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湘城小學 趙一峰
我們的教學要讓學生親近數據,愿意去分析數據、提取信息,遇到問題時學會收集數據來幫助解決問題。要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據分析的觀念,就要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統計的需求,讓學生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和分析數據的全過程,在不同的背景下靈活選擇方法,并能養成及時進行反思的好習慣。
關于數據分析的教學內容分布在小學的各個學段中,無論在哪個年段,我們都要關注到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認知水平,其中,情境的創設、素材的選擇是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啟發學生開展數據分析活動的關鍵。因此我們創設的情境、選擇的素材不僅要有趣味性,要有懸念,更要有數學味,要讓學生感受到進行數據分析的需求,引發對數學問題的思考,逐步培養數據分析的意識。
【片段一】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去游樂園玩嗎?
生:喜歡。
師:學校今年的秋游活動就準備安排去游樂園。請看,游樂園發布了這樣一則公告:
師:如果這個月去,我們班有哪些小朋友可以免費啊?下個月呢?……
學生七嘴八舌地報自己的生日。
師:怎樣才能知道我們班哪個月去最省錢呢?
生:我們先要統計哪個月過生日的人數最多。
……
通過創設去游樂園免費游玩的情境來激發學生想到可以通過數據統計知道“我們班哪個月去最省錢?”學生在情境中產生了統計的需求,帶著愉快的心情自主投入了學習。因此在進行數據分析時,要選擇一些與學生生活接近,需要用數據說話的問題,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積極性,使他們從情境中發現一些需要借助數據回答的問題,認識到有些問題的解決需要通過數據來做出判斷,從而體會數據分析對于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性。
《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第一學段目標中指出:“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薄澳軐φ{查過程中獲得的簡單數據進行歸類,體驗數據中蘊涵著信息?!钡诙W段目標指出:“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掌握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技能?!薄斑M一步認識到數據中蘊涵的信息,發展數據分析觀念?!睆倪@些目標中可以看出,數據分析觀念的培養離不開活動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親身參與到具體的活動中去,親自體驗,積累經驗。
【片段二】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二)》
師:近年來空氣污染嚴重,大家提倡綠色出行,想知道今天哪種出行方式的人數最多,哪種出行方式的人數最少,你有什么好辦法嗎?全班那么多的同學,我們怎樣才能很快地收集到數據呢?
生:我們可以分小組先進行統計。
出示表格:
分組活動后,各小組反饋統計的數據。
師:你們組哪種出行方式人數最多?哪種最少?
師:仔細觀察全班4個小組得到的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生:調查的對象不同,調查結果不一定相同。
師:剛才我們收集了4個小組出行方式的數據,你能很快說出我們全班同學今天選擇哪種出行方式人數最多,哪種最少嗎?
生:不能,因為我們還沒有全班同學出行方式的匯總數據。師生共同匯總。
師:看來收集、匯總后的數據更加有利于我們進行數據分析。
師:如果要調查全校學生的出行方式,你覺得可以怎么做呢?生:可以先在各班調查,再按照年級進行匯總,最后把各年級的數據再次匯總。
在上述教學中,整個活動按照“小組收集數據——分類匯總數據——觀察分析數據——拓展延伸思考”的步驟進行,讓學生完整且有條理地經歷了數據分析的過程。
了解現實生活中許多問題應先做調查研究,收集數據,通過分析做出判斷,體會數據中蘊涵的信息;了解對于同樣的數據可以有多種分析方法,需要根據問題背景選擇合適的方法。學生數據分析的方法包括收集和處理數據的方法,前者指數據的調查、獲取,后者指數據的整理、描述與分析。因此,教學中應鼓勵學生根據具體問題,靈活選擇合適的收集和處理數據的方法。
【片段三】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一)》
師:同學們,學校上周邀請了口腔醫院的醫生為大家檢查了蛀牙。你們想不想知道我們班檢查下來的情況如何?我們可以在小組內調查一下。怎么調查呢?下面我們分組討論。
師:今天我們嘗試用“說一個記一個”的方法來調查各組同學的蛀牙情況,好嗎?
學生小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作業:
師:比較一下,你喜歡哪種方式?
生:我覺得用畫“正”字的方法好,5個5個地數,根據5的乘法口訣很容易得出結果,比較方便。
師:同學們能從記錄的數據中一下子看出蛀牙情況嗎?
生:不能一下子全部看出來,要一項一項數??梢园延涗浀慕Y果分類整理。
師:那怎么分類整理呢?
師:同學們按照不同標準,動手分一分、填一填。
由此看來,數據分析的方法可以靈活多樣。這些環節主要側重數據調查、獲取方法的多樣化。在數據的處理中,教師一方面允許學生個性化表達,另一方面注意引導學生用數據記錄單表示數據,為學生能夠以多樣的方式描述數據提供支持,這個環節主要側重在數據的整理、描述與分析。
及時反思有助于數據分析元認知能力的形成。為了讓學生在數據分析活動中能對自己的分析過程實行有效的監控調節,在數據分析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加強對數據分析的反思。從反思的內容來看,可以是數據分析的整個過程,也可以是數據分析過程中具體方法的選擇,既包含對數據分析過程的反思,也包括對數據分析結果的反思。
【片段四】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折線統計圖》
師:最近的氣溫變化很大,同學們在課前收集了A、B兩地最近幾天的氣溫情況,并將收集到的數據繪制成了折線統計圖。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同學們繪制的A、B兩地近5天天氣情況統計圖。
師:仔細觀察兩幅圖,談談你發現了什么信息?
生1:我發現A、B兩地近5日的氣溫都是逐步上升的。
生2:我發現第一張圖中的氣溫上升得快,第二張圖的氣溫上升得慢。
……
師:同學們發現了不少的信息,你覺得他們發現的信息都正確嗎?
師:有人說第一張圖的氣溫上升得快,有的同學說上升得一樣快,那到底誰說得對呢?
師:為什么兩幅圖的折線看上去不一樣呢?
生:因為第一張圖豎軸中的每一格表示1攝氏度,第二張圖豎軸中的每一格表示2攝氏度。
師:請同學們仔細看圖,這兩幅圖看上去不相同,是因為在繪制時兩幅圖豎軸上每個單位表示的數量不同,但實際上他們描述的數據是一致的。
生(齊):是的。
師:還能發現其他的信息嗎?
生:我發現周二到周三和周四到周五的上升幅度最大,都是3攝氏度。其他日期都增加了1~2攝氏度。
生:是的,我也發現了。
師:哪位同學能用圖上的數據來歸納一下發現了哪些信息?
……
以上的教學片段主要是對數據結論的反思,當學生得出第一張圖比第二張圖的氣溫上升得快時,引導學生比較兩幅圖中所描述的數據,從而得出兩幅圖氣溫的上升情況是一樣的,并且引導學生反思兩幅圖為什么看上去有所不同。在學習的過程中強化數據分析的理念、方法、措施,從而有效地指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進行理解、掌握、運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總之,在統計與概率的教學中,教師要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親自體驗分析數據的過程,積累經驗,掌握靈活有效的數據分析的方法,并在學習過程中及時反思,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讓學生親近數據,學會用數據分析觀念來看世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數據分析觀念在小學生的心田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