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福
近一段時間,上至美國總統特朗普,下至美國前國務卿蒂勒森,眾多美國高官高頻次使用印太(Indo-Pacific)一詞替代亞太(Asia-Pacific),使之成為熱詞。特朗普在2017年11月5日抵達日本后發表的演講中稱:我們將與朋友和盟友們一起,力爭建立一個自由和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區域。至此,特朗普的亞太和對華戰略終于初具輪廓,其實質是推出亞太再平衡戰略的特朗普版本,以超出亞太區域范圍的視野糾集同盟之力,以遏制中國的崛起。
印太戰略及其用意
特朗普印太戰略出臺的背景,是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全面發展和美國自身實力的相對下降,美國可用于對沖中國的資源在減少,美國精英層和利益集團陷入戰略焦慮。一方面,由于俄羅斯的進攻態勢迫使美國在東南歐、東地中海回應,伊朗的復興迫使美國在奧巴馬末期短暫離開后又重返中東;另一方面,美國需要借助更多力量應對中國,但特朗普不可能繼續像奧巴馬一樣從中東撤離并重新調整力量、集中于東亞對付中國。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選中印度以兼顧亞太與中東。
美國對印度的借重自有其期待:一是協助美國穩定阿富汗局勢,開展反恐合作是美印合作的重點之一。二是在亞太領域協助美國遏制中國。三是將印度打造成印太地區東西兩端的“燈塔”,向西策應美國中東戰略。這里的東是指亞太地區,西便是中東地區。
對美印太戰略的前景展望
總的來看,印太戰略目前還處于構想階段,會對中國周邊環境帶來一定的影響,但其整體的實施策略和措施還不明朗,其對我國的深層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但是對此不能掉以輕心,特別是對美印防務合作尤其需要予以關注。
防務合作是美印合作的重要方面,特別是2014年莫迪政府執政以來,美印關系加速發展,防務合作取得一定突破,具體表現在防務政策協調、人員交流與培訓、聯合軍演、軍備合作等方面。
從目前的情況看,美印防務合作將繼續以較快速度向前發展。但是從長遠來看,美印兩國在防務合作也面臨較為嚴重的制約因素,有可能陷入高水平停滯狀態。這是因為:首先,軍備合作模式上的分歧難以徹底解決,兩國的利益和立場并不相同,分歧極為明顯,是難以解決的長期挑戰。印度一直強烈要求開展軍備聯合研發與聯合生產, 根本目的是要全面消化吸收美國的先進軍工科技與生產能力,跳過顧客的階段,直接實現先進軍備的自產自用乃至出口。而美國開展對印防務合作顯然不是為了制造一個將來實力足以挑戰自己的對手,也不會希望印度能脫離美方而自行其是,甚至也不愿讓渡對印防務出口上的巨大經濟利益。
其次,印度希望利用防務合作來鞏固其戰略自主能力,至少不能損害其戰略自主;而美國希望印度在戰略上多配合美國,不論采用何種表述方式,這一策略在實質上與印度的戰略自主是有一定矛盾的。
第三,兩國合作仍然面臨制度障礙。美國的防務合作特別是軍售往往需要國會審批,對美方而言這是非常嚴肅的國內政治問題,美國政府對此掌控力不強。印度防務部門文牘主義盛行,國產化情結嚴重,長期而密切的印俄防務合作已在軍備領域形成一定的路徑依賴,全面轉向美式裝備既不現實也不可行。而且印度畢竟是發展中國家,政府財力較為有限。
印度洋困局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海上貿易大國,我國經濟已與印度洋海上交通線息息相關。近年來,國內學者為了破解馬六甲困局提出了很多針對性的對策,綜合起來主要有四條:一是建造泛亞石油大陸橋,主要是指中俄原油管道、中亞-中國油氣管道;二是開鑿泰國的克拉地峽或通過望加錫海峽、龍目海峽和巽他海峽繞過馬六甲海峽;三是修建由孟加拉吉大港、緬甸皎漂港至昆明云南的油氣管道;四是從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到新疆的輸油管道,或通過陸路從新疆經巴基斯坦境內鐵路延伸到阿拉伯海的瓜達爾港。這些對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馬六甲困局,但是中緬輸油管道和中巴陸地運輸的運量有限且成本很高,而且來自非洲、中東或緬甸近海的石油和天然氣基本上都要經過印度洋航線或者印度洋沿岸地區。也就是說,只有印度洋航線安全了,才可以保障中緬油氣管道和中巴陸地運輸線等轉運線路有油氣可運。所以,中國的印度洋海上安全困境不僅僅是一個馬六甲困局,其背后真正面臨的是印度洋困局。
早在2005年底,美國蘭德公司就在一份報告中提出,一旦發生臺海危機,美軍不需要直接派兵干預,只需在印度洋(包括馬六甲海峽)攔截中國遠洋運輸船隊,便可動搖大陸對臺動武的決心,這一報告獲得美軍高層的普遍關注。1986年美國海軍公然宣布要控制世界上16個最重要的海上咽喉要道,其中的馬六甲海峽、望加錫海峽、巽他海峽、曼德海峽、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非洲以南航道就在印度洋航線必經之地。為控制這些海峽水道,美國進行了多年經營,目前已取得明顯效果。美海軍第五艦隊的總部設在巴林,牢牢控制波斯灣的石油源頭;在印度洋上,通過迪戈加西亞基地牢牢扼守著印度洋上的主要航道;在馬六甲海峽,通過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牢牢掌控著馬六甲海峽的命脈。一旦我國與美國發生沖突,保護印度洋航線安全任重道遠。
此外,海上交通線還容易受到海峽要道附近地區局勢、國家政局等其他因素影響。以海盜為例,2008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海盜的肆虐,就給我國航運和貿易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破局仍需多管齊下
從當前看,保護印度洋海上交通線安全應重點加大以下幾方面的建設。
一是盡快制定印度洋戰略。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我國需要適時推出自己的印度洋戰略,有效維護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安全。我國印度洋戰略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積極主動參與印度洋事務;與印度洋周邊國家保持良好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關系;保持在印度洋地區的戰略存在;保證海上通道的安全暢通;打通中國連接印度洋的陸上通道等。
二是加強參與國際合作能力建設。軍事不是解決海上交通線安全問題的唯一手段。在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和國際社會日益融合的大趨勢下,加強國際合作維護地區安全成為各國的共識和首選,亞丁灣、索馬里海域聯合護航所取得的成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三是加大印度洋方向海上軍事存在力度。軍事手段是保護海上交通線安全的保底手段。作為和平時期海上軍事運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海上軍事存在可有效懾止對我海上交通線的侵害,維護國家海上利益。2017年6月18日,中國海軍遠航訪問編隊的3艘軍艦與伊朗海軍在霍爾木茲海峽和阿曼海水域舉行了聯合軍事演習。這次演習對于增進中伊兩國感情、深化兩國合作和維護地區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四是加強遠海信息攻防能力建設。當前,我在印度洋方向信息攻防能力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為此應加強遠海信息攻防能力建設,重點發展新一代偵察衛星、通信衛星、海洋監視衛星和導航衛星,為遂行護航任務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加大綜合數據鏈建設,建立能滿足機動兵力作戰需求的遠海綜合信息網;發展艦載預警機和海軍專用電子戰飛機,提高海上綜合戰斗群的信息作戰能力。
五是加強遠海綜合支援保障能力建設。2017年8月1日,我軍首個海外基地在吉布提投入使用,這開啟了我軍海外保障的新篇章。但是在印度洋廣大海域,我海上兵力還基本上處于無海外聯盟、無海外基地、無島岸依托、無后方支援的情況下,完全依靠大型綜合補給艦的伴隨保障來實施的,這種保障很難真正有效維護海上交通線安全。
要有效維護印度洋方向海上交通線安全,必須切實加強遠海綜合支援保障能力的建設。為此,應發展綜合補給艦和運輸機等大型支援保障裝備,提高我軍遠距離綜合支援保障水平;盡快在南海海域建立以南沙島礁為支撐的駐屯體系,為遠程戰略投送提供駐屯和物資儲備;加強與有關國家的軍事合作,利用某些海外基地、港口為我作戰兵力進行必要的補給保障。通過上述措施,力求形成伴隨保障與定點保障相結合、國內保障與國外保障相結合、預先保障與應急保障相結合的保障體系和保障能力。
(摘自《艦船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