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媛丹
6月10日,青島峰會上合成員國元首將批準《上合組織預防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濫用構想》,以進一步推動成員國間在禁毒領域的緊密合作。禁毒一直是上合組織安全領域優先合作方向,歷次峰會均重點探討。近日,國家禁毒委員會副秘書長、公安部禁毒局副局長魏曉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獨家專訪,介紹上合組織禁毒合作進程,他還表示,上合需要有一個禁毒常設機構。
作為中方代表,魏曉軍長期參與上合組織成員國禁毒領域交流合作,他也負責中國公安部禁毒局與國際組織及其他國家的合作。魏曉軍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禁毒是上合組織創始成員國在本組織框架內最早建立機制、制定規劃、取得成效的合作領域之一。“上合組織正成為本地區禁毒合作的重要平臺,隨著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組織成員國對‘金新月‘金三角毒品形成合圍之勢,更有利于打擊地區毒品犯罪。”
魏曉軍認為,未來上合成員國間應加強執法合作,提高禁毒合作行動力,爭取在今年下半年部署實施查緝毒品及易制毒化學品聯合行動,開展跨國聯合執法。他表示,各成員國間應進一步加強立場協調,對外發出響亮的“上合聲音”,體現“上合力量”。“首先應該加強與相關國際和地區禁毒機構的合作,同時在實際行動中積極開展‘上合行動,建議各成員國重點就‘金新月‘金三角毒品問題進行系統分析和有效評估,比如罌粟和大麻種植、通道路線等情況,共享信息數據,對區域制販毒形勢形成綜合研判。在此基礎上,向聯合國提交本組織對區域毒情的科學判斷。”
魏曉軍提到,中國國家毒品實驗室歷經十年發展,在實驗室建設、科研能力、服務實戰水平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愿與成員國在毒品樣品交換、毒品檢驗鑒定等領域深化合作;歡迎成員國毒檢專家來華短期跟班作業,面對面交流;中國也愿意為成員國提供力所能及的人員培訓和技術支持。
此前有分析稱,為更高效地開展禁毒合作,上合組織需要成立一個與地區反恐怖機構類似的禁毒協調機構,魏曉軍就此表示:“中方一貫認為需要一個禁毒常設機構,統籌協調對內對外合作。該機構有比沒有好、早建比晚建好,至于放在哪里,中方愿與各方充分協商。”
不管怎樣,八個國家聯合緝毒是個復雜工程。中國公安部禁毒局國際合作處副處長佟立國以“跨國控制下交付”為例進行說明。“跨國控制下交付”是指兩個以上國家或地區進行聯合緝毒辦案,該案件最顯著的特點是跨境交易。“比如,某個成員國警方在長期跟蹤一個販毒組織的時候發現,該毒品交易可能會在中國境內進行,案件偵辦需要和中國禁毒部門合作。該國警方會派人入境中國,掌握涉毒嫌疑人的一舉一動,全程保證毒品安全和人員安全。”
據介紹,即便兩個國家聯合辦案,出于毒品犯罪的隱蔽性、危險性,動用警力、物力非常龐大,從中央到省級到所涉市、區縣都有專案組。案子由專案組根據掌握的情況綜合分析、判斷下達命令,進行收網。在這樣的案件中,雙方一線辦案人員都要直接參與辦案。近些年來,中國與俄、哈、吉、塔、巴開展“跨國控制下交付”16次。▲
環球時報2018-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