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發
摘 要:本文通過對微文化與創新創業教育、服裝陳列課程的分析,論述了如何通過微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業與崗位創業、服裝陳列數據分析等方面進行服裝陳列創新創業教育實踐。
關鍵詞:服裝陳列 微文化 創新創業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1(c)-0170-02
在當代社會中,隨著智能手機、移動網絡、數字技術的發展,促進以微信、微博、微電影、微商等形態出現,這種新的文化形態,我們稱之為微文化。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對微文化的界定是指由于微博這一網絡平臺的產生和普及而衍生出來的注重向個體和微觀發展的文化現象[1]。微文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與思維方式,也嚴重沖擊了高校的課程教學。微文化下如何進行服裝陳列創新創業教育研究?本文將對上述問題進行探討。
1 微文化與創新創業教育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目前高校教學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可以通過各種信息化的手段及平臺來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使其具有自主的創新思維和技能,并通過教學實踐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
微文化下課程教育是以新的教學方式與平臺促進創新教育。目前,在很多的高職院校中教學模式依然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還是被動的。而以微文化為媒介的課程教學,大大提高了學生主動性。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微文化教學理念符合當代大學生的教育教學需要,在實際項目中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在以企業為主導的評價體系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微文化的出現,也為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帶來了新的契機。創業教育不在是紙上談兵的策劃書,學生的參與度也可以得到提高。
2 微文化對服裝陳列課程的影響
微文化下的服裝陳列課堂不再是教室、實訓室的兩點一線,課堂將出現新形式,課堂將不受地點、時間的限制。在信息與知識隨處可搜索的今天,教師不再是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對于知識與技能的獲取不再僅限于“課程+實訓”這個渠道,而變得更加多元與開放
在傳統的教學互動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方式還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微文化的出現,為這種交流提供與很好的平臺。微信、各種公眾號、微課等都可以成為一種學習、交流的平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將擁有更多的主動性,學生可以更加自由、更加深入、更加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同時在參與過程中,還可以建立多元的反饋與評價機制,真正做到課程的有效性教學。
3 微文化與服裝陳列建設融合下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
3.1 加快服裝陳列微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樹立“課程+網絡”的思維
在微文化的背景下,服裝陳列課程要樹立“課程+網絡”的思維。以網絡為平臺,以微文化元素為媒介,建立服裝陳列課程教學資源。微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首先要明確其目的是為是學生的學習與再學習。課下如何督促學生自主學習和課上如何組織學生進行深層的學習,都是服裝陳列課程微課資源設計的難點。
在服裝陳列微課資源的建設上,首先每個項目都設立了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模塊。課前模塊注意實際項目的引入、內容模塊的導入、考核體系的介入,使學生對每一個項目的學習目的、過程、結果等都明確的認識,也能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陳列培訓項目的課前模塊中引入了通用培訓的要求、過程設計、評價設計等,告之相關的網站、視頻資源等信息。課中模塊主要是解決實際項目中的任務點。如在形態陳列項目中,將學生在服裝店鋪將要使用的陳列形態進行微資源的設計,將正掛、側掛、疊裝等陳列形態,建設為微視頻與行業標準文本、企業規范PPT等資源。在微視頻的建設上,注意“微”的體量,將一個大的任務點建設為多個小的“微”任務點。每一個任務點設計為5分鐘左右。同時多個微視頻能建立一個大的項目點,注重項目的整體性與連貫性。課后模塊主要是課程的評價與提升,評價體系可以是項目內容的評價和學生學習結果的結合。
在服裝陳列微課資源的建設上,還要注重教學活動的設計。以網絡為平臺,可以增加教學活動設計的多樣性,如增加簽到、投票、討論、測驗、任務、評分等環節。討論環節的設置,可以增加教學的互動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陳列手冊設計項目中,設立了一個快時尚品牌陳列規范的討論環節。通過每個小組的討論,學生的集思廣益,企業陳列規范在討論中就形成的方案,由傳統的教師講授轉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引導。在每一個項目中都設立了一個測驗環節,可以通過測驗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通過網絡大數據分析,將測驗結果進行一定的技術分析,了解項目學習的不足。教師通過分析數據進行教學反思,從而進行微課資源的再設計。
3.2 創業與崗位創業相結合下的服裝陳列創新教育
當前高校創業教育現狀中一個主要不足是專業融合問題,很多專業僅僅是開設了幾門創業方面的選修課程,而缺乏將創業與專業核心課程的深度融合。在服裝陳列課程的教學中設置創業與崗位創業的內容,能很好的將創業與課程進行深度融合。在專業的學生,有部分學生有畢業后進行開設服裝店鋪創業的意向。在課程項目化設計時,設置開設店鋪后如何進行店鋪陳列環節,從一個創業者的角度去看待店鋪陳列工作。從最初的空間陳列開始,學生考慮如何進行自己店鋪的空間規劃設計。學生要從空間結構、客流動向、視覺習慣、人體工程學等方面進行分析,從而進行陳列空間設計。后期的開店陳列和陳列管理,學生通過設計自己店鋪的開店陳列方案,從開店前的陳列工作計劃設計、陳列工作準備、陳列規劃方案設計等,到開店中的現場陳列規劃方案實操、陳列檢查,在到開店后的陳列調整。學生通過這一系列的開店陳列活動,提高學生將來開設服裝店鋪進行服裝陳列的可操性。崗位創業也是服裝陳列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對服裝陳列崗位的認知,增加學生對服裝陳列崗位的認同感。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聯系起來,將崗位與課程、職業與學生活動聯系起來,將微文化與校園氛圍聯系起來,進而在大學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文化氛圍[2]。
3.3 微文化下的服裝陳列數據分析創新能力
以微文化為媒介的服裝陳列數據收集,將更具有時效性和針對性。如在陳列出樣設計中,如何決定什么碼作為第一陳列出樣。企業可以通過網絡大平臺,收集各個店鋪中服裝售出尺碼的數據,將尺碼占有量第一的,作為首推款陳列出樣。這樣既有利于促進服裝的銷售,也能很大程度上減輕銷售人員的工作量。微文化對于服裝陳列來說,不止是數據的收集,更重要的是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數據的分析。企業可以建立服裝陳列數據庫,銷售部門、商品管理部門、生產部門與服裝陳列部門進行數據共享。服裝陳列部門可以根據某一時間段的某款商品銷售數量、庫存數量、陳列占比數據,進行這款商品的陳列出樣設計。如某商品的銷售數據較好,且庫存量也較大,這時就可以增加其陳列面積。
4 結語
微文化下的服裝陳列創新創業教育是以更加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為導向的教育,是更加注重信息化的媒體教學,是以更加個性化、有效化的教學方式和授課內容的課程。是更加注重任務引領、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而不是一味追求教學做的課程。
參考文獻
[1] “微文化”提示性釋義.中國語言文字網,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
[2] 黃兆信.高校創業教育應以“崗位創業”為導向[R].光明日報,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