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張大生

讀者劉女士咨詢:
我女兒今年高考,我每天都換著花樣給她做好吃的補充營養,但她的情緒卻越來越糟。她在一所省重點讀書,她學習雖然很努力,但成績不是特別突出,這跟她的心理素質不太好有一定關系,每到大一點的考試她就緊張,經常發生尿頻情況,中考時就是因為這個發揮不太好?,F在到了復習的最后階段,但她卻越來越覺得自己還有很多沒復習到的地方,心情變得很急躁,于是就天天挑燈夜戰。像她這種情況該如何調整心態呢?
劉女士女兒的問題許多優等生都存在。優等生對自己的期望值很高,易產生與其他優等生對比的心理,而且,家長對他們的期望值也很高,經常會有意無意透露出對孩子的這種期望,這些都會給考生帶來過大的心理壓力。心理學研究認為,適當的焦慮能推動人前進,但過度焦慮則會影響人的行為結果。對于過度焦慮的考生,家長和考生都要做一些調整。
家長:
——關注考試及孩子要“隱形”
有的家長整天追問孩子想吃什么,整天跟孩子說這個可以增加營養,那個可以增強記憶力;還有的家長整天問孩子“今天測驗了嗎”“什么時候放假在家復習呀”,這些做法等于無形中不斷提醒孩子你是特殊的,你馬上要參加一場重要考試,人為制造“緊張空氣”。家長要把自己對孩子的這種關注“隱形”起來,心里多關注,嘴上少嘮叨。
——多給孩子講講“緊張故事”
每個人都有過緊張的經歷,家長可以給孩子講講自己從前考試緊張的經歷,或找一些名人出現緊張的例子,讓孩子知道緊張是一種正常現象,不是僅僅自己才有,從而接受自己的狀態,并逐漸消除緊張。
學生:
——自我進行系統脫敏訓練
買幾本每天都撕一頁的日歷,或在幾張上用大字寫上考試日子,把這些放在家里自己抬頭就可以看到的地方;或買一個類似考試鈴聲的響鈴,每次在家做題前讓家長幫助搖鈴,然后再做題,模擬考試情景;或每天在腦海里冥想考試情景,想得越細致越好;如果放假復習了,最好少窩在屋里,就到圖書館等人多的地方或學校等與考試環境相近的地方復習。這些隨時隨地的刺激、提醒,心理學上稱之為“系統脫敏療法”,它會使考生對考試日子臨近和考場緊張氛圍逐漸適應并“麻木”,從而降低考試時的緊張程度。
“學無止境”不求十全十美
對于越學越覺得有許多沒復習到的緊張心理,考生要看做是正常的,“學無止境”嘛,總有自己學不到、學不透的問題,你在這方面可能有問題,別的考生則可能在另一方面存在問題,多在主要方面下功夫,少糾纏于次要、過于細致的地方;多想自己的優點、長處、已掌握的知識,在對自己沒信心時少做難題,做一些簡單的題,給自己增加成功感,這樣焦慮緊張感就會減少很多。另外,感到緊張時可多做深呼吸,或伸伸懶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