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蕭師言 ●魏輝
盡管第一天就墜毀一架F-16戰機,但臺軍今年的“漢光”演習仍然熱熱鬧鬧。7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視察軍演,喊著“國軍在,臺灣一定在”的口號自我壯膽。蔡當局還從美國政客那里收到一份“大禮”。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恰當其時”地公布了《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草案修正后版本,要求美國加強與臺灣的防務合作,并明確提出美軍應參與臺灣軍事演習,例如“漢光”軍演。近來,美國一些勢力變著花樣在臺海問題上做文章,以致部分“臺獨”分子有些得意忘形,囂張宣稱“這是美軍會為臺出兵的先兆”。然而,島內多數輿論面對美國的“禮物”有點膽戰心驚,誰都清楚,美國不過是把臺灣當牌打,牌打得再溜,一旦越過紅線,最倒霉的顯然是臺灣。
想讓雙方互相參與軍演
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公布的《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草案修正后版本包括多項“挺臺”內容。在“參議院關于臺灣的意見”部分,草案表示,參議院認為“與臺灣關系法”及“六項保證”是美臺關系重要基石;美國應該加強與臺灣的防務合作并支持臺灣維持足夠防御能力;美國應該強烈支持臺灣取得防御性武器,“尤其是不對稱及海面下作戰能力”;美國應該改善對臺軍售可預測性,及時對臺灣提出的采購需求做出回應。
草案還稱,美國國防部長應該推動關于強化臺灣安全的交流,包括美軍參與臺灣軍事演習,例如年度“漢光”演習;讓臺灣參與美國軍事演習;依據“臺灣旅行法”展開美臺高級防務官員及軍事將領交流。草案還提到,美國與臺灣應該擴大人道救援及災難救助合作;美國國防部長應該考慮支持美國海軍醫療船訪臺。
臺灣媒體紛紛以“美參議院版國防授權法要求美軍參加臺灣軍演”為重點報道了相關內容。臺當局則第一時間連聲道謝。臺“總統府”發言人林鶴明7日表示,感謝美國參議院對臺灣“國防”安全的重視與支持,政府也會持續和美國行政部門進行討論,加強臺美安全合作。林鶴明還稱,臺灣會持續強化“國防”,提升自我防衛能量,以維護“國家”安全,并善盡維持區域和平穩定責任。臺“國防部”發言人陳中吉表示,感謝美國國會對“我國”區域和平穩定扮演非常重要角色。
據了解,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于5月24日通過該國防授權法草案,隨后委員會兩黨成員又提出300多條修正意見。而美國眾議院則在當天通過眾議院版本的國防授權法草案。眾議院版本草案中也包括關于加強臺灣部隊作戰準備,以及加強美臺高層防務官員交流等條文。根據程序,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過的草案先送交參議院全院表決,通過后,參眾兩院以各自通過的版本進行協商,達成一致后送交白宮由總統簽署,才能成為法律。
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過的草案中還有不少直接批評中國和俄羅斯的內容,對中俄兩國充滿偏見。草案聲稱,中國在南海建設島礁威脅美國利益,要求政府報告中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和脅迫活動”。草案還荒誕地將中國在南海的活動與環太軍演資格聯系起來,稱應禁止中國參加每兩年舉行一次的環太平洋軍事演習,除非中國停止“占領”南海島嶼,并撤出部署在這些
島嶼上的武器裝備。中國必須連續4年穩定地區局勢,然后才能獲準重新參與環太軍演。
挑戰底線與微妙平衡
7日,臺軍今年的“漢光”演習上演重頭戲,4000多名官兵及多架戰機大秀戰力,擊退假想的“大陸侵犯”。今后,美軍真會加入演習嗎?
事實上,美軍和“漢光”軍演一直“藕斷絲連”。“漢光”演習的前身為臺軍和美軍顧問團的“中美聯合軍事演習”,當時參與演習的軍隊為臺軍、美國海軍艦隊與美軍顧問團成員。1979年臺美“斷交”,雙方每年舉行的聯合軍演也隨著“中美共同防御條約”的廢止而終止。當年8月,臺軍首次單獨舉行全臺性作戰演習,代號為“漢陽演習”。之后演習改為“漢光”,美軍不時派觀摩團前往。
國民黨前“立委”邱毅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方過去經常派顧問團觀摩“漢光”軍演,一般由退役將領率團,這是一種打擦邊球的做法。美國國會現在鼓動軍方更進一步。按照對大陸的刺激程度,可以分為不同層次,比如派遣現役人員參加顧問團,這無疑是在打擦邊球的基礎上加大挑釁,違反一個中國原則。“最厲害的是,直接派一支隊伍公然參加演習,這將嚴重踩踏大陸的紅線。相信現階段美國不敢這么做。”
一名大陸分析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個法案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過后,一般來說參議院也會通過,這是美國立法的一般慣例。值得注意的是,草案用的表述是美國“應該”怎么樣,也就說它代表了國會的意見,對行動部門不具有強制約束力。具體怎么執行,還要看美國行政當局的態度。一般來說行政部門更理性。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美國現在越來越多地打“臺灣牌”,甚至不斷放出挑戰臺海底線的風聲。尤其是美國通過了一些法案,雖然目前為止還沒有特別實際的行動,但這些條文和法案,都為以后美國干涉臺灣事務提供了法律依據,這是很危險的。
美國國會多次在國防授權法案上拿臺灣做文章。去年7月,美國國會審議通過《2018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要求美國防長評估美臺軍艦互訪的可能性。今年3月,特朗普簽署的“臺灣旅行法”則為提升美臺官員互訪層級大開方便之門。本月5日,路透社爆料稱,美軍正計劃派遣軍艦通過臺灣海峽。報道還稱,美國正考慮改變對臺軍售方式,從每幾年一次打包成批出售,改成根據臺灣需要不定期出售。
香港《南華早報》6日稱,五角大樓決定加大對臺灣軍事支持,可能會加劇中國大陸和美國之間的戰略競爭。觀察人士表示,美國一直在就臺灣政策發出各種不同的信號。另一方面,為避免激怒北京,華盛頓似乎不太可能派高級官員出席6月12日美國在臺協會新館啟用儀式。一名中國分析人士表示,在與中國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美國正試圖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
“當心臺灣買單”
蔡英文當局則進一步向美國靠攏。臺灣防務部門親綠智庫日前提議,可考慮以人道主義救援名義將太平島租給美國,作為對大陸艦機繞島的反擊手段。臺媒稱,智庫就此與臺軍高層交換意見,“獲得不少正面評價”,有人甚至進一步建議可在太平島增設反艦導彈和雷達站等軍事設備,達到制衡大陸的目的。
對于美國的挑事以及民進黨當局全面倒向美國的做法,島內多數輿論表示憂慮。比如就美國考慮派遣軍艦通過臺灣海峽一事,臺灣雅虎奇摩新聞做的網絡調查顯示,有42.7%的網友表示“完全不支持”,8.2%的參與者“不太支持”,“非常支持”及“還算支持”的比率分別為39.8%和6.7%。
“中美對抗,當心臺灣買單”,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7日在《中國時報》撰文提醒,美國加強與臺灣關系的任何舉動,臺灣得到的絕對不會是一頓“免費的午餐”。大陸最后還是會“柿子挑軟的吃”,會讓臺灣付出中美對抗的代價。
美國喬治敦大學訪問學者胡勇撰文稱,美國頻繁的挺臺動作,特別是發出各種強化美臺防務合作的信號,給試圖“拉美抗中”的蔡當局和綠營打了一劑強心針。不過,基于中美實力對比及各自內部政治變化,美國打“臺灣牌”的能力與意志已大不如前,蔡當局應避免最后自討苦吃。文章稱,臺灣問題涉及大陸的核心利益,為了捍衛它,大陸從上到下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美國則不會。面對特朗普“美國優先”的政策框架和出爾反爾的決策風格,臺灣如果把身家性命寄托在美國身上,后果簡直不堪想象。
“如果臺海發生戰爭,美國是否會派兵參戰?答案當然是:不會。”臺灣前“立委”孫大千強調,特朗普政府不是愛臺而是害臺,美國無非是利用臺灣。“臺灣可以得到一大堆漂亮的外交辭令和一堆不切實際的承諾,可是同時也會把臺灣再一次推向危機邊緣,這筆賬怎么算起來都不太劃算吧?”▲
●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蕭師言 ●魏輝
盡管第一天就墜毀一架F-16戰機,但臺軍今年的“漢光”演習仍然熱熱鬧鬧。7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視察軍演,喊著“國軍在,臺灣一定在”的口號自我壯膽。蔡當局還從美國政客那里收到一份“大禮”。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恰當其時”地公布了《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草案修正后版本,要求美國加強與臺灣的防務合作,并明確提出美軍應參與臺灣軍事演習,例如“漢光”軍演。近來,美國一些勢力變著花樣在臺海問題上做文章,以致部分“臺獨”分子有些得意忘形,囂張宣稱“這是美軍會為臺出兵的先兆”。然而,島內多數輿論面對美國的“禮物”有點膽戰心驚,誰都清楚,美國不過是把臺灣當牌打,牌打得再溜,一旦越過紅線,最倒霉的顯然是臺灣。
想讓雙方互相參與軍演
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公布的《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草案修正后版本包括多項“挺臺”內容。在“參議院關于臺灣的意見”部分,草案表示,參議院認為“與臺灣關系法”及“六項保證”是美臺關系重要基石;美國應該加強與臺灣的防務合作并支持臺灣維持足夠防御能力;美國應該強烈支持臺灣取得防御性武器,“尤其是不對稱及海面下作戰能力”;美國應該改善對臺軍售可預測性,及時對臺灣提出的采購需求做出回應。
草案還稱,美國國防部長應該推動關于強化臺灣安全的交流,包括美軍參與臺灣軍事演習,例如年度“漢光”演習;讓臺灣參與美國軍事演習;依據“臺灣旅行法”展開美臺高級防務官員及軍事將領交流。草案還提到,美國與臺灣應該擴大人道救援及災難救助合作;美國國防部長應該考慮支持美國海軍醫療船訪臺。
臺灣媒體紛紛以“美參議院版國防授權法要求美軍參加臺灣軍演”為重點報道了相關內容。臺當局則第一時間連聲道謝。臺“總統府”發言人林鶴明7日表示,感謝美國參議院對臺灣“國防”安全的重視與支持,政府也會持續和美國行政部門進行討論,加強臺美安全合作。林鶴明還稱,臺灣會持續強化“國防”,提升自我防衛能量,以維護“國家”安全,并善盡維持區域和平穩定責任。臺“國防部”發言人陳中吉表示,感謝美國國會對“我國”區域和平穩定扮演非常重要角色。
據了解,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于5月24日通過該國防授權法草案,隨后委員會兩黨成員又提出300多條修正意見。而美國眾議院則在當天通過眾議院版本的國防授權法草案。眾議院版本草案中也包括關于加強臺灣部隊作戰準備,以及加強美臺高層防務官員交流等條文。根據程序,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過的草案先送交參議院全院表決,通過后,參眾兩院以各自通過的版本進行協商,達成一致后送交白宮由總統簽署,才能成為法律。
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過的草案中還有不少直接批評中國和俄羅斯的內容,對中俄兩國充滿偏見。草案聲稱,中國在南海建設島礁威脅美國利益,要求政府報告中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和脅迫活動”。草案還荒誕地將中國在南海的活動與環太軍演資格聯系起來,稱應禁止中國參加每兩年舉行一次的環太平洋軍事演習,除非中國停止“占領”南海島嶼,并撤出部署在這些
島嶼上的武器裝備。中國必須連續4年穩定地區局勢,然后才能獲準重新參與環太軍演。
挑戰底線與微妙平衡
7日,臺軍今年的“漢光”演習上演重頭戲,4000多名官兵及多架戰機大秀戰力,擊退假想的“大陸侵犯”。今后,美軍真會加入演習嗎?
事實上,美軍和“漢光”軍演一直“藕斷絲連”。“漢光”演習的前身為臺軍和美軍顧問團的“中美聯合軍事演習”,當時參與演習的軍隊為臺軍、美國海軍艦隊與美軍顧問團成員。1979年臺美“斷交”,雙方每年舉行的聯合軍演也隨著“中美共同防御條約”的廢止而終止。當年8月,臺軍首次單獨舉行全臺性作戰演習,代號為“漢陽演習”。之后演習改為“漢光”,美軍不時派觀摩團前往。
國民黨前“立委”邱毅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方過去經常派顧問團觀摩“漢光”軍演,一般由退役將領率團,這是一種打擦邊球的做法。美國國會現在鼓動軍方更進一步。按照對大陸的刺激程度,可以分為不同層次,比如派遣現役人員參加顧問團,這無疑是在打擦邊球的基礎上加大挑釁,違反一個中國原則。“最厲害的是,直接派一支隊伍公然參加演習,這將嚴重踩踏大陸的紅線。相信現階段美國不敢這么做。”
一名大陸分析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個法案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過后,一般來說參議院也會通過,這是美國立法的一般慣例。值得注意的是,草案用的表述是美國“應該”怎么樣,也就說它代表了國會的意見,對行動部門不具有強制約束力。具體怎么執行,還要看美國行政當局的態度。一般來說行政部門更理性。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美國現在越來越多地打“臺灣牌”,甚至不斷放出挑戰臺海底線的風聲。尤其是美國通過了一些法案,雖然目前為止還沒有特別實際的行動,但這些條文和法案,都為以后美國干涉臺灣事務提供了法律依據,這是很危險的。
美國國會多次在國防授權法案上拿臺灣做文章。去年7月,美國國會審議通過《2018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要求美國防長評估美臺軍艦互訪的可能性。今年3月,特朗普簽署的“臺灣旅行法”則為提升美臺官員互訪層級大開方便之門。本月5日,路透社爆料稱,美軍正計劃派遣軍艦通過臺灣海峽。報道還稱,美國正考慮改變對臺軍售方式,從每幾年一次打包成批出售,改成根據臺灣需要不定期出售。
香港《南華早報》6日稱,五角大樓決定加大對臺灣軍事支持,可能會加劇中國大陸和美國之間的戰略競爭。觀察人士表示,美國一直在就臺灣政策發出各種不同的信號。另一方面,為避免激怒北京,華盛頓似乎不太可能派高級官員出席6月12日美國在臺協會新館啟用儀式。一名中國分析人士表示,在與中國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美國正試圖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
“當心臺灣買單”
蔡英文當局則進一步向美國靠攏。臺灣防務部門親綠智庫日前提議,可考慮以人道主義救援名義將太平島租給美國,作為對大陸艦機繞島的反擊手段。臺媒稱,智庫就此與臺軍高層交換意見,“獲得不少正面評價”,有人甚至進一步建議可在太平島增設反艦導彈和雷達站等軍事設備,達到制衡大陸的目的。
對于美國的挑事以及民進黨當局全面倒向美國的做法,島內多數輿論表示憂慮。比如就美國考慮派遣軍艦通過臺灣海峽一事,臺灣雅虎奇摩新聞做的網絡調查顯示,有42.7%的網友表示“完全不支持”,8.2%的參與者“不太支持”,“非常支持”及“還算支持”的比率分別為39.8%和6.7%。
“中美對抗,當心臺灣買單”,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7日在《中國時報》撰文提醒,美國加強與臺灣關系的任何舉動,臺灣得到的絕對不會是一頓“免費的午餐”。大陸最后還是會“柿子挑軟的吃”,會讓臺灣付出中美對抗的代價。
美國喬治敦大學訪問學者胡勇撰文稱,美國頻繁的挺臺動作,特別是發出各種強化美臺防務合作的信號,給試圖“拉美抗中”的蔡當局和綠營打了一劑強心針。不過,基于中美實力對比及各自內部政治變化,美國打“臺灣牌”的能力與意志已大不如前,蔡當局應避免最后自討苦吃。文章稱,臺灣問題涉及大陸的核心利益,為了捍衛它,大陸從上到下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美國則不會。面對特朗普“美國優先”的政策框架和出爾反爾的決策風格,臺灣如果把身家性命寄托在美國身上,后果簡直不堪想象。
“如果臺海發生戰爭,美國是否會派兵參戰?答案當然是:不會。”臺灣前“立委”孫大千強調,特朗普政府不是愛臺而是害臺,美國無非是利用臺灣。“臺灣可以得到一大堆漂亮的外交辭令和一堆不切實際的承諾,可是同時也會把臺灣再一次推向危機邊緣,這筆賬怎么算起來都不太劃算吧?”▲
環球時報2018-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