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丹寧 夏時雨 郝硯茗
摘 要 主要描述了現在中國跨境電商的現狀,整理了中國跨境電商政策,指出了跨境電商中外匯支付過度依賴境外公司,外匯支付海關稅收高,匯率波動侵蝕企業利益,第三方支付存在風險,物流成本過于高昂,商品退換較為困難,海外倉無法及時把握市場動向等問題。同時,給出了設立海外倉和邊境倉,降低運輸成本,加快退換貨進度,推行新型海關監管模式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 跨境電商 支付 物流 海外倉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從1998年開始,以阿里巴巴B2B為準、中國制造網等為代表的早一批跨境電商B2B網站誕生,這批網站主要提供信息的發布和撮合交易服務,建立買賣雙方之間的橋梁。從2006年開始,以DX、蘭亭集勢、大龍網未達標的跨境B2C企業先后成立,這批企業最大化的縮減了產業鏈的中間環節,從產品進銷差價中賺取豐厚利潤,近幾年獲得快速發展。
2010至2013年,中國跨境電商得到初步發展,以C2C代購模式為主的洋碼頭,跨境電商購物經驗分享社區小紅書相繼成立。2014年至2015年初,政策紅利期,大量跨境電商平臺成立,天貓、亞馬遜、網易等巨頭公司紛紛進入此市場。市場競爭激烈,部分競爭力稍弱的平臺被迅速淘汰。在中國跨境電商快速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亟需解決。
1中國跨境電商現狀
1.1交易規模與用戶規模
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從2013年的2.9億元快速增長到2016年的6.3億元。2016年以來,跨境電商平臺市場快速發展,競爭升級。2016年中國進出口跨境電商(含零售及B2B)整體交易規模達到6.3萬億。近年來,中國進口零售跨境電商平臺相繼成立,在激烈競爭中不斷提升用戶體驗,推動中國進口零售跨境電商交易規模持續穩步增長,進口零售跨境電商在進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中占比將不斷提升。
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用戶規模達到0.41億,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用戶規模增速達到78.3%,此后,中國跨境電商用戶規模增速將逐漸放緩,但中國跨境電商用戶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1.2零售進口平臺占比
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銷售額占比分布中,網易考拉海購以21.6%市場占比居于首位,天貓國際銷售份額占比為18.5%,居于第二位,唯品國際緊隨其后,占比為16.3%。天貓國際、網易考拉、唯品會三家占比總和超過一半,這和他們最初的發展戰略是不可分割的。
1.3主要商品類別
2016年,73.5%中國跨境電商用戶曾在其他類型平臺或向朋友分享過自己的經歷。中國跨境電商已逐漸深入中國網民購物生活。通過經歷分享,跨境電商的影響力將進一步擴大。目前最主要購買的產品所占比例最多的是美容彩妝,占43.2%。其次是母嬰用品,占41.5%。服裝鞋飾占36.1%,排名第一。通過調查,未來愿意嘗試或增加購買的產品中,服裝鞋飾是消費者最想要嘗試的產品類別,占38.2%。第二位的是營養保健37.2%。
2跨境電商的政策
據統計,從2012年到2015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商務部、發改委、海關總署、質檢總局、外管局、財政部及稅務總局共出臺了14份相關政策文件,來鼓勵和規范跨境電商行業。
2012年3月,商務部出臺《關于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開展對外貿易的若干意見》,要求各級商務主管部門積極推動解決跨境電商中的通關、退稅等政策性問題。2012年5月發改委發布《關于組織開展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電子商務試點專項的通知》確定由海關總署組織有關示范城市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工作。2013年2月外管局出臺《關于開展支付機構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的通知》(5號文)確定在上海、浙江、深圳、北京、重慶等進行跨境電商外匯業務試點。2013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進出口穩增長、調結構的若干意見》要求完善出口跨境電商政策,抓緊在有條件的地方先行試點。2013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于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的意見》(89號文)提出了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的七條政策。2013年11月質檢總局出臺《關于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的六條指導意見。2013年12月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稅收政策的通知》明確了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的出口退稅政策。2014年1月海關總署發布《關于增列海關監管方式代碼“9610”的公告》增列海關監管方式代碼“9610”,全稱“跨境貿易電子商務”。2014年3月海關總署(加急)發布《關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網購保稅進口模式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了網購保稅進口模式中的商品范圍、購買金額/數量、征稅、企業管理等問題。2014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要求各相關部門出臺跨境電子商務貿易便利化措施。2014年6月海關總署出臺《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措施》支持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新型貿易平臺發展。2014年7月海關總署出臺《關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56號文)明確了跨境電商進出境貨物、物品的海關監管流程。2014年7月海關總署出臺《關于增列海關監管方式代碼的公告》(57號文)增列海關監管方式代碼“1210”,全稱“保稅跨境貿易電子商務”。2015年1月外管局發布《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指導意見》(7號文)取代之前的“5號文”,將試點范圍擴張至全國。
3跨境電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1支付遇到的問題
總體來講,中國的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面臨著諸多考驗和待解決的問題,比如:網絡經營執照不規范的問題。但本節要解決的問題是:跨境結算方式分為跨境支付購匯和跨境收入結匯。雖然中國跨境電商產業規模增大,但其進一步發展卻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之于跨境支付和結算過程的一些政策,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出謀劃策、推進發展的地方。
3.1.1中國跨境電商外匯支付過度依賴境外支付公司
過去,國內跨境電子商務在支付環節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國外的支付公司,但是,國際信用卡所設置的手續費率較高,而且支付中的額外費用不能由消費者和賣方來支付,因此跨境電商平臺不得已承擔了大部分費用,在無形中增加了支付成本。此外,由于國內支付工具在海外支付不受理,使得海關以及稅務局無法對該筆消費進行合理地征稅,帶來結匯困難。
3.1.2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海關稅收高
跨境電商飛速發展,貨物的流通還是跨越國境,對于一個國家來講,進口貨物始終是受限于各種條條框框。海關總署規定:個人物品價值小于1000人民幣,且稅額小于50元的,免于征稅。但在國際上,對于我國的海關稅收壁壘認為是比較高的,這本身就限制了電子商務的外匯支付行為,商家會因為考慮到外匯支付的高成本問題不愿進行交易。
3.1.3匯率波動侵蝕企業利益
國際金融市場匯率頻頻波動。美元和歐元近日來一直處于下降的趨勢,美國、歐洲、澳大利亞等地也一直都是中國重要的海外市場。因此,外幣貶值也會嚴重影響到中國外貿電商企業在海外的銷售情況。對于外貿企業來講,一旦人民幣升值,以外幣結算的話,利潤直接縮減相應百分點;人民幣匯率的猛漲態勢,也讓中國的外貿企業連連叫苦。這就導致,這些企業可能出現有單不敢做、并且不敢接長單的情況。
3.1.4跨境第三方支付存在風險
在跨境支付中,存在系統自身風險、市場監管不完善等潛在問題。
由于操作問題,第三方支付通過網絡提供服務時,需要通過至少七個環節,在境內、境外各方之間發生關系,而交易的某個環節一旦出錯,都可能將風險傳遞到第三方支付平臺上。不僅如此,買賣雙方的信息被第三方平臺所獲取,這些信息的保密性也很令人擔心。
3.2物流中存在的問題
3.2.1物流成本過于高昂
國際郵費比國內郵費高,主要原因在于貨物在國際運輸中儲藏量大、管理成本過高、搬運成本過高,因此費用也比國內費用昂貴些。據調查顯示,國際物流費平均一公斤就達百元左右,而國內物流平均一公斤只有八至十元左右,費用差距可為非常明顯。
3.2.2政府政策不夠完善
雖然中國對跨境電商已經出臺了一些政策,但是對于進行跨境電商的中小企業并沒有出臺完善的政策以扶持其發展,與發達國家的跨境電商政策還存在一定差距。
3.2.3商品退換較為困難
由于國際運輸中,物流方式較為廣泛,且距離相對較遠,搬運過程中也有可能會產生丟失商品的現象,清關中由于種種因素未能按時出境等等,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導致客戶產生退換貨的想法。但在退換貨的過程中,物流不通暢、退換貨成本增加、程序復雜不便等等問題,這些都是跨境電商的商家無法接受的,因此商品的退換貨成為一大難題。
3.3海外倉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對其物流水平的要求也不斷提升。現今的跨境電商企業往往通過海外建倉的方式來優化自己的物流服務。方便快捷的海外倉儲物流成為了跨境電商發展的必然趨勢。
3.3.1海外倉無法及時把握市場動向
海外倉對海外市場變化的反應速度不夠靈敏,掌握消費者的實際需求的能力較弱。跨境電商在制定運營方案時由于海外數據信息缺少精準性和完整性,其信息的不對稱性會造成相應的誤差,導致貨物的積壓滯銷。大部分的海外倉不能準確地為跨境電商提供較為準確的市場需求預測,以及消費者的偏好數據,導致跨境電商企業不得不為交易承擔相應風險。
3.3.2稅務漏洞現象頻繁
對于跨境物流海外倉,中國尚未出臺專門的規范標準,海外倉產業監管機制不健全。由于部分海外倉企業采購記錄不完整,外匯收支不規范。中國針對海外倉建設的法律法規尚未完善,部分不法跨境企業投機取巧,偷稅漏稅現狀頻繁,嚴重影響中國海外倉的國際形象。
3.3.3海外倉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成本高昂
海外倉本質上是一種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資金與時間的支撐。目前,中國海外倉主要集中在美、英等較為發達的國家,人力成本普遍高昂。同時,海外倉庫租金也高。若采用租賃海外倉方式,企業租倉時需提供相應的信用證明。若部分新建海外倉企業無法及時提供證明,還需另外繳納高額保證金作擔保。
4促進跨境電商發展的對策建議
4.1完善跨境電子商務支付對策
(1)通過查找文獻發現,跨境支付中資金流動一大不確定因素本質就是洗錢。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的指導意見,要求第三方支付對于跨境商戶及用戶進行實名認證,并且審核用戶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及企業經營許可證的真實性、合法性。為了嚴防洗錢,要求第三方按月統計交易金額、筆數和交易性質等報告,查處異常的,應給予暫停辦理業務。
(2)跨境代收和跨境代付。跨境代付業務,即境內用戶通過國際性的電子商務信息平臺購買境外商品和服務,支付機構集中代境內用戶付匯。結算幣種可根據境內用戶的選擇,再集中交給境外商戶。按照規定,辦理此類業務,須與境內銀行合作,開立外匯備付金賬戶,并且提交交易明細,按照外匯管理規定,進行收支申報。
(3)設立專門的企業海外賬戶。為支持企業正常收結匯,建議經營主體設立專門的海外賬戶,憑借海關申報憑證辦理貨物出口收結匯業務。政府可以通過加強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監管,以實現對電子收結匯業務流程的監控。
4.2跨境電商物流中的對策建議
4.2.1設立海外倉和邊境倉,降低運輸成本,加快退換貨進度
海外倉和邊境倉,將商品分批運送到倉庫中,可以向客戶提供倉儲、包裝、配送一體化服務。當收到海外客戶的訂單時,海外倉和邊境倉可以第一時間調出貨物,提高物流效率的同時,降低了單個配送的物流成本。此外,對海外倉庫信息進行管理和分析,通過數據比較和分析的結果對市場需求進行精準預測,了解消費者的消費偏好和動向,提升海外倉的運貨和備貨效率。
4.2.2推行新型海關監管模式
中國應積極與其他國家進行洽談與協商,加強對跨境電商的支持。海關總署、檢驗檢疫局應配合國家出臺關于跨境電商物流的政策支持。給予從事跨境電商物流的企業一定的稅收優惠與資金支持,使企業能夠小批量,多頻次運輸,使企業更有積極性,鼓勵更多企業加入到隊伍中去;可以建立適用于電子商務的新型海關監管模式進行跨境電商收支的專項統計。此項工作,有利于對于跨境電子商務商品分散通關,集中監管,集中申報,并且加快清關過程,降低報關費用。
4.2.3實現物流無縫接
政府對從事電子商務的平臺予以政策支持,鼓勵其利用先進信息技術(射頻識別技術、電子數據交換、全球定位系統等對跨境電商平臺進行建設,在交易平臺提供服務的同時整合國際資源,開展規范化的經營,使消費者對包裹的信息流進行時時監控,提高客戶購物的滿意度。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6年“啟明星”市級立項“跨境電商對傳統貿易公司的沖擊及破解之道”的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 李鵬博.揭秘跨境電商[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
[2] 董云.物流產業鏈視角下跨境電商海外倉發展對策[J].中國商論,2017(31):51-52.
[3] 邢書綸.當前跨境電商海外倉的利弊分析與完善對策[J].中國商論,2017(30):60-61.
[4] 余麗婷,陸克斌.海外倉模式下跨境電商無缺陷產品退貨的報童問題研究[J]. 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1(02):75-79.
[5] 朱嘉彤,張畢西,胡麗娜,陳奕昕.我國跨境電商海外倉選址問題研究[J].價值工程,2017,36(07):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