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CNBC6月7日報道,原題:考試決定1000萬中國學生的未來,也在助推一個超過1200億美元的市場 高考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中國學生們將來是藍領還是白領。“盡管快遞員每月能掙8000到1萬元,很多白領只掙3000到5000元,但中國父母們仍希望孩子成為后者”,一家知名教育機構的共同創始人張邦鑫(音)如是說。這家課外輔導服務提供商在36個中國城市設有教學中心,有近400萬線下學生和超過3500萬在線注冊學生,市值接近220億美元。
中國父母普遍認為,比別人起步早是成功的關鍵。8歲馬明哲(音)的父親就是其中之一。小學二年級的馬10年后才加入高考大軍,但現在他在上課外輔導班方面花的時間不比高中生少。大部分輔導班的學習內容與學校課程相似。馬的父親說:“同學間的壓力導致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落在后面。”一名姓史的媽媽說:“如果生命是場馬拉松,我們中國人總是盡力贏在起跑線上。”
不僅學生要面對壓力,那些對價格不敏感的家庭和數量有限的好口碑老師也在中國父母中間制造了同樣激烈的競爭。“這就像是中國樓市,需求不會隨價格飆漲而終結”,史女士說,“輔導班的費用盡管對很多家庭來說并不便宜,但對很多中國父母而言,價格從來不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據匯豐銀行2017年報告,中國教育開支增加已刺激課外輔導產業發展成為一個超1200億美元的市場,93%的中國父母把孩子送到強化輔導班。需求如此之大,供給變成一個重大挑戰。史女士說:“每名家長都想(讓孩子)去到最好老師教的班。我曾用不同賬戶注冊就是為了能上某老師的班。”
多年來中國一直在打擊不規范、收費高昂的私人輔導中心。但措施并沒太奏效。北京近來釋放強烈信號,要加強教育部門監管,緩解學生和家長的經濟與學業負擔。新一輪打擊的背景是,中國公眾越發擔心富裕家庭和負擔不起輔導費的家庭在教育上差距越拉越大。與此同時,據說大部分公立學校老師都在課外輔導中心兼職,甚至在家開辦私人輔導班,這可能令他們忽視在學校的教學責任。▲
(作者QianChen,陳一譯)
環球時報2018-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