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卿煊
【摘 要】體育作為現代生活不可忽略的一大娛樂活動,體育賽事直播自然成為傳媒行業的一個重要領域。從最初的廣播解說到現在互聯網視頻直播,賽事直播的方式隨著媒體的變革不斷更新。觀眾接收球場信息的速度、直觀性、互動性、存儲性也伴著不同的傳播載體發生變化。
【關鍵詞】賽事直播;傳播者;受眾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1-0138-01
一、傳統單向的電視傳播
1959年6月19日,中央電視臺進行了中國電視史上第一次體育賽事實況轉播——八一男女籃球隊和北京男女籃球隊表演賽。1981年第三屆世界杯在東京舉行,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中國觀眾在電視機前感受到來自海外的榮譽和震撼。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民經濟的提升,電視業在80年代發展迅速,體育賽事轉播也逐漸成為文化活動中一部分。1990年北京第十一屆亞運會的成功轉播,為日后我國體育賽事電視轉播的發展提供重要經驗。1995年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開播,體育賽事電視轉播達到空前繁榮的盛況,各地方臺也紛紛開設體育頻道,自此,體育賽事電視轉播事業正式進入正軌。到目前為止,電視轉播仍然占據著體育賽事實況轉播的中堅力量。
由于傳統媒體的限制,在電視賽事轉播中,傳播者和受眾是單向交流的,觀眾看畫面聽解說都是被動灌輸,媒體作為比賽的傳聲筒將賽事打包呈現在觀眾面前,而得不到觀眾的反饋。在電視轉播的發展過程中,傳播者也在考慮加強參與感和互動儀式,比如加入了短信平臺等交流方法,但都難逃傳統媒體的屬性限制。
二、夾敘夾議的文字直播
互聯網的誕生讓賽事直播在這一領域也獲得一席之地,在視頻技術還未成熟之前,文字直播是網絡賽事直播的主要手段。一般來說,文字直播都是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出現,用圖片的展現加強直播的視覺直觀體驗,讓文字表述更形象立體。網絡文字直播的方式是利用文字和圖片即時傳播賽況,并輔助以網絡鏈接形式補充賽事周邊信息,使得賽事傳播在有限條件下達到信息全面。
文字直播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全程紀實直播,將賽場上出現的所有細節全部都以最快速度記錄下來并傳播到網上,這種直播的特點是信息全面、受眾可回顧之前賽況。二是評論直播,類似于電視轉播中的解說員角色,比解說員多一項工作就是要直播現場情況,夾敘夾議的方式讓受眾眼前的賽事實況更加豐富立體。
三、多樣選擇的視頻直播
截止到2016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7.10億,互聯網普及率達51.7%,網絡賽事視頻直播是目前體育賽事直播的主要形態之一,其技術方法是傳播方將體育比賽現場的音視頻信號進行壓縮,以流媒體的方式,傳送到相應的服務器,供網友們觀看。[1]由于互聯網和移動端的迅速普及,網絡賽事視頻直播的制作日益精細,幾乎所有重量級的賽事直播都加入了演播室評論。與電視轉播相同,視頻直播首先要對賽場進行實時轉播,同時輔助演播室,主持人、解說員組合依然是網絡視頻直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演播室要對賽況進行實時評論,全程參與賽況解說并發表意見,中場期間直接切回演播室,嘉賓會對賽事進行評論并且補充相關知識。整個比賽的轉播儀式感強化,內容豐富,制作精良,讓網友直觀感受到賽場情況,切身感受到體育賽事現場緊張刺激的氛圍。
網絡視頻直播與電視直播的區別在于其克服了電視單線節目編排的桎梏,同一時段會有多場比賽同時進行,而電視只能選擇一場轉播,受眾沒有自主選擇觀看的權利,單向度的特點局限了電視直播的互動性。而互聯網的多鏈接給予受眾多樣選擇的權利,多樣流動延伸了信息的傳播范圍,在同一時間段總體觀看的數量遠大于電視直播。
四、彈幕互動的交互式直播
體育賽事特有的群體性和社會性,球迷的最佳選擇是親臨賽場,不僅因為比賽本身,更多是現在上萬球迷營造的不可復制在電子屏幕上的氛圍,球迷的認同感在現場能得到極大滿足。但多數球迷因為種種原因不能來到現場,退而求其次,在電視大屏幕上觀看比賽。我們經常能看到一間小屋子里擠滿了球迷,集體吐槽賽場細節,宣泄自己對于比賽或球隊的情緒,這種吐槽文化是體育賽事所獨有的特征?;ヂ摼W的普及讓體育賽事直播從電視載體分流到PC端和移動端,人人都守著一寸小屏幕,沒有大屏的條件供眾多人集體觀看,那么吐槽心理如何滿足?于是就在網絡視頻直播的基礎上延伸出彈幕互動。目前賽事直播中的彈幕是將評論區的留言以直播屏滾動出現的方式出現在畫面上,獨立觀賽的交流欲望通過彈幕可以被實現,受眾可以在網上自由發聲,同時段其他球迷都可以看到自己的態度。在相互交流溝通中沒有時空限制,球迷在獲取信息后可立刻反饋,彈幕的交互性特點拉近了不在同一空間的參與者之間的距離?;诰W絡視頻直播再加上彈幕互動,受眾實現了隨時隨地參與賽事的意愿。
社會心理學理論與實踐告訴我們,民眾關注點往往容易形成特定話題的集中,而且,由于個人主觀上對于信息的選擇性接受,民眾之中更容易形成煽動效應,這樣的結果與傳統媒體“議程設置”模式截然相反。[2]自媒體環境下,話語聚集能力增強,賽事直播中很容易形成幾方意見分類。由于受眾被賦予了全面的傳播權力,信息的發布完全可以按照個人意愿實現,使得大眾媒體對公共議程的設置作用弱化,受眾話語可以引導整體輿論方向。
參考文獻:
[1]袁曉梅.視頻網絡直播與流媒體的融合[J].電視技術,2003(12).
[2]彭蘭.數字傳播技術應用[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