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沙沙
[摘 要]詞匯是一種語言中所有詞和固定短語的總匯。同總的詞匯量相比,對外漢語教學所涉及詞匯量并不大,似乎很容易掌握,但是現代漢語詞匯很是復雜,從語音上看,它有大量的同音詞、多義詞;從語義上看,它有大量的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近義詞又有語用、語義、語法上的不同,近義詞又有不同的褒貶色彩,反義詞又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比如“新”的反義詞有“舊”“破”“老”“古”等,這些都給留學生在學習詞匯上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關鍵詞]對外漢語;詞匯;技巧
英國語言學家說:如果沒有語音和語法還可以傳遞一點信息,但是如果沒有詞匯那就不能傳達任何信息,可見詞匯教學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漢語教學的成敗,取決于詞匯教學的成敗。
下面我就從“詞匯教學技巧”來談談詞匯教學,怎樣教材能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詞匯,才能更好地在日常對話中能夠自如地運用他們,而不至于因為誤用而產生笑話。
一、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詞匯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在上詞匯課的時候看到有的小組講課完全采用英語來翻譯的方法,我覺得這是不可取的,留學生來到中國就是想感受一下學漢語的氛圍,老師如果完全用翻譯的方法來講的話會產生事倍功半的效果的,因為我們知道在漢語詞匯中很少有一一對應的,除了專有名詞,和科技術語以外,所以我們在教學時除了非得用翻譯的手法,換句話說除了翻譯的手法完全找不到其他更好的方法了,可以用翻譯的手法進行,想想我們學英語的時候吧,所以我們應該盡量避免使用翻譯的手段,除非不得已的時候。
二、“直觀法”在詞匯教學中是經常用的方法,利用“圖片”“圖形”“多媒體”等這種方法使同學們能夠把詞同圖片相結合起來,避免了翻譯法所帶來的細微的差別,這完全是把圖片和同學們的感官結合起來,尤其解釋比較抽象的詞的時候,用這種方法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1.意義比較具體的詞,鉛筆、書本、黑板……這些詞老師只要指著具體的事物就可以了,學生一眼就能明白什么是桌子,鉛筆,書本,等等。包括直觀法、演示法。直觀法又可以分為用圖片或用圖畫來展示,用實物來展示。展示法解釋詞語,教師不是通過言語說明,而是通過一些直觀的手段來展示。在黑板上畫出圖畫,用一些簡單的圖片,做一些簡單的動作,用一些實物等。這種方法適用用戶解釋那些所指具體可感的詞語,例如,“牛”“馬”“雞”“鼻子”“耳朵”“拿”關門“咸”“辣”等。這類詞語的意義適合運用某種直觀的手段來顯示,如果按照詞典講學生就會不明白,而且越講他們越糊涂。
2.在講“長”“短”“白色”“紅色”等這類詞時,老師就可以利用現有的資源拿支粉筆就可以講解長短、紅色、藍色,這些都是用直觀法進行的教學。
3.在講解進去、出來、開門等表示動作的詞時,老師可以走到教室外面做出開門走進來的動作,然后再走出去,跟學生說這是開門、走出去、走進來的動作,用這種方法學生應該比較好掌握這類詞。
4.以桌子為事物可以講解、“上”“下”“左”“右”“前”“后”等表示方位的詞,也可以講在什么的上面、在什么的下面、在什么的左邊、在什么的右邊等一系列的詞。
5.有一個小組的同學在講時間的時候拿了一塊表,這個方法就特別好,拿一塊表來講幾點、幾分、幾秒,還可以講表示時段的時間,最好可以做一個表針時針,秒針能動的就更好了。
6.多媒體是現在老師教學的好幫手,我們盡量多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很多詞都可以用多媒體來展示的。
當然,不是所有的詞都可以用直觀法來進行教學的,一些抽象的詞不能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時,我們可以適當地用一些翻譯手段來進行解釋,這種直觀法適合一些初級階段的留學生,學生還沒有掌握那么多詞,不會用詞來解釋詞的階段,在一些高級階段就可以用詞來解詞了,但是要注意度的使用,不要拿難得詞來進行解釋,比如學生問你安靜是什么意思,你不能跟學生說是幽靜,這樣學生更難理解。
三、接下來的一種方法可以使用定義法,定義法不是那種我們按照漢語詞典、新華字典那種方法去講,那種以詞來講詞的方法是最不可取的,我們現在的詞典、字典都是以詞來講詞,這種詞典是不適合留學生的,比如如果學生問你什么是東西,你如果按照詞典里的解釋,就會跟學生說東西就是泛指一切抽象和具體的東西,那么學生一定會問你什么是抽象,什么是具體,這樣越解釋越多,可以這樣解釋你們用的筆書這些都是東西,可以讓學生先找出以前學過的表示人的名詞和表示處所的名詞,接下來就可以下定義了,就是除了人和處所之外的都可以成為東西,這樣解釋學生就能明白什么是東西了。
四、聯想法:我們一個老師跟我們說她在給留學生上課的時候學生問他:老師,什么是漂亮?我們老師用了聯想的方法給他講了“漂亮”。他是這樣講的:你有女朋友嗎?他回答說有,我們老師就說你女朋友很漂亮,這樣學生就明白了漂亮是什么意思了,老師又給他說了幾個詞:鮮花、玫瑰花、明星,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什么是漂亮了。再比如講倒霉的時候,可以跟學生說,我的錢包丟了,趕火車沒有趕上,女朋友又跟我分手了,這一系列事情真倒霉,這樣用聯想法來講會更讓學生容易接受。
由于中國詞匯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我們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要善于總結經驗,發現技巧,講課的時候要靈活多變,要遵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
參考文獻:
[1]呂必松. 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國家教委對外漢語教師資格審查辦公室,1996.
[2]周小兵.第二語言教學論.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3]徐之亮.漢語作為外語教學中高級階段課程規.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00.
[4]陳田順.對外漢語教學中高級階段課程規范. 北京: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