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安琪 刁萌萌 周易平 王佳欣 蘇川翔 張寶之 趙震
摘 要:教育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體現,而殘疾兒童是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更是體現了一個國家文化教育方面的實力。我國在當下的發展中,應該集中力量解決殘疾兒童的受教育問題,保證所有的兒童在正常情況下都能受到良好教育,并且可以學到一技之長,在以后的社會中可以獨立生存和發展。
關鍵詞:特殊教育;殘疾兒童;教育現狀;社會福利
在殘疾兒童教育方面,我國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極大地促進了殘疾兒童教育事業的發展。然而我國殘疾兒童教育事業仍有不足之處,就目前而言,我國殘疾兒童數量多,并且大多分布在貧困山區,沒有雄厚的教育資源支持,大多數殘疾兒童受教育程度低。除此之外,殘疾兒童教育經費、體制等方面的不健全,也阻礙了殘疾兒童教育事業的發展。《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我國0~14歲殘疾兒童共387萬人,占殘疾人口總比例的4.66%,其中6~14歲學齡殘疾兒童為246萬人。我國殘疾兒童分為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和多重殘疾七類。根據我國2015年對全國殘疾人基本情況的普查以及數據分析得到的結果顯示,有62.3%的學齡前殘疾兒童按照國家政策被安置在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機構,符合每個公民都有受教育權這一規定。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有71.4%在不同的教育機構接受教育,此外有28.6%的殘疾兒童未接受過在校教育。根據此次普查的結果可以分析出,未接受過在校教育的殘疾兒童中占70%比例希望能夠在家中接受教育;15歲及以上殘疾人接受教育的比例為86.6%。雖然我國近些年非常重視殘疾兒童的教育,且一直致力于提升殘疾兒童教育水平與學歷水平,但是與正常孩子相比,殘疾兒童教育仍然面臨著各種問題,比如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不同地區之間殘疾兒童受教育程度發展不均衡、早期教育環節薄弱等問題。許多殘疾兒童家庭要求的送教上門服務工作很難展開,主要原因是政策不完善和師資力量無法達到要求水平等。
1當前殘疾兒童教育現狀分析
1.1殘疾兒童社會福利保障制度不健全
早在1994年,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已經有52個國家、至少140部法律是專門為殘疾人頒布的。為了保障殘疾兒童也能像普通兒童一樣擁有同樣的受教育機會,美國、英國以及韓國等也都頒布了專門的《特殊教育法》,而我國缺少類似的法案保障殘疾人的利益。目前我國保障殘疾兒童受教育權的主要規定是《殘疾人教育條例》,立法層次較低,能夠發揮的法律效力不足,致使殘疾兒童的受教育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無法像普通兒童一樣接受適齡教育。
1.2殘疾兒童教育經費投入不足
在我國,限制殘疾兒童教育水平提升的因素之一是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不僅如此,各地區經濟水平不同,殘疾兒童教育的發展水平也不同。例如,城鄉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同步致使農村地區的特殊教育水平低于城市。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了國家和社會有為殘疾公民安置生活、勞動以及受教育的義務等,但是在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物質生活水平決定了特殊教育發展舉步維艱。同時殘疾兒童受教育難度和成本大大增加,以致很難聘請到或培訓有專業素養的老師,導致貧困地區的特殊教育受到極大限制。
1.3教育設備落后
從小學到大學的受教育過程中,普通教育已經完全實現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各方面設施都非常完備,現在小學和中學教室基本上已經全部安裝了多媒體設備,并且有配套的教學實驗課程,使得我國的教育水平大大提升。而反觀殘疾兒童教育,雖然現在已經施行“隨班就讀”機制,在學校里殘疾兒童和普通兒童接受一樣的課程,但是殘疾兒童還缺乏一定的專業技能和康復訓練。在我國的絕大數中小學,幾乎都沒有專門為殘疾兒童開設的特殊教育班或者康復訓練課程,這使得殘疾兒童雖然和普通兒童擁有一定的受教育機會,但是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這種教育設備上的落后導致了殘疾兒童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1.4尚未建立健全的特殘疾兒童教育監督體制
在1994年8月23日,我國政府頒布了《殘疾人教育條例》,其中明確規定:“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對實施義務教育的工作進行監督、指導、檢查,應當包括對殘疾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工作的監督、指導、檢查。”事實上,由于殘疾兒童的分散性和特殊性,相關管理機制并沒有很好的執行下去。政府及各部門之間的配合不到位,缺乏管理力度,教育資源發揮效益不高。同時,對已就職的殘疾兒童教育工作者的考核制度也有所缺失,使殘疾兒童教育事業的質量遲遲得不到改善。
我國殘疾兒童教育方面的管理體制不夠健全,各級地區尚未設立專管殘疾兒童教育的組織機構,因此對殘疾兒童的監管工作通常由普通教育工作人員擔任。而由于普通教育工作人員在特殊教育方面知識的缺失等原因,致使殘疾兒童的教育質量受到負面影響。
2殘疾兒童特殊教育改善途徑
2.1政府部門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由于我國大部分殘疾兒童家庭對殘疾兒童受教育觀念不深刻,而且社會未能給予殘疾兒童足夠的重視,導致了殘疾兒童因為殘疾問題或者家庭原因耽誤入學時間。我國政府應該完善現有的社會保障體制,針對當前殘疾兒童面臨的問題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保障殘疾兒童家庭的生活水平和殘疾兒童的受教育權利。
2.2開展“隨班就讀”教學模式
“隨班就讀”在經過30余年的政策推進與實踐探索中,其模式已經發展的相當成熟。現今“隨班就讀”模式也已經成為我國對殘疾兒童實施教育安置的主導方式之一,也成為國家教育政策話語權中的固定表達之一。但是由于學校監管不到位,授課老師缺少特殊教育培訓,使得“隨班就讀”模式并沒有完全發揮它的優勢。因此學校應該加大監管力度,開啟特色教學模式,定期為老師開展特殊教育培訓,并和其他學校建立合作機制,通過網絡教學,分享殘疾兒童教育經驗。同時學校應該制定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監管體制,規范和加強“隨班就讀”質量考核評估體系,保障殘疾兒童受到合理公平的對待。普通學校應與特殊學校開展合作,建立聯合培養機制,為殘疾兒童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既讓殘疾兒童接受好的教育,又能擁有一技之長。
3結語
殘疾兒童關系著我們國家的未來,是我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推動力之一。隨著中國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對殘疾兒童的關注和呼聲也日漸提高。關注殘疾兒童教育發展,建立相關的法律制度,提高社會福利,增加殘疾兒童的幸福感。
參考文獻
[1]王萌. 殘疾兒童教育福利發展和政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6.
[2]褚益平.殘疾兒童教育發展成就及困境分析(2001~2010年)[J].殘疾人研究,2013(02):61-65.
[3]李雅. 中國殘疾兒童教育保障制度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3.
[4]何侃.殘疾兒童教育現狀與展望[J].殘疾人研究,2012(02):15-20.
[5]孟萬金,劉在花,劉玉娟.采取有力措施,促進殘疾兒童教育權利平等和機會公平——六論殘疾兒童教育公平[J].中國特殊教育,2007(04):3-6.
作者簡介
陸安琪(1998—),女,浙江省臺州市,日語專業,本科,研究方向: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