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恬漪
【摘要】“雙一流”建設與地方經濟發展相互影響、彼此促進。本文將結合我省“雙一流”建設布局與區域經濟發展現狀,為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地方高校參與“雙一流”建設和區域經濟的發展建言獻策。
【關鍵詞】雙一流;區域經濟:需求向度;地方高校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育是國家綜合實力提升的堅實基礎,國家向來高度重視教育。2015年11月5日,國務院發布《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確定了我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目標。2017年10月,在十九大報告中43次提到了教育,并對“雙一流”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新期望。正在推進的“雙一流”建設,對高等教育強國夢實現具有重要意義。教育與經濟發展相互影響、彼此促進。一方面“雙一流”建設依賴于穩定的區域經濟增長及資源投入:另一方面“雙一流”建設能夠服務于區域社會,支持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而湖北省是教育大省、高校眾多,其省會武漢處于“新經濟走廊”的中心節點,基于此,本文將結合湖北省“雙一流”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現狀,提…地方高校參與和發展的建議。
一、“雙一流”建設對區域經濟的需求向度
區域經濟體現了該地區的綜合實力,為高?!半p一流”建設提供物質基礎和發展環境。“雙一流”建設依賴于區域經濟中人力、財力、物力等因素,而區域經濟的發展程度和發展質量決定了上述因素的投入規模和水平。參考2017年9月教育部、財政部、發改委印發的《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在42所入選“雙一流”大學建設名單的大學中,北京、上海這樣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擁有一流大學數位居前兩位,分別擁有8所、4所,分別占入選高??倲档?9%、9%,兩者入選的一流學科數之和占名單上總數的近五成;而貴州、青海等經濟發展較為緩慢的西部地區一流大學數與一流學科數則相形見絀。
二、區域經濟對“雙一流”建設的需求向度
區域經濟發展離不開人才、技術等要素的支撐。一方面,“雙一流”建設為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人才保障。“雙一流”建設對人才培養和引進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以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更新理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為區域社會輸送和吸引更高質量的具有“國際視野、本土意識、中國情懷”的人才資源。另一方面,“雙一流”建設為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撐?!半p一流”建設布局重點學科和高校,將進一步優化學科結構,增強學科交叉融合,“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加強資源開放共享,推進成果轉化與效能提升,突破技術瓶頸,驅動技術進步。
三、湖北省“雙一流”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從《通知》中入選數據來看,湖北2所高校入選一流高校,與江蘇等6省相同,并列第5,占入選高??倲档?.8%:湖北省擁有一流學科29個,占總數的6%,位居第4位??梢钥闯?,我省高校和學科建設卓有成效,但與發達區域仍存在差距。2018年1月19日,在湖北省高校服務地方發展暨“雙一流”建設動員大會上,24所高校、58個學科入選湖北省“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學科名單,建設周期內投入經費總額150億元以上,體現了地方政府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湖北省“雙一流”建設名單相比《通知》名單中,新增高校和學科多為地方高校及學科。從省域層面開展“雙一流”建設,實行分類推進和差異化發展,能夠一定程度上實現結構優化和凋整,緩解高等教育在不同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而各高校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從區域經濟發展數據來看,為排除勞動力因素對GDP的影響,選取各省的居民人均生產總值來衡量該地區的經濟增長情況。湖北省2016年人均GDP為55191元,排在大陸31個省區市中第11位,2017年人均GDP為62417元,同比增加13.1%,區域經濟呈現中高速增長,但與東部沿海地區還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借助“雙一流”建設的東風,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湖北省區域經濟發展,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地方高校責無旁貸。
四、地方高校參與建議
相對于部屬重點高校而言,地方高校在經費投入、政策支持等方面處于相對弱勢,還肩負服務地方的重任。地方高校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可以從“改革創新”、“質量提升”著手,借助政策紅利,爭取更多的區域資源,多措并舉,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一)拓寬籌資渠道
高校的發展離不開經費投入,地方高校的生存和發展與區域經濟息息相關,但相比于部屬高校中央、地方等多頭投入,地方高校獲得的財政支持力度較小、資源較少,發展受限。因此,地方高校應積極利用和尋求地方政府政策支持,主動融入行業產業和區域經濟中,以地方政府經濟的發展為應用載體,多元化渠道聚集資源,在自主籌集發展資金方面群策群力。地方高??梢砸环矫嫱苿右涣鲗W科科技成果轉化,擴大校企合作,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吸引捐贈基金,注重風險防控,使資金保值增值,為“雙一流”建設提供經費保障。
(二)優化學科建設
學科建設是“雙一流”建設的重要支撐,地方高校學科建設和專業設置應當考慮區域經濟的發展需求。地方高校只有依托于區域經濟的宏觀規劃,利用緊貼區域經濟發展一線的優勢,合理凋整專業、學科建設思路,才能實現白我發展與區域經濟的有機結合,將一流學科的理論精髓傳承與創新,發揮智囊作用,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咨詢服務、技術創新。此外,地方高校在學科布局和發展上,要避免簡單復制與模仿,還需要與發達國家高等教育院校加強交流,以差異化、特色化、國際化為發展方向,提高學科的國際競爭力。
(三)加強內部治理
一流治理體系是一流大學的制度保障。地方高校應當立足校情、規范程序、積極探索,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構建,進一步推動科學的國際化治理理念,深化各類制度改革,優化人才引進和培育模式,提升質量和效能。地方高校通過加強內部治理及體系優化,能夠提高自身發展能力,保障師生共享“雙一流”建設的政策紅利,增強區域經濟的參與度和貢獻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EB/OL].(2017-9-20)http://www. moe. edu. cn/srcsite/A22/moe 843/201709/t20170921—3 14942.html
[2]田國強.“雙一流”建設與經濟學發展的中國貢獻[J].財經研究,2016,42(10):35-49
[3]朱德全,徐小容.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的聯動邏輯和立體路徑[J].教育研究,2014(7):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