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水墨動畫在尋求出路的最后還是要回歸傳統精神。傳統國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具有強烈的程式化傾向。它講究的是點、線、面、筆、法、墨韻,尊崇"筆筆有來歷",講究以線來造型。這種線畫交融的筆墨藝術,突破了傳統的書法性筆墨,豐富了繪畫性,又合乎陰陽傳統的中國畫哲學精神,林風眠用色的高雅和雅俗共賞的特點,便是一種突破與回歸。
關鍵詞:水墨動畫、國畫、突圍、回歸、現代、傳統
現代水墨動畫與傳統國畫,存在著明顯的時代差異性,現代水墨動畫力求在傳統之中突圍,但是在它們之中有相通的民族性,就這點來看,現代水墨動畫與傳統國畫之間還是有關系,現代水墨動畫在尋求出路的最后還是要回歸傳統精神。
傳統國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具有強烈的程式化傾向。它講究的是點、線、面、筆、法、墨韻,尊崇“筆筆有來歷”,講究以線來造型。而且在繪畫技法上融入了書法的形式因素等,要求在畫面上體現書畫合一,這種做法在世界上的藝術長河中是獨特的存在。現代水墨動畫一方面受到社會的多元性和開放性,信息交通都相對比以往發達,生活節奏加快,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極度豐富等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受到西方繪畫和一些民間繪畫等因素的影響。在這種背景下,產生了新的繪畫語言-------現代水墨動畫。現代水墨動畫在形式上較為自由,淡化了傳統水墨中的筆墨,諸如不注重傳統用筆,提按和線在畫面中的作用,而是喜歡用面來表現,不忌諱多種畫筆的運用。
一、傳統國畫的優點與不足
在傳統國畫的發展過程中,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對其長期影響,幾乎從未脫離儒家“游于藝”的軌道和道家“逍遙游”的精神乳汁。過去的傳統國畫注重“氣韻”與“筆墨”。在現代社會,筆墨這種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繪畫造型藝術和視覺藝術效果為代價的創作程式與當今社會已是不相適應了。
二、現代水墨動畫對傳統的突破
中國畫與西方繪畫的堅實的造型相比較,無疑是相形見拙的。加上近現代西方繪畫觀念對中國畫的沖擊,已經很難是畫家再像以往那樣追求純粹的筆墨氣韻,畫家們在試圖在表現生活內容的同時,對舊的語言體系進行了改革,融合了西方繪畫某些因素,創造出現代新水墨動畫。現代水墨動畫的興起,追溯到最早,應該是宋代的“米氏墨戲”使筆法在繪畫中談出,給后來現代水墨動畫的發展做出了啟示。首先,現代水墨動畫注重追求視覺效果。畫家觀念的改變,往往為了展覽效應而去制作大畫,注重表現面的構成,對水色暈染的塊面造型和朦朧抽象氤氳氣氛的大規模的運用,弱化了線條,給人以很高的視覺性享受。其次,在制作方法上,現代水墨動畫打破了以往傳統國畫工具的單一性,變成一種復雜的宣紙、毛筆、水墨、色彩以及一些現代材料(排筆、刷子、噴槍、鹽、洗滌劑、丙烯、巖彩、水彩、水粉顏料、廣告顏料等)的多邊制作手法的關系。畫家在畫作中所體現出來的是真率、不拘小節、自由奔放,大多具有個性化符號的原創色彩,其作品現代風格強烈,也走上了風格主義。再次,傳統國畫對于光、色等描述是沒有的,這給了現代水墨動畫發展很大的空間。如第一番繪畫革命中的領軍人林風眠曾感嘆:“中國繪畫中的風景畫,雖比西洋畫發達較早,但是最可惜的,只傾向于時間變化的某一部分,而并沒有時間變化整體的描寫方法……而對于色彩復雜,變化萬千的陽光描寫,是沒有的。”現代水墨動畫借助西方現代繪畫中色、光、構成、創造出一種新語言。一種如林風眠,吳冠中等人在傳承傳統中,力求中西結合,并沒有改變中國傳統國畫的精神。另一種如趙無極、劉國松、谷文達等人的實驗水墨作品,他們以西方繪畫為參照,在與傳統的國畫只是保持了一種部分材質的聯系,在藝術精神上與審美趣味全然不同,改變了國畫的文化種姓。這種實驗水墨強調的是用自由用筆,宣泄情緒、造型的變異,很容易為現代青年所接受,他們借鑒表現主義的手法來改變中國畫,強調自我。這樣的代價是很可能隔斷了傳統,最后還是淪為西方現代繪畫的附庸品。
三、在現代水墨動畫中冷思考尋求精神回歸
中國畫無論從形式,發展到沒落的過程,基本上保持與社會平衡,并沒有出現突變與飛躍,中國動畫繪畫的歷史實際上是一種在技術上不斷完善。很多現代水墨動畫為了迎合大眾的需求,很多現代畫家在世俗功利和物欲誘惑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作畫時的心態和創作,追求一種商品性,單純的視覺效果,而并沒有注入靈魂,這種創作狀態是輕松的自由的,但是也是空洞的。這樣的創作很可能陷入一種沒有根基沒有是非沒有方向感的狀態。這是目前現代水墨動畫出現的普遍傾向。中國畫的靈魂,自我定位的迷失,使現代水墨動畫不得不有熱到冷的思考。水墨動畫急需尋求出路,那便是以民族性為立足點,以現代性為末的觀點。對傳統的經驗和精神的尊重,排斥全盤西化,使現代水墨在一層上式現代的;而在另一層上必須是中國的。舍此,則無其他路可走。
新水墨動畫應該擯棄庸俗的社會利益驅趕,對傳統精神的繼承,是在繼承它的高貴文脈,雅逸的情懷,是一條復興之路。如何堅持創新又不失去中國的口味?這是一個難題。在積極吸取西法,合乎傳統精神中,但是在20世紀初的變革中還是比較深入人心的。如上文提到的,代表人物林風眠,吳冠中曾評價“咀嚼著西方繪畫的形式美,用傳統的氣韻生動來消化它”。這種線畫交融的筆墨藝術,突破了傳統的書法性筆墨,豐富了繪畫性,但是又合乎陰陽傳統的中國畫哲學精神,林風眠用色的高雅和雅俗共賞的特點,便是一種突破與回歸。
參考文獻:
[1]鐘家驥.水墨畫新論[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
[2]徐恩存.現代水墨藝術--焦慮與突圍[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1999.
[3]鄭勒硯.林風眠畫傳[M].嶺南美術出版社,2013.
[4]吳冠中.吳冠中談藝集[M].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
[5]雷子人.國畫演進[M].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2006.
[6]舒土俊.探尋中國畫的奧秘[M].上海畫報出版社,2002.
基金項目:“漳州理工職業學院科研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160102K)”
作者簡介:
江瓊,女,畢業于三明學院,現就職于漳州理工職業學院,研究方向:動漫及多媒體教學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