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6月7日文章,原題:中國在美國校園的教育機構:是好處還是風險? 在美國各地的大學校園內,中國政府支持著100多所語言和文化教育機構。對莫伊·路易斯等美國大學生來說,這些幾乎遍布美國各州的教育機構為其提供了解中國藝術并掌握一些中文成語的機會。但在像參議員盧比奧這樣的批評者看來,它們正威脅美國學術自由并帶來間諜風險。
盡管中國出資創辦孔子學院聚焦于溫良主旨,但美國的國會議員們正要求對其進行更嚴格監管甚至一關了之。“我將敦促美國的每所學院都關閉它們,(美國)并不需要這些項目。”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成員盧比奧說。然而,來自華盛頓外幾英里的喬治·梅森大學的觀點截然不同。在該校攻讀動畫專業的本科生莫伊·路易斯表示,她沒有在孔子學院內看到任何有意的偏見跡象,這是她最喜歡的場所之一。“我認為體驗多種文化是好事,尤其是我們與之關系緊張的國家。”她在中國傳統美術課堂上用水彩顏料畫出牡丹葉后說。“了解這些國度至關重要。”
圍繞孔子學院的爭論已經成為美國應對中國與日俱增全球影響力的試驗場,并凸顯美國某些政界人物對35萬中國在美留學生的焦慮感。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在今年2月表示擔心所謂中國利用教授或學生收集情報。“在我個人看來,這似乎是恐慌和反華情緒使然而非講述事實。”孔子學院美國中心主任高青說。“問題是那些不認同孔子學院的人并未參觀過這些學院。”其實,外國政府在美國斥資開展教育項目并非罕見現象,例如日韓兩國都在美國開設語言和文化課堂,沙特和其他中東國家在美國支持伊斯蘭和中東研究項目。在一定程度上,美國政界對孔子學院的懷疑與后者的龐大規模不無關系。但所謂對美國的學術自由威脅是否夸大其詞?內布拉斯加州大學法學教授哈維·珀爾曼表示,每所孔子學院都有一名美方和中方負責人,中方管理部門在簽訂有關合同時非常靈活以確保其符合所在大學的規定,相關課程按照東道主高校量體裁衣并各具特色。
共和黨前國會議員邵建隆對所謂中文培訓構成安全威脅的說法感到懷疑。他會說普通話,并曾任美國眾議院某亞洲小組委員會主席,目前在有4000多名中國學生的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任職。他表示美國國防部曾為該校提供為期三年的資金以提高公立學校中文教學水平,而此類工作正是由該校孔子學院負責開展。“我堅信,如果美國國防部感到國家安全(因此)遭受某種威脅,就絕不會為我們提供此類資金,”他說。▲
(作者馬修·潘寧頓,丁雨晴譯)
環球時報201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