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力
摘 要:使用STROOP范式考察隨著沖突水平的不斷增加,ADHD兒童的干擾控制成績會表現出怎樣的特點。結果發現,沖突水平對于正常兒童,沖突水平的增加對抑制水平的影響不明顯。但對于ADHD兒童,沖突水平在較低干擾的基礎上有所增加時,其干擾效應量沒有明顯變化,隨著沖突水平的繼續增加,ADHD兒童的抑制水平有所下降,即,當沖突水平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干擾效應量顯著降低,其抑制水平有所增加。因此,沖突水平對ADHD兒童干擾控制的影響,取決于沖突水平,當沖突水平增加到一定程度,編碼干擾反而有利于ADHD兒童的干擾控制水平。
關鍵詞:ADHD 沖突水平 抑制水平 干擾控制
中圖分類號:B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1(c)-0213-02
1 ADHD概念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根據美國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第四版命名的。這樣的兒童,大多表現為多動,不安寧,難以調節和控制某些外部活動狀態,情緒不佳,與周圍人際關系不良。因此,很自然地會使某些家長和教師將學生的愛動與不守紀律、品德不良等聯系起來。這一領域最有名的學者巴克利認為,這類兒童缺乏抑制行為的能力,他們不能制止自己不做那些不應該做的事,一旦他們做了某些行為時,他們就不能停下來。特別是在復雜的環境中,如課堂有許多刺激,兒童不能抑制他們對各種光、聲音刺激的反應,所以他們看起來總是無休止地動并且不能將注意力集中在一項活動上。
2 ADHD干擾控制研究
干擾控制指的是個體抑制對與目標行為存在某種競爭的行為、抑制減緩目標行為的速度的千擾行為、或是抑制某種會對當前的工作記憶的運作產生干擾的內在刺激,從而保證目標操作得以執行。ADHD的干擾控制研究所使用的任務范式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兩種任務范式是STROOP任務和Flanker任務。
3 問題提出
使用色詞STROOP,基本上都能發現ADHD的缺陷,但使用數字STROOP則發現ADHD沒有缺陷,而使用圖片STROOP,則又發現ADHD存在缺陷。本研究認為,干擾反應和目標反應之間,存在一個反應優勢比,干擾反應比目標反應的優勢程度越大,抑制越困難,只有當優勢比達到一定程度,STROOP才能區別ADHD和正常兒童。因此,設計一個實驗,考察不同干擾刺激/目標刺激的優勢比對ADHD的STROOP效應的影響。之前的研究表明,ADHD兒童的干擾控制表現隨著任務的不同,有不同的表現,那么,隨著沖突水平的不斷增加,ADHD兒童的干擾控制表明,又呈現怎樣的特點呢?
4 實驗
4.1 被試篩選
70名被試來自蘇州市吳中區越溪小學,年齡11~13歲。由班主任老師依照提供的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診斷標準,根據平時觀察,提供一份被試名單,包括注意力障礙的學生35名以及沒有注意力障礙的學生35名。
其中實驗組被試男生29人,女生6人,對照組被試男生29人,女生6人。先對所有被試分別進行瑞文測試,參照瑞文成績,保證實驗組和對照組被試在年齡、性別、智力水平在整體上沒有顯著差異。
4.2 實驗設計
實驗使用STROOP范式考察ADHD的干擾控制。STROOP任務范式的優點之一是能比較便利地同時觀察到促進和抑制兩項指標,因而被廣泛使用-。其中,通過比較一致和中性條件來考察促進效應,比較沖突和中性條件來考察抑制效應。一般來講,一致條件下的反應時比中性條件下的反應時更快、且精確性更高,這便是促進效應;沖突條件下的反應時比中性條件下的反應時更長,且精確性更低,則是抑制效應。干擾刺激相對于目標刺激,具有相對的加工優勢,比如,干擾刺激是語義目標刺激是顏色,干擾刺激是字體目標刺激是數字。本實驗目的是研究干擾強度對兒童ADHD干擾控制的影響,即隨著抑制需求的不斷增加,ADHD兒童的干擾控制成績會表現出怎樣的特點。
本實驗設計為數值大小判斷任務,在屏幕中央呈現兩個數字,要求被試判斷左邊的數字大,還是右邊的數字大。分為沖突條件(大數字的形狀較小,小數字的形狀較大)、一致條件(大數字的形狀較大,小數字的形狀較小)和中性條件(兩個數字的形狀一樣大)。
操縱兩個數字的形狀大小差異水平,分為低差異(大小比例2∶1)、中差異(3∶1)和高差異(4∶1)。因此,沖突條件和一致條件的任務都分別包含3個水平。兩個數字的數值大小差異固定為2,數字組合包括:1-3,2-4,3-5,4-6,5-7,6-8,7-9。
被試將左右手的放在鍵盤上的F和J鍵上,屏幕中央會呈現一個“+”字,實驗過程中被試需注視屏幕中央的“+”字。每個“+”字之后,會出現兩個數字,被試需要判斷兩個數值的大小,當左側數值大時,按F鍵,當右側數值大時,按J鍵。實驗過程中,數字呈現時間比較短,被試需要將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中央的“+”字上,并快速、準確的按鍵。準備好后,按空格鍵開始。正式開始前,被試先做一組練習熟悉實驗過程。然后正式開始實驗。沖突項目、一致項目和中性項目,混合在一起,隨機呈現。共分3個block,每個block包括42個刺激對(三種大小比例的刺激對各出現14個),共126個刺激對。每個block之間,允許被試休息。
4.3 實驗結果
由于該小學的條件限制,以及學生的實驗情況,有一部分數據無效,最終得到對照組有效數據21組,實驗組有效數據26組。將沖突條件下的成績減去一致條件下的成績,作為被試的沖突效應量指標。各項測試有效數據錄入計算機,運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進行分析,方差分析表明:組別主效應不顯著,F(1,45)=0.739,P=0.394;條件主效應不顯著,F(2,45)=1.768,P=0.176;組別和條件的交互作用顯著,F(2,45)=3.954,p=0.023。事先檢驗表明,在低水平和中水平干擾之間,交互作用不顯著,F(1,45)=1.511,P=0.225;在中水平和高水平之間,交互作用顯著,F(1,45)=8.013,P=0.007。繼續對比中水平和高水平之間的差異,分別對兩組被試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ADHD組在中水平條件下的效應量顯著高于高水平,t(25)=3.258,P=0.003;對照組在兩個條件之間沒有差異,t(20)=0.913,P=0.372。結果表明,當沖突水平從較低水平增加到中等水平時,兩組被試的效應量都沒有明顯變化,但是,隨著沖突水平增加到高水平,對照組的效應量沒有明顯變化,而ADHD組的效應量顯著的降低了。
4.4 討論
根據實驗結果,當沖突水平增加了一定程度時,其抑制水平反而有所提高,即效應量降低了。通過這一結果可以發現,對于正常兒童,隨著沖突水平的增加,對抑制水平的影響沒有明顯變化。但對于ADHD兒童,隨著沖突水平的增加,他們的抑制效應量呈現出有意思的變化。但沖突水平在較低干擾的基礎上有所增加時,其干擾效應量沒有明顯變化,隨著沖突水平的繼續增加,ADHD兒童的抑制水平有所下降,即,當沖突水平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干擾效應量顯著降低,其抑制水平有所增加。而當沖突水平增加到高水平時,ADHD兒童表現出的抑制效應量有所降低,這似乎干擾控制缺陷有所矛盾,這可以通過認知能量模型進行解釋。Sergeant提出的認知能量模型認為ADHD在認知機制、能量機制及其執行功能的控制系統三個水平上均受到影響,ADHD兒童可能分別在這三個水平上都存在著不同的缺陷,但其主要缺陷是與認知能量模型的高級管理機制相聯系的三種能量庫。其中,激活和努力,尤其關系到ADHD的執行功能抑制假說,激活庫對于一個活動反應的抑制而言是必要的,對于ADHD的去抑制解釋極為關鍵。認知能量模型強調ADHD同時受到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兩個加工過程的影響。ADHD的抑制缺陷取決于被試的狀態,和對即將發生的任務的能量分配。由此可以得出結論:ADHD兒童在能量激活上有所缺陷,隨著沖突水平的持續增加,反而有利于ADHD的能量調節,從而表現出更好的抑制水平。這說明,ADHD的干擾控制,受到其沖突水平的影響。
綜上所述,沖突水平對ADHD兒童干擾控制的影響,取決于沖突水平,當沖突水平增加到一定程度,編碼干擾反而有利于ADHD兒童的干擾控制水平。
參考文獻
[1] 劉豫鑫,王玉鳳.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認知特點的研究[J].中華醫學雜志,2002(6):389-392.
[2] 徐通.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過去、現在與將來[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9(3):2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