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蘇省宜興市培源中學 曹科技

近日,我應邀參加了一次全市的示范課展示,上課內容為余秋雨先生的《陽關雪》。備課時我初步設計了教學方案,其環節設計按照以下常規程序:激趣導入、整體感知、深入文本、重點賞析、拓展延伸。
這樣的教學思路十分常見,我不禁思考,學生的閱讀能力真正提高了嗎?語文閱讀的內涵是什么?教師應該做些什么?
帶著思考,我重新研讀了語文新課標。新課標的教學建議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p>
那么在課堂上,教師的作用又該如何體現?是充分放手,完全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還是應該成為課堂的有效引導者和組織者?依據教學實踐經驗,我覺得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前提下,運用支架式教學模式逐步深入地展開教學,效果會更好。
于是,關于《陽關雪》的教學設計,我有了自己的看法——教學設計以學生的質疑為重點,教師的引導為主線。
《陽關雪》是余秋雨先生著名散文集《文化苦旅》中的一篇。這是一篇充滿歷史滄桑感、民族自豪感和理性思辨的散文。作者寫陽關,不是一般地探幽訪勝,不是單純地詠物抒懷,而是通過陽關這一歷史遺跡歌頌中華民族在人類文明史上做出的貢獻,追尋中國古代文人經歷過的生命體驗。因此,作者筆下的陽關已經超越了陽關本身的意義,引申到人生、社會和歷史等更加廣闊的領域之中。因此,教學設計的第一步我便為學生提供了陽關的背景資料。
背景資料包括陽關的由來及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盛唐詩歌的大致特點、余秋雨《文化苦旅》簡介。通過背景資料和寫作資料的解讀,為學生閱讀搭好“腳手架”。
教學設計的第二步是閱讀文本,引導質疑?!霸鷳B”的閱讀教學就是尊重閱讀主體,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學生先把文本中自己不理解的、感興趣的內容圈出來,這是深入理解、解讀的前提。學生分組討論,按提示方法質疑,教師再收集并提煉學生的疑問。

如作者去陽關的目的是什么?他在尋找什么?唐人風范具有怎樣的特點?陽關處在怎樣的地理環境中?作者為什么花這么多筆墨去描寫?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想表達怎樣一種情感?
教學設計的第三步即小組討論解決這幾個問題。因為問題是學生自己研讀時產生的,他們對問題已經有了深入的思考,問題的解決很順利。評課組長的評語是“整節課層次清晰、節奏緊湊,在教師的有效組織下,學生主體地位凸顯,思維訓練力度大,對閱讀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展示課得到了聽課老師和資深評委的一致認可。
什么是真正的閱讀?美國國家閱讀研究院這樣定義:“閱讀是一個從文字引申意義的復雜過程,它包含了以下所有方面:把文字與相應的語音聯系起來的能力;解讀新詞匯的能力;流暢地閱讀的能力;掌握足夠信息與詞匯以促進閱讀理解;掌握通過文字建構意義的有效技能;發展并保持閱讀動機?!币虼?,對于有一定文字認讀基礎的較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從文字引申意義”“通過文字建構意義”是閱讀的核心,而“發展并保持閱讀動機”是閱讀的前提。對于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我認為教師首先要做的是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即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有學生意識到自己需要掌握閱讀本領以滿足自己日益增長的知識需求,才會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其次,閱讀的核心“從文字引申意義”“通過文字建構意義”中的“建構”恰恰屬于建構主義理論范疇。建構主義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而不是像傳統教學那樣,只是把知識從教師頭腦中傳送到學生的筆記本上。就閱讀而言,“從文字引申意義”“通過文字建構意義”強調的是學生對文本意義的主動探索和發現,即學會質疑。
在語文課堂上,我們該如何做?
首先,要敢于把語文課堂還給學生。當代著名教育學者葉瀾教授曾提出:“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遍喿x是閱讀主體自主體驗的一種思維活動,從發現的角度而言,文章的意義是讀者通過閱讀發掘出來的,“文章未經閱讀前,只是一個多層次的語言框架,其間的‘空白’有待學生去發掘、填補和闡析”。它要求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儲備、學習經驗來主導自己的思維活動,建構新的知識和意義,達到個性鮮明的深刻理解。
其次,語文教師應該成為學生開展閱讀的有效指導者。建構主義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并不否認教師的指導作用,所以,在課堂中,要有效組織學生的閱讀活動,巧用支架式教學模式給學生搭建閱讀的階梯。適時予以讀法的指導與思維的引導,調動學生的閱讀積累、知識經驗,使自主閱讀成為可能。
此外,要完成深入的閱讀還需要合作學習,通過閱讀經驗的交流和知識的互補培養學生相互協作的精神。

最后,教師及時點評總結。學生對文章有了較深刻的理解之后,教師還應進一步引導學生將閱讀活動引向深入,或對文章的思想、情感、語言等加以鑒賞評價,或與他文對比評品,或共同書寫閱讀感受,或使課堂與社會生活交匯融合。
基礎教育要為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以建構主義的支架式教學理論為依據的閱讀教學模式既發揮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又能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新課程理念,消除傳統的接受學習的弊端,使學生主動參與閱讀,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分析解決問題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使學生樂于探究,享受閱讀帶來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