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摘 要:水質監測范圍非常廣泛,包括經常性的地表及地下水監測、監視性的生產和生活過程監測以及應急性的事故監測。水質監測可以為環境管理提供數據和資料,可以為評價江河和海洋水質狀況提供依據。水環境監測極為重要。 由于環境樣品成分復雜,隨機變化明顯, 濃度范圍較寬, 具有極強的時間和空間特性, 受人為和空間環境影響特別大, 為了實現監測數據的準確性、精密性和可比性, 以及使監測數據更具有權威性和法律性。 加強水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尤為重要。進行實驗室內質量控制和實驗室間質量控制, 都是為了減少誤差, 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度和精密度, 能夠科學反映水質環境的真實狀態, 從而為決策者提供決策依據。本文通過了解水質環境監測質量保證的意義, 就目前水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的現狀, 結合實際, 如何把握水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
關鍵詞:水環境污染;質量,;保護;管理
水質監測,是監視和測定水體中污染物的種類、各類污染物的濃度及變化趨勢,評價水質狀況的過程。監測范圍十分廣泛,包括未被污染和已受污染的天然水(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及各種各樣的工業排水等。主要監測項目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反映水質狀況的綜合指標,如溫度、色度、濁度、pH值、電導率、懸浮物、溶解氧、化學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等;另一類是一些有毒物質,如酚、氰、砷、鉛、鉻、鎘、汞和有機農藥等。為客觀的評價江河和海洋水質的狀況,除上述監測項目外,有時需進行流速和流量的測定。
生物監測是水環境污染監測方法之一,它是利用生物個體、種群或群落對環境污染變化所產生的反應闡明環境的污染狀況,具有敏感性、富集性、長期性和綜合性等特點。目前在實際監測中已經應用的生物監測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指數法、種類多樣性指數法、微型生物群落監測方法、生物毒性試驗、生物殘毒測定、生態理毒學方法等,涉及的水生生物涵蓋單細胞藻類、原生生物、底棲生物、魚類和兩棲類。[3]
1水環境監測質量保證的意義
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包括由水、空氣、土壤及生物所組成的自然世界, 和人類為了自己生存而建立的物質世界。 為得到理想的生存條件, 人類憑借自己的智慧, 運用各種方式與方法改造著大自然。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 水資源越來越受到污染 , 水環境質量日趨變差。 水 --作為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 水環境質量狀況也必然受到人們的重視,為了解水環境質量, 保護、管理和改良環境的目的, 就必須有計劃的進行水環境的調查研究和監測, 以便得到明確的認識, 同時有效地采取措施, 控制和減少水環境污染。進行實驗室內質量控制和實驗室間質量控制, 都是為了減少誤差, 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度和精密度, 能夠科學反映水質環境的真實狀態, 從而為決策者提供決策依據。
2 水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的現狀
環境監測工作起步較晚, 環境監測質量保證也隨同產生。 現在, 按照國家標準化體系對質量保證方面要求, 所有環境監測工作必須擁有全國資質認定的計量認證證書, 然后按照質量管理程序的要求開展工作。一直以來, 在國家環保部的指導下, 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逐步地走向規范, 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各種環境監測標準方法與文件, 以及管理規定和制度。 如《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環境水質監測質量保證手冊》。 這就在制度和方法上對水環境的監測進行了統一, 體現了環境監測的科學性和嚴肅性,同時對水質的質量保證也有了明確的規定。 特別是近期《環境監測質量保證管理規定》、《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證管理規定》等制度的出臺, 在很大程度上, 一方面規范了環境監測得科學方法, 另一方面又對環境監測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逐步實現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的系統化。
3 水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
環境監測質量保證是對整個環境監測過程的全面質量管理, 它包含了保證環境監測結果正確可靠地全部活動和措施。 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是通過配套實施各種質量控制技術和管理而達到保證各個監測環節的工作質量的目的, 它是環境監測質量保證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有實驗室內質量控制和實驗室間質量控制。在水環境監測過程中, 質量控制包含在全程序中。 主要有采樣、分析、數據處理以及報告的審核等各環節。
3.1 在水質采樣過程中, 選擇好有代表性的水質作為樣品。
首先須優化布點, 選擇采樣的最佳點位, 要有代表性、可比性、可行性;其次要根據水環境的實際情況來確定監測頻率和監測項目;最后要將采集的樣品進行很好的保存(包括添加保護劑)。 樣品保存主要是保證待測組分的變化降到最低, 并避免裝運和分析樣品出現差錯。 水樣采集后, 要填寫樣品采集記錄;進入實驗室要有交接記錄。
3.2 在實驗室分析方面, 首先要選擇適當的分析方法
保證結果的準確度和精密度;其次保證分析儀器的優良性能, 同時要正確操作, 以保證結果的準確可靠。要正確運用和保管好玻璃儀器, 正確使用和保存好化學試劑和試液;最后要確保實驗室安全。
3.3 在數據處理方面, 常用數理統計的方法進行數據處理。
主要有數據的整理(有效數字、異常值等)、測量結果的統計檢驗、區間估計、以及回歸分析等。
3.4報告審核
一方面要符合報告的技術要求, 另一方面更要把握好報告的全面性。 作為監測站的產品, 報告是唯一的 , 既反映水質環境的科學性、又要反映水質環境的真實性。
總之, 進行實驗室內質量控制和實驗室間質量控制, 都是為了減少誤差, 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度和精密度, 能夠科學反映水質環境的真實狀態, 從而為決策者提供決策依據。報告是唯一的 , 既反映水質環境的科學性、又要反映水質環境的真實性。
參考文獻:
[1]我國水環境監測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翟志勇,陳清. 低碳世界. 2017(16)
[2]生物監測在水環境監測中的應用探討[J]. 李順香. 環境與發展. 2017(03)
[3]水環境監測中生物監測的應用及發展趨勢分析[J]. 聶國華. 低碳世界. 2017(18)
[4]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相關措施的探討[J]. 胡中華. 能源與環境. 2017(03)