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鳳
[關鍵詞]地方黨報;媒體轉型;拳頭產品
近年來,新媒體異軍突起,信息對社會前行方向和社會成員思想、行為選擇的引導作用更加凸顯,這給傳統平面媒體的生存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特別是地方黨報作為黨的喉舌,擔負著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反映人民群眾的需求等主流媒體的功能,其作用之大,不可或缺。那么怎樣才能使地方黨報在激烈的競爭中,仍能牢牢占領輿論主陣地并獲得穩步發展呢?本人作為從事新聞工作二十余載的記者,將點滴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傳播介質要立體
面對互聯網上洶涌的信息海嘯,傳統黨報真的會被席卷得支離破碎嗎?地方黨媒真的沒了“用武之地”?
本人認為,技術從來都不是媒體的掘墓人。每一次技術的變革和進步,都會帶來媒體形態的嬗變和內容的擴充,也在重新梳理并定義媒體的使命和責任。新媒體最大變化是傳播手段、傳播媒介的變化,而黨報的新聞屬性、權威性和主流作用沒有變,也就是說變的只是形式,“內容為王”的本質沒變。互聯網和公眾號等新聞媒體,都不是新聞和媒體的敵人。作為地方黨報當主動與新媒體擁抱,走媒體融合之路。取之所長,棄之所短。發揮其傳播速度快、講故事、善表達的長處,摒棄其短板。
首先在傳播手段上,當搭建公眾號、互聯網等多種傳播平臺的新聞客戶端,讓地方黨報傳播渠道由過去一“紙”獨大,變為多介質組合驅動,形成紙媒、新媒體平臺傳播介質的立體化。其次,在新聞寫作手法上當摒棄傳統媒體“老八股式”的寫作方式,多學習一下新媒體擅于講故事、貼近百姓、貼近實際的表達方式。正所謂“變則通,通則久,茍日新,日日新”。只有這樣,才能鞏固地方黨報的主流媒體地位,才能贏得更多的讀者。
二、媒體隊伍要轉型
面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全面展開,媒體人作為社會的守望者、記錄者、推動者, 必須跟上時代節拍,實現黨報隊伍全面轉型。這是新形勢下辦黨報和辦好黨報,讓黨報發揮主流媒體作用的關鍵。
黨報的隊伍建設,包括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報社領導班子配備,一個層面是采編業務人員。黨報領導班子人選,在突出政治家辦報理念的同時,一定要具備新媒體時代,媒介與產業融合,紙媒數字化傳播的新思維、新能力。黨報采編業務人員除了要具有精湛的采訪、寫作、編輯業務技能外,還要有強烈的互聯網意識,具備互聯網思維,這也是當下黨報能否發揮好主流媒體作用的關鍵環節之一。如果我們說,認真負責是對每一項社會職業內容的一般要求,加上客觀公正就是對新聞工作者的一般要求,在這里面再加上互聯網思維的內容,就是對黨報新聞工作者的新要求。新聞工作者只有主動與互聯網時代融合,運用好互聯網思維,才能選擇好報道的時機、報道的角度,報道才能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從而為黨委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提供支持和服務。
三、黨報要有拳頭產品
在數字新聞團隊組建的基礎上,美國報業對新聞的界定更加清晰,報紙的功能不僅是資訊的傳遞和事件的呈現,應回歸新聞的本質,滿足公眾對信息的根本需求,堅守“內容為王”的新聞本質,堅守新聞質量也是美國報業與迅速發展的網絡媒體平臺進行抗衡的殺手锏。實際上,在當下,公眾對優質、專業、權威新聞的需求,難以在魚龍混雜的網絡媒體平臺上得到滿足,而地方黨報要想突破自身發展的困境,可以發揮其在品牌、人才、公信力等方面的優勢,精準滿足用戶的不同閱讀需求。
黨報特有的優勢是它作為執政黨及其各級地方黨委機關報所擁有的信息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為此,一要重視改進政務報道。以會議報道和領導干部活動報道為主要內容的政務報道,是黨報重要的新聞資源。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在政務報道中存在的程序式、材料式、說教式報道,使黨報的這一寶貴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政務報道當緊扣會議主題和亮點,從會議中和領導講話中捕捉新聞提煉新聞,跳出會議挖掘新聞背景,以讀者的視角選擇群眾最關心、最關注的問題進行報道,讓政務報道更具有新聞價值,更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提高政務報道的質量,增強報紙的看點。
二要重視發揮其新聞輿論監督作用。黨報的特有性質,決定了黨報開展輿論監督,不同于其他報紙一般性的批評報道,它更易使被監督報道的內容為地方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所重視,也更易為被監督報道的對象對問題所警醒。因此,要發揮黨報行使新聞監督的優良傳統和特有優勢,積極認真開展新聞監督工作。
三要認真做好民生報道這篇大文章。黨報一個職能是反映人民群眾的呼聲。做“民生”文章,貼近人民生活實際,關注人民群眾生活變化,反映人民群眾生活需要,是提高黨報“公信力”,發揮主流媒體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發揮黨報尤其是地方黨報所具有與群眾接觸廣泛、交往密切的優勢,進一步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時時關注群眾生活需求和愿望,為群眾提供有益信息。
總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更加發揮好地方黨報主流媒體的作用,既是黨報要研究的工作問題,也是執政黨及其地方黨委執政能力的體現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加強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