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君

溫經攻克頑固老寒疾
艾灸升陽補氣、祛瘀散寒、活血化瘀,是老祖宗留給咱們的養生妙法。中醫講究:冬病夏治,很多冬天患上的老頑疾,在夏天會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而艾灸療法則是冬病夏治最好的選擇。
所謂寒病,泛指一切因體內陽虛所致的各種喜熱怕冷、遇寒加重;或秋冬季加重春夏減輕的季節性病癥。如寒性哮喘、關節炎(老寒腿)、風濕、頸腰椎病、慢性腹瀉、痛經,以及手腳冰涼,畏寒喜暖,怕風怕冷,神疲乏力等得熱則舒的病癥,統稱為寒病或冬病。
灸是點燃灸草,本身就帶有熱量,可以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痹的作用。通過對一些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就可以達到溫經散寒的目的,整個艾灸可以加強機體氣血運行,達到臨床治療目的。所以艾灸法可用于血寒運行不暢,對于止腹瀉的效果也是非常的顯著。
反季節“節氣灸”順勢而治
季節交替陰陽變化動蕩之時,正是久病、年老、體弱等人群加重病情、誘發宿疾或易生新病的時期。反季節在夏季“節氣灸”,機體順應夏季自然界陽氣隆盛的影響與激勵,并最大限度利用夏季自然界與機體相對陽氣充盛之時順勢而治,達到溫元陽、化宿疾、平衡陰陽消除病根的目的。
“節氣灸”的目的是培壯元陽以扶助正氣。它不僅僅只是一種特異性的對某種疾病有預防作用的方法,更是一種兼顧全身整體機能調節的扶正固本方法。機體元陽充盛,整體調節能力就會明顯提高,依“天序”陰陽變化而顯露的疾病端倪就會被機體自身的應變和抵抗能力消滅。
適宜夏季施灸的穴位:
1.內關:屬心包經。內關穴名如其用,是防止人心受到一些無常情志影響的一道關口。艾灸此穴可以寧心安神,適用于滋補心氣;
2.足三里:屬胃經。足三里是公認的“長壽穴”,和中脘一起可以起到補中益氣,健脾益胃的效果,對“夏養心而長夏養脾”有一個極好的鋪墊效果,適用于脾胃虛弱者;
3.命門:屬膀胱經。命門命門,生命之門。命門被認為是身體內陽氣儲存庫的一道大門,艾灸的地之陽經由這里可以源源不斷的進入體內,故適用于提升陽氣。
★治哮喘
穴位分別是夾脊穴、大椎穴、陶道穴。
★治失眠多夢
百會穴、四神聰穴、印堂穴、太陽穴。每天對這幾個穴位艾灸2次,每次10-20分鐘。
★治腹瀉
中脘穴、建里穴、足三里穴。
★治胃痛
點燃藥用艾條,在中脘穴、一側足三里穴上各懸灸10分鐘,以穴位上皮膚潮紅色為度。
專家指導/湛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