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訪談、實地考察調研等方法對貴州省銅仁市初中升學體育考試項目設置及參考現狀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項目設置不科學,沒有因地制宜設置項目,有增加選擇項目的空間。政府教育部門應加大場地器材設施、師資力量的投入,監督學校體育教學內容,加強學生對體育課的認知度。
關鍵詞:貴州省;初中升學;體育考試;項目設置;參考現狀;調查研究
1 引言
初中升學實施體育考試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增強學生體質的重要舉措。學校體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社會、學校、家長對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關心和重視。根據“2008年貴州省中考體育考試工作總結會議”精神,凡是初中畢業生,都要全面實施體育考試。考試內容分為過程管理評價和目標效果測試成績兩部分計入升學總分。其中,過程管理評價涵蓋整個初中三年,按考生畢業當年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成績占50%和其他學年平均成績占50%之和進行評定。初中升學體育考試目的是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精神,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制度。項目設置上應科學、規范、因地制宜,項目選擇上盡量照顧到大多數學生。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以銅仁市8縣兩區的初中畢業生以及學校領導和體育教師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通過圖書館、知網查閱相關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的文獻資料并進行整理、總結和綜述。
2.2.2問卷調查法。設計了統一問卷對銅仁市8縣兩區的初中畢業生進行隨機發放問卷1000份,其中有效問卷900份,有效率90%,通過統計歸納分析,提出問題并給予相應論證。
2.2.3訪談法。在考試期間對相關學校的體育老師和領導進行訪談。并記錄與本研究相關的信息,得到寫作本文的第一手資料。
2.2.4實地調研。2016年5月,通過考試巡視的機會,深入全市進行實地調研。
2.2.5數理統計法。用EXECEC軟件對問卷結果進行有效統計分析處理。
3 結果與分析
3.1銅仁市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項目設置情況
2016年貴州省銅仁市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內容中的目標效果測試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身體素質項目包括50米跑、擲實心球、立定跳遠;由市局在考前抽簽確定1項進行測試。第二類是身體機能項目包括臺階試驗或800米(女)1000米(男)和第三類運動技能項目包括籃球、足球、排球、跳繩、跳遠;由考生在每類中選擇 1項進行測試。
3.1.1項目設置要科學化。從第一、二、三類中看到田徑類項目過多,這部分項目之間在評價功能上重疊,都屬于體能類,學生對體能類項目的學習比較枯燥無味,缺乏興趣。臺階試驗項目不能反映出學生的真實身體狀況,測試項目的設置應當比較全面地檢測評價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應從學生的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體育技能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3.1.2項目設置要因地制宜。三類中都沒有設置地方性或民族性的項目作為考試項目,銅仁市有31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57%,應根據本地區自身的特點和實際條件選擇具有地方性或民族性的體育項目作為考試項目,有利于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和發展。
3.1.3項目設置要增加選擇性。體育中考項目分為必測項目、選測項目和抽測項目。第二、三類選擇項目,供學生選擇的都比較少,如果能增加選測項目就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性,既能照顧到大多學生的個體差異,又能符合體育運動的特點。
3.2銅仁市初中畢業升學參加體育考試情況
2016年,銅仁市初中畢業生有58656人參加體育考試。其中男生28510人,女生30146人。選擇臺階試驗考試的有男生17961人,占男生總數的63%,女生20512人,占女生總數的68%,選擇跳繩項目的男生有20242人,女生23725人,分別占71%和78.7%,球類項目,男女生的選擇都很少,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2.1全市初中體育課程的師資力量情況。在調查中發現,雖然每一所學校都有體育教師,但數量太少,有的學校運用體育教師的威信來分管學生工作,導致體育教師的任務負擔過重,從上看到,選項中都是對技術的運用和掌握,對技術的要求不是很高,且也是學生比較有興趣的項目,但缺乏專業的老師指導。
3.2.2全市初中體育課程的教學設施現狀。在調查調研中發現,全市有72%的學校沒有田徑場,21%學校沒有50米及以上的直線跑道,46%的學校沒有沙坑,從上看到,如選項中對技術要求稍高的又是廣大學生比較有興趣的籃球、排球、足球類項目,男女生加起來都不到10%。大部分都還是選擇了難度系數低的跳繩項目進行考試。
3.2.3全市初中體育課程學時與教學內容現狀。在調查中發現全市初中體育課程學時是開足的,但教學內容不符合教學大綱要求;不符合“新課標”強調的使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技能、發展身體素質,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許多學校為了應付考試,考什么就練什么,體育課脫離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學生體育考試的幾項成績突出,卻未學會其他體育項目,學校體育課向學生傳授體育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作用在下降,違背了國家教育部加試體育的初衷,更影響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把教學變成了訓練,把身體素質訓練歸屬于素質教育。與既要提高學生中考成績,又要有效開展體育教學,勢必造成體育中考和新課改的沖突。
3.2.4全市初中學生對體育課的認知與項目動作技術的掌握程度現狀 。通過對銅仁市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項目課程的認知程度調查得知,提高中考成績的占58%,提高身體素質的占13%,學生對身體素質要求很高的占18%,對提高專項技術能力 、磨練意志品質、增強審美能力和表現能力的占8%,絕大多數學生對體育的認知程度還停留在體育考試的“應試”層面上,而多數學校領導、體育教師和學生家長對體育鍛煉的態度和做法,普遍存在著突擊試。在采用考試儀器的過程當中缺乏實踐操作和鍛煉、導致學生成績不規范、有偏差,影響了正常考試的公平、公正性。通過對銅仁市初中畢業生對體育課動作技術的掌握程度調查統計看到,學生對動作技術的掌握程度,較好的占47%,比較好的占36%,但在實際調研中發現,學生對動作技術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要參加考試的這兩個項目上,沒有教其他的運動項目,不存在掌握其他的動作技術。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初中升學實行體育考試使體育教學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提高,保證了學校體育課的正常開展;促進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的身體素質有了較大提高。體育中考項目的設置應當比較全面地檢測評價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 應從學生的身體形態、機能和體育技能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項目的設置要科學、因地制宜、增加項目的可選擇性。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處理體育中考與新課改的關系,使體育課不能脫離了正常的體育教學大綱,使體育教學思想、方法、手段適應體育教學生動、 活潑的要求。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4.2 建議
各級教育和體育部門,聘請相關的專家科學地設置體育中考項目,使體育中考合理化;
各級教育和體育部門,加強監督學校和教師,學校體育教學內容必須以《課程標準》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依據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加強對體育教師的投入和培訓力度,使體育教師在思想上、技術、技能上都得到提高;各級政府和學校,都應加大對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等的投入,改善學校的教學條件,滿足學生進行鍛煉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徐燁,劉禮國.對初中升學體育考試制度改革的思考[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 2010,12(15):93~94.
[2]時維金,沈建華.上海市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實施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上海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1,04(01).
[3]何森,龐輝.烏魯木齊市初中畢業生學業水平體育考試研究.《新疆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4,05(30).
余惠清.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考[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3,19(1):80~81.
[5]王建兵.初中體育升學考試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教學探索,2008(3):54.
作者簡介
王道才(1969—),男,貴州銅仁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