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嘉欣
【摘 要】電視新聞評論類節目在我國的電視節目中起著積極重要的地位,該類型節目正是具備了新聞性和評論性兩大特征。電視新聞評論類節目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著,自打新媒體時代到來,信息的傳播則更具有了個性化和多元化的傳播特點。本文將從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發展變化、發展特色以及如何在挑戰面前創新發展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電視新聞評論;發展特色;創新
中圖分類號:G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1-0131-01
一、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概述
我國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最早的時候產生于上世紀80年代,隨著電視新聞評論類節目的不斷發展,評論的形式和節目的樣式也隨之改變,從最簡單的報道和評論逐漸發展為訪談式的新聞評論、說新聞、邀請嘉賓進行的點評、觀眾參與點評[1],節目的樣式越來越受到了觀眾的喜愛,電視新聞評論節目也發揮著新聞輿論作用。目前國內學術界對電視新聞評論類節目尚未有權威性的定義,為觀眾提供最新的新聞信息,對當下社會上的熱點事件、關注百姓的生活狀態,對其進行新聞背景的深入挖掘,為觀眾剖析社會熱點現象,闡述新聞事件和問題,并發表評論。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正是基于以上特點和新聞性,以談話類、訪談類、論壇型、評論員評論型、主持人評論型等形式,將節目的主旨傳播給廣大觀眾。
二、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發展特色
我國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逐漸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穩定發展的格局。“述”和“評”的結合,讓整個節目在追蹤新聞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采訪、調查。在此基礎上,主持人根據追蹤的事實進行現場評論、點評、解說等,使得整個節目更具有了邏輯性的特色。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除了要更加注重述與評的方式方法外,更多是要與時下的熱點相結合,充分展現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在電視節目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電視新聞評論節目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日益發展著,新媒體環境下具有了多元化的特點。那么,在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發展過程中,發展特色更能融合時代發展。如今,縱觀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不難發現,發展特色逐漸融合了多元化的議題、整合新媒體空間中的意見、故事性的敘事模式以及充分運用了媒介的功能性。[2]正是這些發展特色,使得如今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更符合時代的發展,也更能呈現百姓們最為關注的焦點話題。
在此著重說一下故事性的敘事模式,這正是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最新的形式特點,以講故事的形式為人們呈現了所要評述的內容。故事的魅力在于未完成性和開放性,這也就決定了在講故事的時候觀眾充滿著的未知性以及多種可能性。而這樣的講述方式也設置了更多的懸念,同時也能激發和調動觀眾的觀看欲望和積極性。如鳳凰衛視的《文濤拍案》《一虎一席談》《鏘鏘三人行》等等,正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傳播新聞,在節目中展現的事件并不是完全根據事件發生的時態同步敘述,而是通過制造懸念來完成故事性敘事的起承轉合。在電視新聞敘事越來越強的今天,故事性則顯得尤為重要,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成為了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發展的一大特色。[3]
三、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創新挑戰
電視新聞評論節目面對新的媒介形式,也正面臨著機遇和挑戰。電視新聞評論節目要在結合述與評的形式下,擺脫說教的傳統形式,而是真正以百姓關注的焦點為主,讓更多的觀眾能夠參與到節目中,提高節目公眾的參與度,從而能夠從單向傳播過渡到雙向交流,更加注重對媒介的運用和觀眾的參與,而將信息呈現得更為充分,也更貼合實際、貼近百姓、貼近現實。
面對挑戰,要能夠勇于創新,結合新媒體的發展趨勢,將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更好地順應時代的發展,真正推動社會的發展,真正起到了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電視新聞評論節目要力求堅持新聞理論,并不斷地加強新聞輿論監管。面對更為寬松的媒介輿論形式,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更應起到輿論監管的積極作用。與此同時,作為一檔對社會有意義的具有極強傳播作用的新聞評論節目,更應該注重品牌的建立,真正樹立品牌節目,形成品牌效應。
參考文獻:
[1] 李薇.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類型及特點辨析[J].聲屏世界,2009(05).
[2] 杜民.電視新聞評論現狀及發展趨勢[J].青年記者,2009(26).
[3] 李德順.淺議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突圍之道[J].新聞記者,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