僅在印章的使用過程中系統能夠記錄用印申請的發起人和發起時間,還能夠有效辨別申請人的身份及權限,從而最大程度地保證了校準證書的用印安全。
3.3 規范性
電子印章從申請、驗證、批準、調用者等一系列流程上最大程度地保證了在校準證書中各類印章使用的規范性。實驗室人員在發起用印申請后,由系統進行身份及要求進行判定,對于通過各項判定的申請進行批準,再由系統對申請相應的電子印章進行調用,最終實現蓋章流程的完結,并發送至特定的集中打印機進行打印。
實驗室作為證書出具的第一責任方,對建標、授權情況十分了解,這樣由實驗室發起的申請操作可在用印申請發起時,即確定用印的種類,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客服中心指定人員因不熟悉相關業務而導致的錯誤用印。
3.4 高效性
電子印章的使用使蓋章環節從客服中心整體向上移動到了實驗室,使蓋章從一個具體的手工操作過程變成了一個系統操作的過程,從而直接通過特定的集中打印機直接打印成型,減少了客服中心相應人員的工作量,提高了客服中心的服務效率,也使證書流轉速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4 校準證書中電子印章系統模式設計
電子印章系統的設計主要包括3個部分,分別為印章服務器、印章客戶端和證書系統。
一次完整的印章調用過程是先由證書系統生成需要蓋章的證書文檔,然后由證書系統調用印章客戶端,印章客戶端隨即向印章服務器發送身份和文檔驗證,印章服務器在對權限證書進行驗證后,將通過認證的電子印章發送給印章客戶端,并由印章客戶端將電子印章插入申請的文檔內,最后,將簽章和文件一同已送給證書系統進行管理保存。
5 結語
本文從校準證書特點出發,結合校準證書印章使用現狀,分析了傳統印章的使用弊端,就在校準證書中使用電子印章的優勢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電子印章系統的設計,希望對今后的校準證書用印形成有益探索。
參考文獻
[1] 張國俊,白聚核.基于PKI的嵌入式電子印章系統[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7-9,36.
[2] 曹震中.電子印章助推無紙化辦公[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07(6):22-23.
[3] 王國存.電子印章法律問題初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6(35):181,183.
[4] 于彬,王世全,李彪.電子印章與傳統印章的對比[J].警察技術,2009(5):50-52.
[5] 劉世棟,楊林,侯濱,等.基于CA的電子印章系統設計與實現[J].國防科技大學學報,2003(1):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