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6年出生的王忠雪,在別人眼中是一個“不務正業”的人。2002年參軍入伍,2004年轉業,2006年分配鐵路機務段上班,2009年毅然辭去在別人眼中是“鐵飯碗”工作,踏上了經商之路。
開始時以經營農資為主,隨著市場的發展要求及國家的號召,2013年7月26日他注冊成立了雙遼市東瑞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現經營狀況良好。2015年3月17日注冊成立了東瑞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座落在雙遼市遼東街勃山村,注冊資金120萬元,入社社員54人。該社是集農機作業、農資經銷、土地流轉、土地托管、農業種植于一體的綜合型農機專業合作社。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庫房和辦公室建筑面積2600平方米,固定資產達到750萬元。2016年被列為“吉林省全程機械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項目建設單位,目前已經全部建設完成。2016年被四平市委、市政府評為“四平市2016年度農機裝備建設示范合作社50強——十佳合作社”。
合作社內部機構健全、制度完善、權責清晰、職責明確、運轉協調。合作社社員中有種糧大戶、農機大戶、村屯干部、農民大學生,可謂人才濟濟,年富力強。團隊人員整體素質高、干勁足,是一個團結、上進、敢闖敢干,極具凝聚力和戰斗力的團隊。雖然只是一個農民合作社,但卻采用了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他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帶領社員加快合作社的發展,先后投資 150多萬元蓋起了600多平米的辦公樓、1501平方米的庫房,購置了 21臺大中型拖拉機、4臺免耕播種機、4臺大型深松機、3臺大型自走式玉米收獲機、3臺服務運輸車。截至目前,合作社有社員 54人,成員出資總額達到120萬元。2016年借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的良好契機,投入了大量資金提升合作社的農機裝備水平。農業機械總值達到450萬元,擁有各類農業機械設備43臺(套),可以提供耕、種、收、秸稈還田一條龍全程農業機械化作業服務。
合作社成立之初,管理層就合作社如何發展進行了認真細致的研究和探討,最后根據本地大型機械少、地塊零散,會種地、能種好地的農民少等特點,決定以土地托管、農機代耕作為突破口,促進和推動合作社的發展。對于農民托管給合作社的 86.4公頃耕地,合作社提供“四統一、一贈送”服務,即統一使用免耕播種機免耕播種、統一進行機械化藥劑除草噴施葉面肥、統一大型玉米收獲機收獲、統一將收獲的玉米送糧上門、免費贈送除草劑葉面肥。據測算,托管給合作社的土地與其他農民土地相比,每公頃增產8%~10%左右,增產糧食2000斤,農民每公頃平均增收達到2000元,累計可增收20萬元以上。

在做好托管土地作業的同時,還為其他農民積極開展農機代耕作業。在合作社所在地的那木鄉躍進村及周邊的村屯開展保護性免耕播種、機械化藥劑除草、噴施葉面肥、玉米機械化收獲作業。2015年~2016年累計開展機械化藥劑除草700公頃、機械化收獲700公頃,實現農機代耕作業收人21萬元、贈送社社員除草劑、葉面肥合計金額7000余元,純利潤12萬元。
2017年,合作社計劃以建設3000畝全程農機化示范區為契機,全力打造農機服務品牌,通過不斷加強自身管理,拓展服務領域,增加服務項目,創新服務模式,率先發展,努力爭當全市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排頭兵。對于合作社的發展,王忠雪既有夢想實現的長遠規劃,又有腳踏實地的近期目標。
他計劃利用5年左右的時間,引入現代企業發展理念,將合作社打造成具有一定規模、資產清晰、權責明確、管理規范、運轉協調、服務周到、效益顯著的雙遼首家具有現代企業性質,且功能比較齊全的農村經營合作組織。最終實現農民土地托管向
土地流轉轉變,將大多數農民的耕地以入股的形式流轉到合作社,將土地集約起來統一經營,形成連片種植的局面。
王忠雪表示致富不忘鄉親,感恩回報社會。他計劃拿出一定資金,積極開展“幫老助學”社會公益活動。 王忠雪說,雖然他退伍了,但還要以一個兵的士氣在廣闊的農村闖出一片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